APP下载

大学生利用互联网金融贷款情况分析

2017-09-12刘心甜袁亮

魅力中国 2017年36期
关键词:校园网贷款消费

刘心甜+袁亮

当代大学生是社会的希望、国家的栋梁、祖国建设的主力军。他们影响着一个一个的家庭,这群人具有强烈的自我自强意识、成功成才意识和创新创业意识,是所谓的天之骄子,但是由于社会经验的不足,在自我发展的道路上避免不了的出现一些问题,现在最引起大家关注的就是大学生利用互联网金融贷款,互联网金融贷款是分期购物和现金消费的平台,未按时还款而照成的危害不容小视,如何防止大学生掉进这些陷阱,成了大学生的必修课,也成高校必须面对的问题。

一、大学生互联网金融贷款的现状

(一)诱惑大学生互联网贷款的形式

网络小额贷款在最近几年快速发展起来,特别是在2013年阿里小贷通过资产转让方式获得了更大的资金来源,目前针对在校大学生推出的贷款项繁多。一种是小额贷款公司在学校的张贴栏、厕所上等各种地方用张贴小广告的形式来吸引学生的眼球,在上面会提供贷款人的联系方式,有的更是用现在流行的微信扫码有惊喜的方式进行推广,很多大学生比起对这种平台的防范更多一点的是好奇,加上社会物质的攀比,从而勾起学生的贷款欲望。还有的是通过利用互联网的形式,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大学生使用互联网的覆盖率基本达到了百分之百,对于时不时就出现在网页中的这种广告,会存在着一定的好奇,通过这些网页大学生对网络带宽就有了一些浅在的了解,贷款方便快捷,金额自由,一部分打白条的形式,亦或是分期付款,都让大学生们对这些平台产生了好感。

(二)互联网校园贷款兴起的原因

门槛低,利息费用高,使用虚假利息,招校园代理推广,利用攀比心理,诱惑大学生非理性消费,“某某明星穿了件什么什么衣服真好看,这是某某比赛上谁穿过的鞋子,我穿上了会和他一样厉害,这个那个网红新推荐了一些化妆品效果真好,我也要去买来试试,这个手机出新款了,我要卖肾去买”这些语言在大学生群体里显得很平常,有的甚至因为喜欢某个异性,将自己外在打扮的很时尚,用这些去吸引别人,而不是注重自己的内在去充实自己,大学生处于这个懵懂的时期,攀比身份强烈,另外贷款平台目前处于监管盲区,不重风险管控,重视催还贷款(变相高利贷)。有些打着帮助学生“提前实现自己的梦想”的旗号。有些写着“享用全网商品0首付,提供分期购物、现金消费、一秒取现……支持全网分期支付。”有些提供打白条服务,“新用户1000元1期免息领,信用良好的用户,最高额度可提升为5000元,最高可分期18个月。”在没有钱的情况下也可以很容易的买到自己心仪的商品。过去人们所秉持的“攒钱消费”的观念,在不少大学生当中已经被颠覆。

(三)大学生贷款存在的风险及危害

通过贷款解决了自己的燃眉之急或者是买到了自己心仪的商品,但是由于借的时候没有想太多,没有节制,大学生又没有很多收入来源,往往会造成逾期还款,让自己陷入还贷的陷阱,面对高额的利息,拆东墙补西墙,最后选择结束自己宝贵的生命,这样的例子我们随便一查便到处都是,不胜枚举。

二、对贷款对象大学生的解读

(一)大学生的经济来源及金额

如表一表二所示,大学生群体的生活费并没有很大金额,取得资金的来源较少,并基本由父母支持,面对经济发展迅速的社会,太多的物质诱惑充斥着大学生的眼球,贷款成了最方便最快速的办法。

(二)大学生与金融贷款的联系

如表三表四表五所示,有大多数同学对金融贷款都有所了解,有一半的可能是有足够的金额使用,可他们在缺乏资金时是否也会选择金融贷款值得我们思考,35%的同学贷款金额在1000元以内,同学们对金融的需求也没有达到离谱的程度,面对小金额贷款我们可以考虑向父母讲清用途的情况下向父母进行贷款,而不是社会贷款机构,更是有大学生贷款金额达到了10万元以上 ,这笔金额消费值得思考是否正确。提高了后期的巨额还款额。

(三)贷款的还款方式及用途

如表六表七所示,有大部分女同学用贷款去购买衣服和聚会娱乐,过度消费奢侈品,甚至是去微整形,盲目的攀比,对心理和身体都造成了一定的伤害,男同学大部分用贷款购买电子产品,对于某些奢侈品牌出新款就吵着卖肾去消费,其实这些消费都是可以避免的。 有一部分同学上课时间去兼职或者找这样那样的理由找父母要钱,不仅耽误了学业更是养成了一些不好的品行,接近80%的同学还款方式是剩余生活费,这个月贷款下个月还,容易造成下个月缺钱继续贷款,加上手续费和利息,造成还款金额的叠加,就是我们俗称的利滚利,导致最后没有能力还款。

三、大学生金融贷款造成危机的原因

互联网金融贷款与银行传统商贷模式相比,校园网贷“到款快”“手续简单”极具诱惑力,因此受学生们的欢迎。在过去上中小学时,一切开支由父母包揽,自己“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到了大学,手中有了可以自主支配的资金,却不知道量力而行,购买商品没有理性,冲动性购买偏多,甚至为了面子盲目消费、攀比消费、“赶潮”消费”,一些网贷平台打着金融”的旗号、却干着“高利贷”勾当的网络贷款,在利益的驱动下,将“罪恶之手”伸向脆弱的大学生。大学生拥有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比较匮乏,在利益博弈格局中处于弱势地位,缺乏风险防范能力,糊涂地陷入“校园网贷”,难免会“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大学生喜欢尝试新鲜事物,但是大学生还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没有偿还能力,网贷的窟窿最终还是要父母兜底,一旦消费欲膨胀试,可能就此背上沉重的债务。

四、防止大学生掉入网贷陷阱的措施

①金融监管部门应与公安、工商、工信等多部门联动合作,严格把好监管关。首先,应该确定一个监管网络贷款平台的主管部门,加强对传统电商平台提供的信贷服务、金融网站和P2P贷款平台的全方位监管,坚决打击欺诈、违法放贷行为。不仅要对申请网络贷款的在校大学生的家庭情况、信用状况、还款能力等进行全面的調查和审查,还要严格甄别、核实不实的虚假申请信息,避免盲目放贷、错误放贷。同时,网络贷款平台应该明确、如实告知借贷者需要支付的服务费、手续费、利率、违约金、滞纳金、催收费等,主动对借贷者进行还款风险、违约风险提醒。其次,应该提高准入门槛,加快制定行业标准,对网络贷款平台可以经营的业务种类和范围作出详细规定,为网络贷款提供一个有序发展、良性竞争的市场环境。“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则是指专门经营网贷业务的金融信息服务中介机构,其本质是信息中介而非信用中介,因此其不得吸收公众存款、归集资金设立资金池、不得自身为出借人提供任何形式的担保;网络贷款平台要在领取工商营业执照后向注册地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备案登记。”值得称赞的是,2015年12月28日,银监会会同工信部、公安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部门研究起草了《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帮助网络贷款平台规范自身行为,自查自纠。互联网金融、网络贷款平台不是法外之地,只有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大监管力度,提高违规成本,才能帮助网络贷款健康发展。endprint

②政府相关部门应介入对网贷行业的规范和监管,引导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在一系列校园网贷悲剧和乱象的背后,是对于互联网金融立法、监管和执法的缺失。大学生虽已具有独立民事行为能力,但毕竟社会经历、经验欠缺,且对违约风险认知程度有限。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充分认识到校园网贷悲剧和乱象的重要性和急切性,在校园网贷立法、部门完善、执法等方面有所作为。

③大学生本人应该积极增强远离校园网贷的意识。作为在校学生来说,其天职还是学习,其次是就业。学生应该明确自己的理想和职责,純净自己的内心,祛除那些本不该有或者可以没有的杂念贪欲,少一些不良跟风和对物质、享受的需求。在其基础上,学生还应该主动学习,借鉴周边案例,借此增强自己的理财意识和能力,以及识别校园网贷陷阱的能力。

④大学生所在的家庭应该担起孩子远离校园网贷的监护之责。尽管很多在校大学生所在的学校远离家乡,作为学生的至亲和监护人,要尽量多一些多孩子学习和生活的关心和关注,尽量掌握孩子学习和生活的近况和现状,多一些对孩子在校园网贷等可能存在的隐患方面的教育和要求,担起应有的监护职责,共同为学生远离校园网贷、根除校园网贷加油添力。

⑤尤其需要提到的是,根除校园网贷,学校也该有所作为。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很可能远离家庭,对于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监护,学校无疑在学生在校期间负有主责。学校应该多开设个人理财的课程,补上大学生“财商”教育短板;学校应该尽量实时掌握学生的生活动态,避免学生跳入校园网贷误区;学校应该和政府相关部门合力,依法打击非法校园网贷滋生蔓延。

五、结论

综上所诉,当代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独特的消费群体,存在的贷款问题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在互联网金融浪潮和大学生消费模式转变的背景下,互联网金融贷款已经成为了大学生生活中的重要角色。本文对政府在解决大学生利用互联网贷款问题如何发挥作用以及大学生理性消费提出了一些建议,避免高校惨剧再次发生,希望能够在在一定程度上规范大学生互联网贷款行业,形成良好的大学生互联网贷款环境。

参考文献:

[1]赵淑兰.《应防范校园网络贷款风险》.经济日报,2016年3月25日第009版时评.

[2]张磊.大学生网络贷款机会与陷阱并存.贵州:贵州师范学院,福建师范大学《中国青年报》,2016年02月01日08版.

[3]姜小薇.《给网络贷款多念几遍“紧箍咒》.兵团日报(汉),2016年3月30日第003版.

作者简介:刘心甜(1998-),女,武汉商学院投资理财专业专科生,研究方向:互联网金融;袁亮(1980-),男,职称:讲师,毕业于美国大河谷州立大学,金融专业,研究方向:网络化教学与价值投资。

(通讯作者:袁亮)endprint

猜你喜欢

校园网贷款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中职学校校园网教育功能应用现状及对策的研究
高职院校校园网应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新青年消费”,你中了几条
网络安全技术在校园网中的应用
旧信封
消费舆情
校园网贷 今生后世
信用消费有多爽?
俄气从中国银行获得20亿欧元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