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步步创新 养鮰鱼年赚千万元

2017-09-08

现代营销·经营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纸包咸鱼草鱼

养常规鱼,遇天灾倾家荡产

重庆巫山张美的养殖场,为了捞到赚钱的鱼,掉到了池塘里,身体失去平衡,只能靠抓住1条细绳子勉强支撑。冰凉的水,有3米多深。原本藏着的是每年2000多万元的财富。

创业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张美都处于尴尬和危机当中,直到遇到鮰鱼,就是刚才张美冒险要捞的赚钱宝贝。这鱼很怪,一拉网,就一条条都赖在网上,怎么甩不都不肯下来。靠着这种在网上能站稳的鱼 ,张美成为让周围人刮目相看的致富名人。他养的鱼,不但每斤能比别人多赚一倍的利润,还供不应求。鮰鱼现在的价格是12元多1斤,在张老板这里要14元。

在养鱼之前,张美是个打工仔,做过工厂工人、厨房小工,可打工5年,兜里不仅掏不出1元钱,还因为天天杀鱼浑身腥臭,得来个外号“臭咸鱼”。“臭咸鱼”如何逆袭成为赚钱高手?这还要从一次让张美难忘的“刺激”讲起。

2009年春节一过完,张美要去浙江打工,兜里没有路费,就让老父亲出去借500元。可一个晚上,钱一分钱没借到,老父亲伤透了心。

张美却是村里有名的败家子,喜欢打牌、花钱大手大脚,外出打工4年,张美没存下一分钱,反而欠了7000多元的外债。500块钱的路费没借到,堵死了张美出去打工的路。

2010年,没能出去打工的张美,只能在老家的一个餐馆打工,干的活就是杀鱼、洗鱼、每天要收拾100多条鱼。

一天晚上,几个高中同学来他打工的餐厅吃饭,都笑话他身上臭咸鱼的味道。“臭咸鱼”3个字像一记耳光打醒了张美。他想要换个活法。

2011年初,张美一回到老家,就做了一件轰动村子的事:他用借来的1万元承包了3亩抛荒的鱼塘。从来没养过鱼的张美,这是要折腾啥呢?原来在餐厅杀鱼的这一年,张美发现,鲢鱼、草鱼这几种常见的鱼餐厅常年需要,而且价格稳定。只要养出来,3亩的鱼塘一年就能有8万元的纯收入。这个数字对张美很有诱惑力。

他不舍得雇工人,就搭了一个棚子独自守在水塘边。不懂技术,就买来关于养鱼的书自己摸索,喂食、消毒都是自己做。担心鱼出问题,张美每天夜里都要巡塘3次。半年时间,张美连一个整觉都没有睡过,1米7的个头瘦得只剩下了90多斤。

鱼年底上市,张美的鱼就能赚8万元。但是灾难突如其来。2011年夏天,张美的鱼塘被洪水冲垮,几千尾鱼苗被冲走。半年的心血,就这样打了水漂。

养鮰鱼,生长期短避风险

这次天灾,虽然让张美损失了全部家当,却意外给张美带来了财富灵感。

好像在走路一样的鱼,叫做鮰鱼。2011年,张美偶然了解到鮰鱼的利润比草鱼高一倍,但是在重庆养殖的人并不多,属于小众鱼。经历了洪灾,张美很想养长得快,利润高的品种。虽然当时鮰鱼在重庆市场不受欢迎,但是养殖周期短,半年就能上市,最重要的是,张美了解到这种鱼在广东卖得很好。

大多养殖户为了保险,都养常见的鱼,张美偏要做第一个养新品种的人。他找舅舅借了3万元,承包了20亩鱼塘,全部撒下了鮰鱼苗。这次,他把养鮰鱼当作自己出人头地的希望。

2011年底,张美眼看着距离财富越来越近了,他养的鮰鱼可以捕捞了。可是张美遭遇到了难以想象的困难。一起网,大部分的鮰鱼都像现在这样,趴在了网上,甩都甩不下来。把鮰鱼一条条从网上取下来,太浪费时间,一不留神还容易被它扎伤。鮰鱼鳍上的刺很容易勾在网上,捕捞起来费时费力,这个让人头疼的问题,张美专门跑到江苏,向有经验的养殖户请教,终于找到了解决的方法。

每隔十天,用网眼大一点的渔网赶一下鱼,让鱼适应渔网,这样训练三四次,在捕捞的时候,一起网,鮰鱼就会避开渔网,钩在网上的鱼就会没那么多了。

2012年初,张美的鮰鱼一上市,因为品质好,量又充足,被广东的经销商收购,每斤的利润4元,半年的时间里张美就赚到了100万元。

开餐馆,创新做法让鮰鱼热销

就在大伙都佩服张美的头脑时,他却做出了一件让所有人想不通的事:把鱼塘交给工人打理,自己跑去重庆市区开了一家餐馆,而且专做鮰鱼。

重庆是不折不扣的美食之都。重庆人爱吃,也很会吃,各种各样的美食让人应接不暇。但是对吃鱼,重庆当地却有着自己的偏好。鮰鱼并不受欢迎。重庆以前吃鱼都是吃有鳞的鱼为主,比如说做水煮鱼这些都是要有鳞的鱼,吃起来要舒服一点,这是地域差异。鮰鱼,很难在重庆的餐饮行业找到一席之地,这是鮰鱼在重庆销量一直不好的主要原因。

张美偏要用鮰鱼开家餐厅,这连有多年餐饮经验的同行都很不看好,可是,一年后,对餐饮一窍不通的张美,竟然就把餐厅的营业额做到了200多万元。

自打下定决定创业以来,张美一直提醒自己:想要出人头地,先得吃苦,想要赚这行的钱,就得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地方。张美一门心思要做一个有特色的餐厅,把鮰鱼做出让重庆人喜欢的味道。从那时起,张美就天天闷在厨房,研究鮰鱼的创新做法。

张美说:“我是敢于去做,这叫一个创新的东西。打个比方,如果人家都做好了,做好了,我再跟着去做,我觉得意义不大。可能也能挣点小钱,但是你想要把它做好,做成一番事业,不容易。”

鮰鱼没有鳞,肉嫩、味鲜。张美想到一个法子:用蒸的办法,最大限度的保留鮰鱼的鲜味。

粽子叶包鱼、锡纸包鱼、荷叶包鱼,可是实验的次数越多,张美就越失望:锡纸包鱼,不吸油,鱼太油腻。荷叶和粽子叶包鱼,鱼腥味有点重。

那段时间,张美每天实验100多条鮰鱼,尝到舌头都麻木了。

正当员工都要绝望的时候,张美却像发现了珍宝一样,信心满满跑回老家把养殖面积扩大到了100亩,还声称这鮰鱼马上要不够卖了。

2013年,张美带着员工,端着自己做出来的鱼,专找人多的地方,请人来免费品尝。直到现在他还经常用这样的方式来宣传。

让大伙赞不绝口的,就是张美多次试验后研究出来的新做法——纸包鮰鱼。这纸可不仅仅是包装。这一张薄薄的吸油纸正是张美的创意所在。而路人们的反映也让张美十分开心。

他用纸把鱼包上,然后再上锅上加热,因为只里面包着有调料,有水有油,整个是一个蒸和焖的过程,慢慢的在里面入味,然后纸有吸油的作用 。

一張白白薄薄的吸油纸,一条新鲜的鮰鱼,淋上秘制的蒜香调味料,包裹起来,静静的焖煮,21分钟后,蒜香纸包鮰鱼就出炉了。

不用油炸、碳烤、水煮,既锁住了鮰鱼的营养,又保证了鱼肉的细嫩鲜美,焖煮的大蒜也散发出香味,大蒜和鱼的碰撞,带来了意外的味觉体验。蒜香纸包鮰鱼,成了张美的拳头菜品。

餐饮行业十分活跃,喜欢新鲜的菜品,纸包鱼的创新得到认可,张美的餐厅很快生意火爆,一份纸包鮰鱼108元,一天就能卖出100多份。

很多食客会排一个多小时,就为了买他的鱼。

纸包鱼的一炮而红,让张美有了扬眉吐气的感觉,可接下来,张美又消失在了大伙的视线中,因为他发现了一个能让鱼更赚钱的办法。

混养让餐厅越开越多

张美的池塘里,鮰鱼之外,还有大个头的花莲,还又鲫鱼、草鱼。

为了改善水质,鮰鱼塘里张美搭配养殖了鲢鱼、草鱼和鲫鱼。可是时间长了,鮰鱼都卖出去了,剩下的其他鱼越来越多,张美开始琢磨着怎么用它们来赚钱。

2015年,重庆出现了多家模仿张美的纸包鱼餐厅,眼瞅着纸包鱼遍地开花,和自己的餐厅抢生意,张美却不担心,而且还非常自信,自己一定会比别人赚得多。

张美说:“我觉得自信来源于两个方面。第一是我有一些储备;第二是创新很重要。创新就是人家没有的我有,人家有的我比人家好。”

张美认准了创新才能有突破,品质和调味才是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他早就高薪聘请了厨师团队,针对自己养殖的不同品种的鱼,研发出了最适合的纸包鱼口味,走到了同行的前面。

豆豉味的纸包草鱼、麻辣味的纸包鲫鱼,泡椒味的鱼肚这些新菜一经推出,就受到食客们的青睐。

餐厅帮张美打开了鱼的销路。2016年,他把养殖面积扩大到200多亩,将餐厅开到了重庆、佛山、商丘等地,根据各地不同的口味爱好,调整了菜品的口味。2016年,5家餐厅的销售额2000多万元,利润超过1000万元。

6年的努力,被称为臭咸鱼的张美翻了身。步步创新,让张美抓到了财富也拥有了自信。endprint

猜你喜欢

纸包咸鱼草鱼
难忘“草纸包”
咸鱼也是有梦想的
小草鱼的新邻居
SAD ANGS
屋檐下的小草鱼
回娘家
草鱼为何吃草?
生活
生活
鱼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