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初中班主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的思考

2017-09-12杨琴

魅力中国 2017年36期
关键词:初中生管理工作心理健康

杨琴

初中班主任除了对班级日常事务进行管理,还需要帮助学生人格完善,对学生的行为规范加以管理。还需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班主任不仅是学生最亲密的校园朋友,也是可能影响学生一生的关键人物。所以,本文主要对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进行探讨,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成效。

一、初中班主任教育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及其原因浅析

初中阶段的学校教育中,班主任多种教育管理模式的开发和创新收获了较好的实践效果和评价,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充分认可和重视。但在日常管理过程中,仍存在诸多细节性问题和不足,需要班主任坚持不懈地进行实践、探究与反思。

1、学生层面。相关的调查研究表明,初中生正值青春期,在心理认知方面与成人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情感表达方面有情境化、内敛性和叛逆性等特征。一些学生因与班主任缺少必要的沟通和交流,对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缺乏科学、客观的认知,导致对班主任的管理工作不理解、不认可,甚至出现倦怠、排斥的消极心理,导致班主任教育管理工作的实效性大打折扣。

2、教师层面。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班主任是教育管理工作的实践者和领导者。部分班主任受到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较深,仍然沿用相对陈旧的教育管理套路,缺乏创新管理理念的开发与渗透,与学生间缺少互动与交流,不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部分班主任知识范畴与认知水平相对局限,导致班主任对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的认识不足,从而导致日常教育管理工作实效性降低。

3、学校层面。学校领导及相关管理层,应充分重视和鼓励班主任的教育管理工作,但实践中,片面、过度重视学生基础学科成绩的提高及教师教学技能水平的提升,相对忽略班主任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导致班主任缺少外出交流学习的机会,无法汲取新的管理理念,有机渗透、实践于日常教育过程中。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转变班主任陈旧的教育管理观念

思想观念的转变是行动实践强有力的保障和前提。提高班主任教育管理有效性应将班主任思想观念的合理化转变作为有效切入点,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其一,提高班主任自身的综合素养。班会主任应尽多阅览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和社会认知学等方面的书籍,从中汲取知识养分,用科学的管理观念引导学生积极配合班主任的日常管理工作,同时,注重了解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及情感表达方式,尤其注重初中生心理亚健康问题;其二,班主任应准确定位和巧妙转变自身的心理角色,改变以往班主任高高在上、严肃刻板的形象,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互动,与学生建立平等、民主的关系,与学生成为可以谈心、交心的朋友,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了解学生在阶段的学习和生活方面面临的问题和困惑,循循善诱、因势利导地进行心理疏导和帮助,使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深切关怀与温暖,对班主任充分信赖,从而更加主动、自愿地配合班主任的管理工作。

三、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班主任要和学生之间实现有效的沟通,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需要让学生感受到爱的存在。所以,在日常管理中,班主任需要通过自己的言行舉止感染学生,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的真诚和亲切,并愿意以平等的关系建立师生之间的情感。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能够通过各种途径接收外来信息,也很容易因为各种因素而导致心理的变化,但是这个时期的学生相对比较敏感,不会主动和同学,以及教师进行心理沟通,而是喜欢在心底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在这种情况下,班主任不能以长辈的身份去约束和管理学生,而应最大程度地尊重学生个体,并对学生的行为表示理解,以侧面了解学生存在的具体问题,并随时关注那些具有异常行为的学生。比如现在的很多初中生都有父母离异的情况存在,而一部分性格内向的学生会因为这种父母亲情温暖的缺失而造成孤僻、冷漠的性格,甚至在学习过程中出现无组织、无纪律,容易与同学之间产生矛盾的情况。当遇到这种情况时,班主任可以先通过朋友的身份和学生交心,对学生存在的家庭情况表示安慰,并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心,而并非是责骂与不理解,即使他出现不良行为,班主任还是会接纳他。同时,教师还可以与学生家长及时进行沟通,让家长了解学生当下存在的心理问题,并提高对学生的关心和关注。除此以外,班主任还需要发动集体力量给予学生最大的温暖,让其感受到除了家庭以外的友情和同学情。需要注意的是,班主任对学生的心理教育不能仅仅一次,或者几次以后便停止,而是需要定期对学生的心理情况加以了解,确保学生能够放下心理包袱,真正实现心理的健康成长。

四、提高自身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为了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健康问题,班主任需要通过多种途径来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特别是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以通过感化教育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比如在当前的网络技术下,班主任可以在网络上收集到各种优秀的心理理论知识,其中对初中生的常见心理问题、特征和表现方式都有明确指出,当班主任掌握了这些理论知识后,能够有利于对学生的日常观察,及时确认学生当下的心理活动。同时,班主任可以对初中生较为典型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分析,比如学生学习方面、生活方面、态度方面等,可以将其疏导的具体过程加以充分了解,并通过班会和其它时间向学生进行讲解,让学生知道存在心理问题是一种正常的状况,并不是难以启齿的。另外,班主任可以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初步了解到,其他人在遇到同样的问题时采取的是怎么的解决办法,让学生能够初步判断自己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并能采取初步措施来进行自我的调节。不仅如此,要对学生的心理产生正面的影响,班主任需要以身作则,通过自己丰富的知识、和蔼可亲的态度、健康的生活态度去感染学生,并带动学生去规范自己的行为。

初中班主任应坚持终身学习的原则,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为学生制定共同的奋斗目标,注重良好班风建设;切实考虑学生的基本学习诉求,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为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教学氛围,创设和谐、良好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刘国华.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J].成功(教育),2012(01).

[2]段锋.论新时期初中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J].科技资讯,2011(30).endprint

猜你喜欢

初中生管理工作心理健康
FMEA法应用于现代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工作中的体会
城市路灯精细化管理工作探讨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浅谈如何有效地学习初中语文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