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德多元化背景下高校道德教育创新研究

2017-09-10王蕊蕊

环球市场 2017年17期
关键词:创新研究

王蕊蕊

摘要: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我国道德价值观领域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在多元化社会背景下,大学生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以奠基石的角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坚实力量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在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塑造的过程中,道德多元化对他们的身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我国的高校大学生道德教育在现今多元化社会的大背景前提下,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依然不具备较高“实效性”发展水平,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严峻的挑战。只有从根本角度入手,改善教育实效性状态,才能为实现高校学生健康教育工作目标创造良好基础条件。

关键词:道德多元化;高校道德教育;创新研究

1 引言

道德是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所谓道德多元化是指在以多元化为发展特征的当今社会中,出现了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多元化道德并存的现象,其实质是异质的、复杂的和开放的。道德多元化格局的形成给大学生的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大学生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道德信仰缺失、道德意志薄弱、道德情感淡漠、道德行为失范等不良现象。当前,越来越多的行业大学生和新一代青年工作人员取得的工作成果和所做出的贡献让人不可低估,人们在欣喜大学生成为社会各个行业有序运转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同时也不得不为多元化背景下高校学生的道德教育这一艰巨而长远的教育事业担忧。道德教育面临着理念更新、内容维新、载体和方法创新等诸多艰巨的任务,需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统领下,不断丰富道德教育的时代内涵,不断拓宽教育渠道,优化教育环境,改进教育方法,提高教育实效。

2 多元化背景下高校道德教育的现状

2.1 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的冲击

我國正处在社会的转型发展期,因此社会上还存在着纷繁复杂的各种矛盾,而这些矛盾还需相当长的时间去解决。由于高校学生接受新鲜事物的渠道较广阔,接受新鲜事物及文化思想的速度較快,辨别能力差。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社会上存在各种消极不利因素,容易使那些意志薄弱的学生失去正确的价值追求,从而滋生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的错误思想。如何将大学生的个人理想与社会倡导的主流文化和主导价值观念融合,使传统美德与现代道德要求有机融合,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高校道德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

2.2 多元文化下道德信仰盲目

在新世纪的多元化背景下,多种多样的文化知识、思想道德观念向高校在校生席卷而来,面对多样化的道德是非观,很多高校负责道德教育的老师不能对自己的学生加以正确的知识灌输和行为准则的有效引导,导致学生在面对新型突发的道德价值问题时因没有准确的参照标准而产生毫无头绪、茫然不知所措的现象。

2.3 思想不成熟引发道德观念动摇

大学生虽然具备基本的独立思考、判断的能力,但在大学时代,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在不断完善,其思想仍然不够成熟。许多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大学生思维广度和深度不够的缺点,运用各种各样新奇的手段传播西方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要求,来吸引大学生的眼球,当各种道德观念发生冲突时,学生很容易在激烈的思想斗争中抛弃自己原有的道德立场,导致道德观念发生动摇,致使高校大学生的价值取向问题越来越严重。

3 多元化背景下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对策

3.1 明确教育目标

现今社会的各行各业,学生为社会做出的贡献和取得的突出成就所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广泛,各个地区的高校在进行道德教育时要明确认识到大学不仅是一个教书育人的场所,更是一个培养即将踏入社会中的新一代有为青年良好的思想道德和综合素质的重要场所,因此各高校只有本着以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道德价值观念为最终目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参照蓝图,更好更有效的对各高校在校大学生进行多元文化下的思想道德文化素质教育,让学生们有一套属于自己正确的道德价值和行为标准,在遇到新型突发的道德问题时,也能够处变不惊,而沉稳有序的应对、解决问题。

3.2 教养大学生的道德选择能力

当前我们正处于道德多元化的社会之中,道德冲突不可避免地会在更大的范围内,更频繁的发生。面对冲突和矛盾,自主选择将成为当代大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的一种最为普遍的社会行为。首先,大学生在面临道德冲突的时候,在确定选择之前,首要的是对道德选择的相关境遇和各种可能性的感知、察觉,同时其有做出选择的充足的内心动力,即有基本的道德选择意识。其次,大学生在进行道德行为之前,面对多种道德观念、价值观念的并存以及各种有可能的道德行为时,对进行全面的分析,根据自身道德经验积累和需要进行鉴别、比较,认清真伪、明辨是非善恶、反思权衡后做出取舍,是大学生自主地进行判断并决定应该采取某种行为的一种道德能力,这就是大学生的道德选择,再次,道德意志是指在道德活动中克服困难、冲破阻力,做出正确的选择并坚守的毅力。当大学生在做出自己认为正确的道德判断的时候,会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甚至是阻碍,出现犹豫不决,不果断的情况,这就需耍坚强的道德意志作为支撑。只有具有自主的道德选择的能力,才能适应这个选择的时代,顺应时代发展的耍求。同时,道德选择是人学生解决自身道德发展矛盾与实现我超越的有效途径。

3.3 实施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

“道德教育从其根本宗旨来说是对生命中善与幸福的追求,它关注人的生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其具体目标来说,是成就人的德性的教育。”高等院校道德教育工作的核心即是充分强调学生群体的主体地位,相关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与理解,尤其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使学生获得有特色的发展,同时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教育出具有创新实践能力、乐于为社会进步作贡献的人。而强调学生主体作用即是结合自身能力状况,对教师队伍培养、教学条件创造等方面逐步加强投入力度。

3.4 开展实践服务活动,引导学生身体力行在我国,尤其是在多元化背景下,道德教育目标是要教养学生高尚的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和文明的行为习惯,高校道德教育工作要注重其实际效果,必须联系实际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使单一灌输式的教育变为双向互动式的交流,注重能力培养和情感体验,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当今社会多元化的背景下,应当开展实践服务活动来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境界,在实践的过程中坚定大学生的道德信念和道德意志。在加强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应当选取有效的方法积极探索道德伦理教育与社会实践服务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充分发挥大学生在道德教育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培养大学生的实践服务意识,加深大学生对道德观念的理解。

3.5 创新教育方式方法,灵活变化教学场所

现今社会的文化传播媒介越来越丰富多样,各种文化的交流手段正不断增加,传播速度日益加快,关于道德教育的资源多种多样,其开发利用的形式也不再单一。多元文化下的高校道德教育来源于生活,并将以投身社会主义道德文化建设这一远大目标为最终目的,道德教育无论从课程内容还是从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的要求上看,与其它科目相比都有很大的差异,高校道德教育传统的教学方法大多参照其他的文理科目,把校园课堂当做传播道德教育知识的主要场所,在现实教学过程中依旧重视教学理论而忽视结合生活实践。在多元化背景下的现今社会,可以建议教师们在对高校在校生进行道德教育时适当远离传统课堂的理论灌输,灵活变换教学场所和教学方法,有必要时可以采用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手段,甚至采取野外实地教学的方式,有效提高和增加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和教学内容的趣味性。

4 结束语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一体化趋势的加强,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愈发密切,世界文化呈现多元化的趨势越来越明显,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和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趋势还将进一步發展。各大高校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时,时刻谨记以大时代背景为基本立足点和出发点,有批判性的继承传统道德文化教育方式方法,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在进行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应彰显“以人为本”、“学生第一”的理念,突出育人功能。在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董爱军. 基于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高校道德教育分析[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01):173.

[2]严玮.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文化多元化背景下的创新发展[J]. 西部皮革,2016,(02):226.

[3]常海涛. 文化多元化背景下高校大学生的道德教育[J].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4,(06):9-11.

猜你喜欢

创新研究
小学语文课外活动创新研究
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研究的新认识
医学院校“双师型”教师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研究
现代酒店餐饮行业营销模式创新研究
生产性信息通信技术创新研究
基于新形势的高校教育管理的现状及创新研究
新形势下交通运输行业干部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
现阶段高职英语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