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2017-09-12吴丽燕

魅力中国 2017年36期
关键词:演绎推理高中历史思维能力

吴丽燕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素质教育的推进,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以提高综合素质。尤其对于高中历史课程来说,培养历史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形成准确的历史概念,并能了解历史学习综合和归纳策略,对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运用生动语言,树立形象性思维

历史都是由很多经典的故事构成,如果教师能在课堂上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阐述历史故事,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形象性思维。高中历史战争史有着复杂、丰富的特点,且与现实有着紧密联系,不少教师在历史教学中依旧运用讲授法,毫无疑问,“讲”是关键因素,如何讲得通俗易懂、准确才是重中之重。需要历史教师认真对教材进行钻研,精心组织授课语言。例如,必修一《抗日战争》一课,教师在讲解百团大战时就引用了一个小故事,即1940年8月20日侵华日军还做着“中国投降,回国受到各种封赏”的美梦,没想到当天夜里他就接到数封加急电报,一百多个据点被八路攻击,华北铁路被摧毁,近2000名日军被剿灭,八路军105个团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日军发起猛烈攻击,完全粉碎了日军想要实施的囚笼政策,此战役让共产党和八路军威震八方,全国军民扬眉吐气,鼓舞了抗战胜利的信念,更让世界对中国共产党刮目相看。一个通俗易懂的小故事让学生明白日军恶毒的计划,也让学生加深了对百团大战知识的理解。再以必修一《巴黎公社》一课为例,由于本课理论性较强,教材中历史知识存在短板,因此补充历史小知识——历史关键人物梯也尔。历史就运用语言生动地刻画了梯也尔这个角色。从整体形态上看,此人肚子圆滚滚,矮小肥胖,虽然看起来一副笑容可掬的样子,然而却无法掩盖从两只小眼睛中露出来的凶光。正是这位被马克思称为侏儒的政客是一个卑鄙奸诈和背信弃义的老手,当他逃离凡尔赛时信誓旦旦地扬言:“我绝不会派军队打巴黎!”当麦克马洪反击道:“我很快就会到达巴黎!”梯也尔就挥舞着肥胖的手说:“我不会留情!”可以说这种入木三分的刻画直接凸显了人物形象,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也培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更能理解巴黎公社革命爆发的偶然性。

二、合理运用史料,培养深刻性思维

历史史料种类较多,最常见的中学历史史料就有图像和文字两大部分,其中图像史料是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最佳工具。相关心理学研究明确指出,个体积极对某项事物进行探索研究时称为兴趣,而古代教育家也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通过图像史料能引发学生对某项事物的关注,所产生的喜好会成为学生的学习动力。

三、贯穿知识点,形成清晰知识脉络

以演绎推理的方式学习高中历史,教师还需要在学生演绎推理中巧设目标,让学生带着目的进行推理,将所学知识点贯穿起来形成清晰完整的知识脉络。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实现了对知识点的整理和归纳,也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现以中国历史为例,在高中历史教材课本中,对于中国历史的划分,将其划分为中国古代历史和中国近代历史,而在中国古代历史中,重点讲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近代历史侧重于新中国的建立。从神秘的古代历史发展到当代社会,为古代社会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使得大部分学生对探究古代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此基础上,为了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师要求学生全面了解中國古代历史和近代中国历史,找到古代进化到现代的根本原因。

四、联系历史,合理推理,拓展思维

历史学科的显著特点是给了学生很大的想象空间,但从以往高中历史教学来看,教师更加集中对理论知识点的教学,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学生掌握理论化知识点,思维受限,导致学生在对历史知识点实践应用中出现了诸多障碍,同时也对实现高中历史教学目标形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而在新形势下开展高中历史学科教学,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历史某个知识点或片段,对其进行合情推理,在这个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进一步发展,避免出现思维僵化的情况。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反复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对历史进行重新叙说。但依然可以发现,学生在回顾历史时,依然没有忘记历史的真实性,这是则就是学生对历史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而学生对历史重写的过程,实则对促进思维的拓展也发挥出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由此可见,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让历史课堂“活”起来很重要。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演绎推理的方式,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以新的角度重新认识历史,从而深化巩固学生的知识基础。

五、联系历史,合理演绎,发展思维

高中历史教学的最重要目的是让学生回顾历史,展望未来,而不是沉湎于历史。对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以演绎推理的方式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师可以联系历史,让学生在对历史知识了解的基础上,合情进行演绎推理,从而让学生对历史学习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

现以人民版高中历史中涉及到的“鸦片战争”为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设想“假设没有鸦片战争,中国古代社会是不是依然存在?”

对于这个问题,学生进行设想,并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学生1:中国古代社会闭关锁国,政治制度高度统一,假如没有鸦片战争,中国古代社会可能还会继续延续下去,在不停的朝代更新中缓慢发展。

学生2:不会,因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思想的进步,古代政治制度已经满足人们的需求,社会发生大变革是必然的。

由此可见,学生利用所学历史知识展望未来,以新的角度认识历史,既对历史知识产生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也实现了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目标。

总之,历史学科承载着人类的宝贵财富,对人类文明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高中历史教师除了传授相关技能、基础历史知识以及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之外,更要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历史眼光看待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参考文献:

[1]韩芹.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2(18):82.

[2]王婷婷.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思维能力培养策略探究[J].新課程(下),2016(4):88.endprint

猜你喜欢

演绎推理高中历史思维能力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
例谈对小学生推理能力培养的认识
2014.3新高考高二数学配送练习参考答案“推理与证明、复数”测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