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初中数学预习成果展示的方法

2017-09-09李凌虹��

关键词:探究方法

李凌虹��

摘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预习的质量决定着课堂的质量与效率。为了能够调动学生认真预习的积极性,保证预习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就要改變教学观念,大胆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充分利用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搭建平台,通过小组内展示、小组间展示、全班展示等,让学生的思维成果得到充分展示,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促使他们主动投入到预习之中,从而提高了预习质量,使课堂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关键词:数学预习;展示成果;探究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16-054-2

预习实际上是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对即将学习的知识进行自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经过学生初步预习后,如果再按照课本中原有的模式展开教学,学生难免兴致不高,同时也让预习成为了一种形式。因此这时教师完全可以将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展示预习成果,在课堂上各抒己见。教师应针对预习的反馈,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要做到绝大多数学生会的问题不讲;学生都不会的问题,由学生讲,教师点拨。这样,一方面让预习能力强的学生有了成就感,激发他们以后更加认真地预习;另一方面也可使预习不自觉的同学有了压力,促使他们产生课前做好预习的动力。

学生间的预习展示可以有多种形式:从内容上来看,可以有简单题的预习展示,这些具体可安排后进生来展示;也可以是对重点题、难题的展示,这些可要求成绩较好的学生来做。从形式上来看,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成为老师,讲解教师事先分配好的任务,其他同学聆听、质疑、补充;之后还可以在组间交流、全班交流。整个课堂,不见了老师的一言堂,没有提前预设的所谓“精彩环节”,而是学生比武式的竞相展示,此时课堂上处处闪烁的是智慧的光芒,学生较高的数学学习素养也就在这样的课堂中尽显无余。

【案例】 苏科版七年级第三章第一节《字母表示数》

教师: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游戏,提出问题1:搭一个正方形需要几根火柴?

学生异口同声:4根。

教师:对!谁能说清原因吗?

学生甲:正方形是由四条边构成,只需四根火柴就能构成正方形。

教师提出问题2:按图1方式,搭两个正方形需要根火柴,搭三个正方形需要根火柴。

学生1:7根和10根。

教师:对,那你们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得到结论的方法吗?

学生2:由图1方式可看出两个正方形有一条公共边,让学生用准备好火柴棒按照这种式样摆放,不难求得这一问题结论。

教师提出问题3:很好,能否推而广之,若搭10个这样的正方形需根火柴。

学生1:31根。

教师:太棒了!同学们能否说一下用什么方法得到的这一结果。

学生1:我是通过用火柴按图1的方式拼成10个正方形得到的。

学生2:……

教师提出问题4:同学们既然用火柴按图1方式拼成的,那么我要问大家若搭100个这样的正方形需要根火柴,你是怎样得到的?可以像问题1、2、3那样得到结果吗?

学生1:如果像问题1、问题2、问题3那样摆放,时间上、方法上都是不现实的,老师我说的对吗?

教师:Very good!下面请同学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合作研究,讨论该问题的结果。……

教师:每一小组能派一位代表说一下怎样得到这一结果的呢?(学生回答省略)……

教师:每一个小组回答的非常好,给每一小组加100分。谁能根据问题1、问题2、问题3、问题4设计一个同类型的问题(几分钟后……)

学生1:老师,我来提一个问题,如果用x表示所搭正方形的个数,那么搭x个这样的正方形需要根火柴棒。

教师:这位同学提了一个很好的问题,我们把它定为问题5,现在比一比,看哪一个小组有更多的新的发现(教师参与到学生合作学习中去,5分钟之后……)

教师:哪一小组派代表上来,把你们研究所对应的图形画在黑板上。

学生兴趣盎然,激情四射,各小组纷纷派代表上黑板画出讨论的图案。

教师:你们画得非常好,一定有你们的道理。你们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一下你们操作、交流、研讨出来的规律吗?

学生1:把搭第一个正方形的方法看作是先搭1根再增加3根,那么搭x个正方形需要火柴(1+3x)根。

学生2:第一个正方形用4根,每增加一个正方形增加3根,那么搭x个正方形需要火柴[4+3(x-1)]根。

……

教师:Very good!同学们得到各自不同的结论,你们通过研究掌握了这一问题的规律,所得结果正是本节课的重难点,即会用字母表示数。下面再请一位同学来提一个用字母x表示一个数来设计相关的一个问题,好吗?

……

教师:同学们的表现很好!大家都学会了研究问题、发现问题。老师在这里对大家的进步和提高表示祝贺!今后同学们一定能设计出更多、更好的问题。……

在整个探究过程中,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主动参与,充分体现数学发现和乐趣。同学们不仅获得了数学知识,而且学到了猜测、联想、转化、类比、归纳等数学思想方法,同时还领略了数学的“统一美”,大家的创新思维也得到了发展。

总之,无论是问题的发现还是问题的解决,无论是学习方法的创新还是学习方法的应用,探究伴随始终。作为教师,我们只有用探索的观点审视教学中的问题,才能针对问题去设置情境,并逐步使其恰当合理地达到激发学生探索潜能的目的才能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认识和理解。教师应在知识“生产点”上合理设置情境,提供其生长的条件,使学生积极地参与探索学习活动,更好地掌握本节课重难点,从而引入如何用字母表示数。初中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刨根问底,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这种心理特点,适时鼓励,为学生搭好“台”,让学生唱好“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苦学”为“乐学”,变“学会”为“会学”,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探究学习的乐趣。endprint

猜你喜欢

探究方法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落实德育课程一体化
在实验室开放管理过程中存在问题研究
在实验室开放管理过程中存在问题研究
物理课堂教学的优化组合与实践
问题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
小议运用探究方法,优化欣赏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初探
初中化学探究教学探析
控制变量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探究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