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中历史微课教学

2017-09-12袁可

魅力中国 2017年36期
关键词:学习效果高中历史微课

袁可

微课包括的资源有微视频、微课件和微反馈,其核心是微视频。本文以笔者自身的微课实践和研究经历为基础展开相关论述。

一、微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思考

1.微课在教学中的优势。微课是网络时代下一种不可阻挡的教育新模式。由于信息时代的迅猛发展,人们更容易接受快速、便捷的短小信息,以微博、微信、微电影、微课为代表的“微”时代已经来临,并逐渐融入我们的生活。微课迎合新课程的要求。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微课正是可以讓学生在开放、轻松的环境下学习,而且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微课适合个性化教学。传统大课堂学生人数多,基础参差不齐,教师很难兼顾统筹每位学生的学习情況。此外,高中历史教学内容庞杂,难度大,传统课堂很难完成所有的教学任务。

2.微课在教学中的定位。一方面,微课不是一种教学资源,而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微课可以在课前预习、课程补充和课后交流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在课前预习部分,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微视频和微课件进行自主学习,实现先学后教的“翻转课堂”。课堂教学结束后,可以对学科知识进行后续补充,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网络平台,可以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另一方面,虽然微课具有很多优势,但不能取代传统课堂。首先,传统课堂最有价值的地方在于师生、生生之间在学习过程中的思想交流和碰撞,这是历史批判性思维培养的重要途径。这些都是微课难以实现的。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我不认同将微视频引进课堂。从情感体验来说,微课和所有的远程教育一样,都有一个问题,授课教师“存在”于电脑里,对学生来说是冷冰冰的,远不及现场“有血有肉”的教师给予人的温情。

3.微视频内容的选择。微视频是微课的核心,时间一般控制在5—15分钟。由于时间短暂,微视频应该是针对教学的一个核心问题来设计,其内容在于深度而不是广度。微视频的内容可以设定为以下五类:(1)教学重难点。这是进行微视频制作的最主要类型。由于教学活动时间短,只能精选内容,突破一个核心问题。譬如,我在制作必修二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微视频时,没有将这节课涉及的所有古代经济政策进行一一讲解,只选择其中学生最难掌握的知识点“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进行讲解,具体内容包括不同历史时期土地制度的概念、制度演变背后的原因及土地制度演变的历史规律。此外,切题必须迅速。可以设置问题导入,也可以回顾之前的学习内容,更可以从生活热点引入课题。(2)概念讲解。高考历史全国卷注重对历史概念的考查,但由于课堂时间有限,这些概念在传统课堂上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具体教学。如果学生对概念的掌握不到位,就会影响其学习效果。(3)试题讲评。平时教学中,由于课堂时间紧张,教师只能选取部分习题进行讲评,其他题目只能让学生进行答案核对,有问题的个别课后提问。但这样的处理方式并不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因为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不需要听讲一些难度不是很大的题目,而有相当部分的学生,即使对问题不懂,课后也不会向教师请教。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就可以采用微课。教师可以对试卷题目按难易程度进行分类录制微视频,然后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性地观看,之后教师与部分学生进行交流,以了解其观看视频的情况和是否真正把握问题。(4)解题技巧。平时课堂教学主要针对教材的具体内容,解题技巧方法一般是渗透在试题讲评课中,很少专门开设解题技巧方面的课程。我们不妨根据试题类型制作不同的微课,这样学生就可以自主选择薄弱题型进行学习,如此一来可以更好地开展试题讲评课,有利于因材施教。(5)史学理论。如今高中历史教学对史学理论教学的渗透比较少,但史学理论对历史课程的学习却有重要的实际指导意义。因此,开学初教师要制作介绍史学理论的微课,使学生对史学理论有初步的了解,便于他们在后面的历史课程进行深入学习。

二、微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困惑

1.硬件设施的保证。如今部分学校周一至周五是禁止学生使用智能手机的,我们这学期也开始实行这一措施,因此学生平常就只能在假期使用微课教学,一些学习内容只能堆积在周末才能解决。从时效性上说,这样的学习效果并不是很好。所以我的初步设想是能不能借助学校的技术设备,一周有30分钟的时间,学生可以去图书馆或电脑室进行在线微课学习,使得微课学习频率保证3天一次,从而保证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2.学生学习自主性调动问题。微课学习在很大程度上要借助学生的自主学习,这需要借助两个方面:“吸引”和“强制”。“吸引”是说微课内容对学生来说是具有吸引力的,而“强制”就是硬性规定学生学习微课的数量并要发表几个主题讨论或回答其他同学的问题。至于怎样的微课才是对学生有吸引力的,教师如何去监控、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正是亟待我们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3.如何使用微课培养高阶层次思维。现在的高中历史微课主要以讲授型、解析型为主,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但这仅仅涉及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中认知领域的前三个低阶层次,即知道、理解和运用,并不涉及后三个高阶层次,即分析、综合和评价。过分注重低阶层次思维的培养,忽视高阶层次思维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历史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的提升。微课没有学生的及时参与讨论反馈,很难培养出高阶层次思维,这是我一直进行微课研究的最大困惑。能不能进一步制作问答类、讨论类、探究类形式的微课,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批判性思维呢?

近年来,微课教学如火如荼地开展,已经是不可阻挡的一种教学新模式。怎样探索微课开发与应用的有效模式,让微课更好地服务于高中历史教学,是需要我们共同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龚雪娟.微课资源在历史学科教学中的运用思考[J/OL].中学教学参考,2015(10) .

[2]李志新.活用微课理念,细品丰收喜悦[J].内蒙古教育,2015(7).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习效果高中历史微课
疫情期间线上学习效果评价分析
“百词斩”对于大学英语四级词汇学习效果的实证研究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基于学习性评价原则提高研究性学习效果的研究
莲心宝宝有话说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中的应用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