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2017-09-12范学雪

魅力中国 2017年36期
关键词:教具数学知识教学活动

范学雪

在现实生活中,家长常常会忽略对孩子数学兴趣的培养。有的家长经常会通过机械训练让孩子掌握一些具体的数学知识,虽然孩子可能当时掌握了,但孩子的思维结构并未发生改变,也就是说孩子并没有得到实质的发展。数学教具的应用可以有效改善这种情况,可以让幼儿的学习兴趣得以激发,让幼儿的学习环境得以优化,更好地引领幼儿进入到数学世界,感知数学的奇妙。教师要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与兴趣爱好,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前提,提高幼儿数学教学的成效,帮助学生打好基础。那么我将针对幼儿数学教学,浅谈如何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

一、对幼儿进行因材施教,以便明确教学目标

通常情况下,教师在进行幼儿数学活动设计时,都是根据参考用书来安排教学目标,以教材内容为基本决定活动步骤和方式,不注重对幼儿实际情况和数学能力的分析,使教学效果有时并不尽如人意。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根据平时的检测结果和观察所得,对幼儿的学习能力和情况进行细致分析,以便进行“因材施教”,这样制定的教学目标和流程才能更符合幼儿的学习水平和心理预知,这样幼儿就不会觉得教师的内容枯燥而不想学习,也不会因为教师的内容不符而出现数学学习畏难情绪,始终能够“跳一跳够得着”,这样幼儿在学习时就会一直保持较为饱满和高昂的兴致,使教学活动更加积极、顺利。在学习数字的时候,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由于年龄过小还不具备思考能力和理解能力,所以教师在安排教学目标和内容的时候,应该据此制定较为简单的内容,不要以成人的思维来看待,要尝试从幼儿的角度去思考什么内容的数学学习是当前幼儿能够合理接受的。基于此,教师应该明白小班幼儿只能对数字进行数数,有一个基本的多和少的概念,所以在安排教学活动时应以反复练习和唱数字歌、做数字数数游戏为主。而对于大班幼儿来说,学习情况则大为不同,虽然同是数字学习,但由于年龄和心理认知水平都有所提高,相应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也应该更改,可以让大班的幼儿学会10以内的简单数字加减或者根据所看到的数量或要求说出相应的数字。

二、勤于动手,揭示本质

幼儿往往会对感官刺激性较强的事物投入更多的注意力,对于此类事物也更能产生学习的好奇心和兴趣。因此,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应当合理利用幼儿这一特点展开教学。在使用教具时要把握知识内容的本质特征,相匹配地应用教具增强教学效果,通过教具的使用揭示数学原理和本质。例如,在“认识时间”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简单地让孩子们跟随老师进行时间的学习,而要先给孩子们分发“工具”,让孩子们自己制作一个钟表。钟表的表面是一个比较厚的圆形的卡纸,教师将圆形卡纸的外环平均分成12份,引导孩子们分别标上“1到12”的数字;圆心处一个直立的高粱秆与钟表面垂直构成“针轴”,轴上设置了两根可以旋转的指针,长的指针代表分针,短的指针代表时针。教师让表针不断地转动,通过转动让孩子们认识不同的时间。钟表的制作让孩子们对数学课堂充满了好奇,动手操作更是让孩子们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有了孩子们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促使了后续授课内容的顺利进行。孩子们不仅认识了整点时间,而且还认识了半点和一刻等时间,学习效果非常好。教师通过制作和应用教具,有侧重地对幼儿进行感官刺激,能够帮助幼儿更快速地认識事物的本质,理解数学知识和掌握数学知识。这可以让幼儿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会更强。

三、实践操控,深刻记忆

生活是知识的源泉,教师在利用教具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从生活中获取相应教具,并引导幼儿在生活中进行应用,加强幼儿对数学知识的深刻认知,促使幼儿更好地进行学习。例如,在“认识年、月、日”的教学过程中,考虑到孩子们的年龄尚小,对于年、月、日的概念很多时候无法正确区分,教师可利用教具引导幼儿进行学习,加强幼儿的记忆。可让孩子们在生活中收集时光流逝的“证据”,通过证据说明自己“看”到时间的经过。教师引导孩子通过形象化的生活元素认识“年、月、日”的含义,能让孩子的印象更加深刻。这样的教学不再是教师进行教具的准备,而是让幼儿成为教具的开发者,培养了他们善于观察的习惯。有的孩子将日历带到班级中,告诉大家奶奶每天都会撕下一张,这就是一“日”;有的孩子则将每天画的画带到班級中,不仅让大家欣赏到他的作品,还告诉大家每一幅画都见证了他每一“日”的生活。孩子们从生活中所搜集的“教具”生动真实,看得见,摸得着,拓展了他们的思维,让他们对所学习的数学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教师要注重引导幼儿整理和收集“教具”,让他们感受到教具的重要性,这能落实幼儿的主体地位,使幼儿的数学认知能力得到提升,对幼儿的数学学习大有裨益。

在每个教育阶段都有着特殊的任务,在幼儿教育中,教师主要是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与兴趣爱好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在快乐的氛围下学好数学,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于是在今后的教学中,幼儿数学教师要针对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科学的教学策略,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下学习数学,有效地培养数学思维与综合能力,为今后长远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灿亚.基于“生活”的小班幼儿数学教育活动的策略[J].浙江教育科学,2013,02.

[2]张毅.对幼儿教师开展幼儿数学区域活动指导[J].教育教学论坛,2013,26.

[3]陈晶.在游戏中建构大班幼儿数学教育的原则和策略[J].辽宁教育,2017.01.

[4]赵美娇.基于生活化和游戏化的幼儿数学教学研究[J].江西教育,2016,36.

[5]张玲,丁文.幼儿数学教学中操作活动的指导策略[J].学周刊,2016,17.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具数学知识教学活动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培优辅差小组教学活动的实践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之自主发展的教学活动设计
自制玩教具《拼拼乐》
以数学类绘本为载体的幼儿园教学活动探究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