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尊重幼儿”的再反思

2017-09-12胡伶俐

魅力中国 2017年36期
关键词:天性幼教成人

胡伶俐

从事幼教多年,我们一直在提尊重孩子的个性,尊重孩子的天性,尊重孩子的选择,尊重孩子的权益,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落实得怎样呢?

当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我们是直接批评、委婉暗示还是调整节奏和引导策略?当孩子不听老师的话时,我们是抱怨、指责、粗暴干预还是仔细观察询问、了解原因?当孩子犯错误时,我们是急躁、紧张、生气还是循循善诱,耐心倾听,允许孩子有犯错的权力?当选择教学主题时,我们是按照自己的喜爱和熟悉的内容去安排,还是从孩子的兴趣中生成而来……

不同的儿童观,就有不同的教育行为,当我国的幼教经过学习苏联的起步后,我们也在逐步向发达国家学习,如美国、英国、德国、日本,他们的幼教理念由于传统文化的差异,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如何真正做到尊重孩子,顺应孩子的天性和玩性,将孩子作为一个拥有独立人格和权益的“人”给予平等的尊重,而不是我们传统中的认为孩子小,要不什么都需要成人的照顾于呵护,要不认为孩子不懂事,什么都需要成人去指导与说教。尊重孩子,我们到底该怎么做?

一、 尊重孩子就是要尊重孩子选择的权力。孩子天生就是人,所有的权力都应得到尊重,当孩子萌发出了自主选择的意识和能力时,我们更应该尊重他们的选择,并且让他们学会对自己的选择负责。比如在英国的幼儿园中,他们为了满足孩子们学习中国功夫的兴趣,开展了一个趣味学习活动,在选择参与学习的人员时,教师充分尊重孩子的意愿,让孩子自己决定是否参加,充分地体现了对孩子选择的尊重,因为孩子都不喜欢成人就不能去强迫孩子,而一旦孩子自己选择的结果,就要求用行动去对自己的选择负责,而不是中途而废。因此让孩子学会选择,懂得放弃,不是我们成人都应该终身学习的课题吗?这不是培养孩子终身受用的品质吗?但反思我们的教育,我们给了孩子选择的机会吗?我们真正尊重了孩子的选择了吗?当用我们打着爱孩子的旗帜代替孩子进行的选择,孩子能投入去完成任务吗?难怪当下很多中国的孩子都认为自己是在给家长读书,而不是给自己读书,遇上苦难和挫折都选择逃避、离家出走甚至轻生,这不是剥夺孩子选择权力产生的结果吗?

二、 尊重孩子就是尊重孩子爱玩的天性。爱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孩子正是在开心的玩中体验、积累生活经验。英国幼儿园中让孩子在户外、在雨天充分地玩耍,当发生冲突时,尽量让孩子自己解决,孩子们玩得开心,并且在体验中学会合作。这样的案例就告诉我们:要让孩子开心地玩,首先要让孩子学会自我保护和与人合作的方法,而这些方法的积累需要孩子自主去建构,成人过多的干预会让孩子们失去主动发展和建构经验的机会。教育需要等待,教育需要潜移默化、润物无声。而我们中国的幼教则是犯了急躁病,当孩子遇到困难时,我们总是母爱泛滥,随时给他们全方位的保护和照顾,以最快的速度、最简单的方法帮着孩子把问题给解决了,所以中国的孩子不会问为什么?不会打破砂锅问到底,缺乏探究和创新精神,原因在他们幼小的阶段,缺少了主动解决问题的情景,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缺乏了“试误”的机会。尤其是当今的家长,望子成龙,拔苗助长,过分关注幼儿的知识积累的结果,忽略幼儿建构知识的过程,更是助长了填鸭式、小学化的教育方式,孩子们成了学习的机器、成了知识的奴隶,失去了玩耍和游戏的时间,哪里还有童年的天真和稚趣,哪里还有探索的愿望,哪里还有创造的激情,他们就像小蜗牛一样,背着重重的壳一步一步往前爬。作为幼教人,让孩子能玩、想玩、会玩就是我们工作的最终目的和最高要求。

三、 尊重孩子就是要尊重孩子学习的方式。孩子的学习方式就是体验式、直接感知和亲身操作的方式,任何说教方式都是应该坚决摒弃的。孩子是在用自己的感官认知世界,感知世界,通过感知世界积累最直接的经验,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所以孩子的天性就是玩,游戏就是孩子的事业或职业。幼儿园应该是孩子游戏的天堂而不是孩子集中学习的场所。经常憧憬着我们的孩子都能像《窗边的小豆豆》一样愉快地学习,但是我们缺乏什么?作为幼教工作者,我觉得我们最缺乏的是自己的玩耍经验以及被抹杀了的创造力。回想我们的童年,虽未上过幼儿园,但自由、开放,无忧无虑,随着年龄的增加,我们的玩性和天性渐渐给抹杀了,我们不会变着花样玩,当我们面对丰富的玩具、教具时,我们缺乏玩耍的兴趣和冲动,经将其作为一种工具在使用,所以,教师缺乏玩性是孩子丧失游戏的直接前提。要让孩子玩起来,首先应该让老师玩起来,快乐起来,充满活力和创造力。

总之,孩子的视角与成人不同,孩子们会看大人不会注意到的东西,那些是孩子很大的发现。孩子们希望和老师一起感到開心,请你把腰弯下去,渐渐地,你会看到孩子们在看的东西。endprint

猜你喜欢

天性幼教成人
养大成人
第三届亚洲幼教峰会评出十位“最美幼教人”
天性是人心的影子
神奇的太阳
The Doll’s House——成人世界的缩微模型
或许,只因为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