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的策略

2017-09-12穆凤霞

魅力中国 2017年36期
关键词:德育音乐情感

穆凤霞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音乐教育要注意音乐知识教学、音乐能力培养、思想品德教育的配合。”根据这一要求,教学中就要努力挖掘音乐中所包含的内在思想教育因素,促进学生感受、体验和表现,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德育的熏陶。

一、进行德育教育的实践教学

(一)在唱歌教学中渗透

1、语言描绘,激发情感。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是音乐教学的基本方法,对于小学音乐教学而言,可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儿童的语言,合理地把握教学与德育渗透的最佳结合点,从各个角度去激发学生的情感。

利用语言进行德育教育的机会很多,教师可结合教材内容,适时向学生介绍一些古今中外的音乐家传记、趣闻逸事、作品创作等音乐故事,以此激发学生的音乐感情,提高学生对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识别能力。

2、教师范唱,促进理解。教师声情并茂的演唱,直观形象,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促进学生深刻理解。

3、合理引导,促进参与。新课改倡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指导,那么在教学中就要时刻做到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合理引导,促进学生参与,实现师生共同探讨、共同解决问题的目的。

一是学生演唱,加深认识。小学生善于模仿,因此,教师范唱以后,要及时让学生学唱,这样有利于学生模仿教师,在练习中加入自己的理解和体验,唱出自己的感情,升华思想,陶冶情操。

二是体态律动,深化认识。“体态律动法”是瑞士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埃米尔·雅克·达尔克罗斯在世纪初提出的一种教学方法,目的是通过身体动作,以加深学生的体验,培养节奏感,提高表现能力。因此,当学习完一首歌时,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充分发挥想象,编配简单的律动,通过表演展示对歌曲内涵的理解和情感。例如,通过《娃哈哈》的音乐,表现对幸福快乐生活的感受;通过歌曲《洗手绢》的音乐,表达愉快劳动情景等。这样,就把音乐美与形象美联系起来,把音乐的情感与学生的思想认识融为一体,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热爱生活、热爱集体、热爱劳动的思想品德教育。

三是组织讨论,加深体验。教唱之后组织学生交流和讨论,有利于学生结合切身体会,加深对音乐的体验。例如,在国歌的教学时,让学生讨论“采用怎样的速度才能准确地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现阶段怎样做才能充分体现热爱祖国的感情”等问题,既能使学生在演出时充分地表达出对国歌的感情,又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达到德育渗透的目的。

(二)、在欣赏教学中渗透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有利于学生通过音乐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教育和艺术熏陶。《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中音乐教学大纲》明确提出:“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在小学阶段的欣赏课中,主要是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学生只有具备了判断美与丑的能力,才能抵御和防范各种低级、庸俗的审美情趣对自己的侵蚀。

二、德育教学的策略

1、创设情境,精设导语,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在进行音乐教学时,给予学生一幅引人入胜的画卷,能引发学生无穷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所以它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特别是一些革命历史歌曲激越高昂,歌曲旋律高亢雄壮有力,歌词意义层层推进,具有鲜明的时代背景。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了解革命先辈的革命历程的有益教材。

《音乐课程标准》提出:教材应该遵循教育性原则。“教材应将思想性与艺术性有机的结合,体现音乐教育的规律,体现思想品德教育。”因此,当我在教唱这些革命历史歌曲时,总是要结合作者和作品创作产处的时代背景来创设情境,巧设形象鲜明、内容生动、言简意赅的导语,把学生引入特定的艺术情境和时代中去,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和创作思维,领悟艺术的真谛。比如我在教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一课时,我是这样创设情境意境导入的:我首先播放一段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升旗仪式视频,让学生从视频画面中感受庄严隆重的升国旗仪式,让学生感受歌中那号角式的音调,感受歌曲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旋律。在看完这段视频后我就接着说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唱这首震撼人心,饱含民族魂的歌曲。紧紧地把握住作品的背景和内涵,让学生很好地把握国歌的含义和歌声中催人奋进的力量。在这节课里将情感教育与审美教育很好地结合了起来,启迪了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作品,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

2、赏析词曲,激发学生树立崇高的革命理想

音乐是最富有情感的艺术,它能通过生动直观的感性途径去感染人、影响人,从而使人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一首好曲必然是一首好诗。所以,教师要善于抓住歌曲内容,从节奏、结构、文字、声韵等方面去分析理解,再辅以播放电影片段、小视频、利用挂图和PPT等手段,使学生更容易从中受到启发。

例如歌曲《雁群飞》是20世纪30年代流传甚广的一首优秀儿歌,歌曲旋律优美,结构规整,文字朴实。此曲的歌词寓意深刻,在朴实的言语中包含了团结友爱的集体主义精神。我在教唱这首歌曲时,我引导学生细心欣赏歌曲,通过音乐的感染,歌词的剖析,使学生懂得要像大雁那样“排成一字一行齐,飞来飞去不分离”热爱集体,团结互助。又例如在学习欣赏《伏尔加船夫曲》时,我先展现列宾的油画《伏尔加纤夫》,引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然后再播放《伏尔加船夫曲》,此乐曲徐缓、忧郁、深沉,那一再重复的劳动号子,形象地再现了纤夫们拖着沉重的货船,迈着艰难的步伐由远及近,复又远去……年复一年的悲壮情景。重现给学生旧社会劳动人民的痛苦呻吟和向往光明理想的情感,讓学生懂得珍爱现在的生活。

总之,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可以有效地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奠定基础。只要深入挖掘音乐歌曲中的教育因素,探究渗透方法,就一定能够充分发挥音乐教学的作用,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刘海英.如何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0(1):144.

[2]黄燕.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J].文教资料,2010(33):102-103.endprint

猜你喜欢

德育音乐情感
情感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台上
音乐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
音乐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