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解决式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思考

2017-09-12莫绍会

魅力中国 2017年36期
关键词:积极性解题教学模式

莫绍会

数学总是伴随着“问题”而生,不同的问题有着不同的数学解决方法,因此“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领域应运而生,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

1高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中出现的主要误区

1.1对于“问题解决”的内涵缺乏正确的认识

“问题”无疑是数学的灵魂和心脏,“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造性能力,在解题的具体过程中不断地总结错误和经验,当下次遇到类似或者同类的数学问题的时候,能够快速的提出解决方案,能够将已经学习的旧知识和正在习得的新知识建立起密切的联系,从而在学习新知识的基础上巩固旧知识,建立起较为深刻的数学网络学习体系。因此,数学的“问题解决”技巧主要是在解题的过程中收获的,但是在具体的实践中教师和学生都走进了一个误区。教师错误的认为“问题解决”就是数学问题的解答,只注重对学生解题的指导,而对解题过程中思维的培养以及解题方法的引导缺乏正确理解,“数学解题”逐渐演化成“练习题目”和“题海战术”。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但是仅仅将关注点放在了“问题”上,而忽略了“解决”,该过程中学生应该更加注重的是如何解决。因此,该教学模式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只注重了问题解决的“形式”,而没有真正理解其“内涵”。

1.2忽视了对课堂氛围的创设

就“构建主义”理论而言,数学学习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主要是学生在自己的头脑中构建起知识脉络,并且解答数学问题,学生能够正确解答出数学问题,其影响因素也是多方面的,主要和学生的数学基础有关、教师的指导性策略以及自身的数学能力等等,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往往会被教师护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课堂氛围的创设。有效地数学课堂氛围,可以提升学生的数学兴趣和课堂参与度,可以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开动脑筋投入到问题解决的具体过程中去。数学解题无疑是一场头脑风暴,学生面临着较强的心理压力,而相对宽松和自由的课堂氛围,则能有效的环节学生的心理压力,以便更好的发挥其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在实际的高中数学“问题解决”过程中,教师却将重心放在了对问题解决结果的评价上,这无疑是在加剧学生的心理负担,也影响了学生的“问题解决”的教学效果。

2提升高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水平的有效对策

2.1正确认识“问题解决”的内涵

教师在高中数学“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应该深刻认识到其真正的内涵,是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数学思维,而不是让学生变成数学学习的机器。因此,教师在运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应该注重提高自身的文化知识修养,注重对学生的指导性和引导性,并且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数学知识学习不是生硬的理论知识,和我们的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另外,教师不应该过分注重解题的结果,而是应该将重心放在解题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将新旧知识有机的结合,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及时的复习和巩固旧知识。

2.2在数学课堂中要注重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解决”式的数学教学就是要将数学课堂置于一定的问题情景中,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要注重创设与之相关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开展“问题学习”,具体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开展:(1)通过数学故事开展情景教学。(2)将实际生活中的数学案例引入教学,通过学生对于实际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解决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认识到数学学习对于实际生活的使用价值,从而增强他们的数学学习的主动性。(3)采用循序渐进、由简入深、环环相扣的问题设置方式导入教学内容,通过这种不同层次的问题设置方式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4)设置悬念式的数学问题情景,通过懸念激发学生们探寻知识的热情,激发他们的求知欲。(5)教师可以通过采用迷惑性问题情景设置的方式引导教学,在教学中针对一些概念模糊、易混淆的知识点设置错误式情景,让学生在识别错误的过程中学习到相关的数学知识。

2.3在课堂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

“问题解决”式课堂与传统“灌输式”课堂很大的不同就是强调学生在课堂中主动性的发挥。因此,为了在课堂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就要在课堂设计中设置相应的环节引导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交流互动,以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

2.4多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素质教育以及新课改背景要求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长期以来数学的学习都被学生视为头号难题,学生普遍对数学学习存在一定的畏难心理,学习积极性不高。这就要求教师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引导,激发他们的数学学习积极性,具体可以从两方面入手:(1)激发学生内在的数学学习动机,教师可以通过教授学生一定的数学学习、解题技巧,帮助学生消除数学学习过程中的畏难心理,激发他们内在的数学学习兴趣,促使他们在数学学习后感受到内在的愉悦感。(2)就是通过外在形式的激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即通过一定的物质奖励方式或者学分奖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总而言之,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还存在诸多的弊端,“问题解决”模式是符合我国高中生发展和教育发展的有效模式,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应该重视“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首先明确其具体内涵,重视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对其过程的关注,而不要过分的关注其结果。另外,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评价观,对于学生取得的细微进步应该及时的给予鼓励。

参考文献:

[1]吕超.高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研究[J].社会科学编辑,2011.

[2]孙明娟.高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endprint

猜你喜欢

积极性解题教学模式
激发兴趣,走出误区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解题教学中逻辑思维的培养——以数列解题为例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化二为一”法在初中解题中的应用
巧创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何调动高校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巧用比妙解题
解题勿忘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