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壹季体能如何做轻线下健身?

2017-09-08

现代营销·经营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祝贺挑战赛健身房

体育大生意

位于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内的壹季体能店,位置不算抢眼,却是很别致。转个弯,突然就出现在视野里。而壹季体能训练营的发展历程也是如此,从一家传统健身房转战体能训练,融资扩张,突然就是柳暗花明的另一番景象。

5月17日,壹季体能获得了雷军旗下的顺为资本、元迅基金的投资。与同期内融资的健身品牌相比,壹季体能获投多了两三倍,似乎更受资本亲睐。“十年之前,谁能想到健身品牌可以上市、融资。”联合创始人祝贺有些感慨,“现在回头想想,像做梦一样。”

从传统健身成功转型体能训练

最初的时候,祝贺和谢新海想做普通的健身房。2005年他们的创办了自己的第一家店。但很快地,他们就发现,按传统的老路子走,似乎行不通。房租贵、教练养不起等传统健身房所要遭遇的“成本过高”问题,再加上同行恶性竞争,健身房经营举步维艰。2014年,他们经历了一次转型,开始专注于体能训练市场。

体能训练不是一个新概念,所有运动都需要体能作为支撑和保证。最基础的体能训练包含了爆发力、灵敏、有氧耐力训练等,专项运动需要练习专项体能,每项运动对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会有不罔程度的要求,达到一定综合体能水平就可以参加马拉松、羽毛球、网球、登山等不同运动。比如篮球专项,那么会涉及到大量的下肢爆发力练习,脚步灵敏训练;再比如马拉松爱好者,那么可能会进行肌耐力训练和增强身体控制的各种功能性训练、核心稳定性训练等。

相比于国内,国外市场化的体能训练机构已经较为成熟,国内用户的体能训练意识较弱,早些年更多地属于职业运动员。直到近年来,随着全民健身热以及国家相关红利政策下发,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健身行列,很多玩家也开始对体能有了要求。

2016年对于壹季体能而言意义非凡,这一年许多跑步爱好者在壹季训练营的帮助下,成功地进入跑步运动领域,在马拉松世界里找到了自己的存在。

就在这个过程中,壹季体能也在健身行业内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子,去年6月,壹季获得来自新动金鼎的600万元天使投资,此后迅速扩展门店,从4家店急速扩张到了8个城市的20多家。同时成为包括北京马拉松、上海马拉松、广州马拉松在内的十余家大型马拉松官方指定的体能训练机构。亲身经历健身市场的沉浮,祝贺很谦虚。“是中国跑步市场的大幅度升温,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看起来,壹季体能像是恰好站在风口上的猪,风一来就起飞了。

精准获客、做轻运营、合作共赢

然而,真正让投资人、合作伙伴看好的,是壹季体能的发展潜力。

客户黏性大。壹季的业务涉及体能训练课程、特色夏令营、壹季体能学院、综合体能挑战赛、装备售卖等。而其中最为核心的是围绕门店,给专业运动员、运动爱好者、普通健身人群等提供专项体能训练。

“奥森店刚刚成立时,客户都是跑团里的人。”壹季体能奥森店不到一年,就已经是北京所有分店里业绩最高的。不管是在户外圈还是跑团里,祝贺也很有名。“祝贺跑得不是最快的,体能却是最棒的。”

正在锻炼的人们

“传统健身房客户都是各玩各的,而我们更希望客户彼此间互动多一些,做团体的话,黏性更高。”祝贺对体育大生意的记者说道,转战体能训练以后,壹季体能更进一步地明确了属于自己的经营模式。“比如说户外圈,算是一个相对小众的群体,很多人因为爱好成为朋友。而我自己也玩户外好多年了,大家锻炼好体能,可以一起去爬山、徒步或者攀岩,比单纯为了健身而健身好,更能坚持下去。”

轻运营。“这么多年的运营经验告诉我,运营尽量轻一些。”饱受传统健身房运营成本之苦,壹季体能通过合作共赢的方式,尽量缩减让自己的成本投入。在和李宁、来跑吧的合作店中,壹季的初期成本投入主要在二次装修和器械上,运动器械也以小型轻便器械为主,极大降低了开店成本。

“在奥森跑完步来这里加练一节体能课程,下课后再冲个澡,挺方便的”,壹季体能奥森店的店员向体育大生意的记者介绍道。这个500平米的场馆很齐全,进门设置有咖啡休息区,对面则是运动装备售卖区,核心的训练场地上更多以简易健身器材为主。

去年,来跑吧在全国开设6家跑步服务站,最小的280平方米,最大的1200平。每家店预留了100-200平的空间给壹季,后者免费使用其场地,提供内容和运营。同样的形式,壹季和运动品牌李宁开设了6家壹季李宁俱乐部。除此之外,商场合作店以天虹商场为代表,已入驻的有两家,同样的合作形式适用于众创空间、篮球馆等。“可能他们(运动品牌)更看重跑步领域”,祝贺对体育大生意的记者说道,壹季为运动品牌的客户提供了很好的线下体验服务。

赛事中掘金。2016年是中国马拉松爆发式增长的一年。中国田径协会发布2016年马拉松赛事调查报告显示,全国共注册、举办马拉松赛事328场,参赛人次高达 280 万,同比增长87%。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加入马拉松赛事,而体能训练作为提高马拉松成绩最重要的方法,也越来越受大众欢迎。

目前壹季有不到一万的持卡会员,其中一半多的人都是跑步爱好者。对于壹季而言,与赛事方合作也是一个好选择,“去年壹季体能年流水在一千万左右,百分之六十多是来自健身卡,其余部分大多是赛事合作的收入。”祝贺告诉体育大生意,通过赛事转化会员也更容易一些。“不过现在很多小白也来玩,不仅仅是跑圈的,有的客户甚至完全没有健身基础,但大家慢慢对体能有了概念。”

“体能+赛事” 打造体育类平台

关于互联网方面的布局,祝贺说,“对线上平台而言,变现困难是一大难题,而我们会和线上平台合作,互相引流,双方互惠互利。”

除了继续在现有城市扩张分店外,壹季还将变得更专业。目前,壹季针对中国人体质形成了一套新的课程体系——MIX FIT。课程包括跑步专项、极速减肥、极速塑身、专项运动体能训练营、运动康复训练、超级体能挑战、搏击格斗训练、青少年體能训练等八大种类。endprint

谈及壹季的未来,祝贺说道,“我希望将壹季打造成一个体育类平台。”去年8月,在冬奥会雪上项目主要竞赛场地崇礼,壹季举办了MIX FIT综合体能挑战赛&崇礼之巅越野挑战赛。这是类比CrossFit(一种起源于美国的健身训练体系)打造的体能挑战赛,围绕MIX FIT课程在体能挑战赛+越野赛+嘉年华上进行尝试。

崇礼山野嘉年华

这次比赛参赛人数近千名,赛事在线上的关注人次超过300万。

今年,壹季预计在北京、南京、成都三个城市举办单场规模为2000人的挑战赛,以此提高会员黏度,打造赛事IP,提升品牌影响力的同时吸引更多受众。

对整个健身行业而言,“体能+赛事”的壹季体能似乎是唯一的存在,对于传统健身房而言,这种成功可不可以复制?对此,祝贺表示,“我相信以后也许会有同类的贰季、叁季,但我也相信,壹季体能和我们还会有更多可能。”而对于国内的体能训练市场而言,由于起步晚所以还没有成规模体系化,依旧处在初步尝试的阶段,如何实现标准化运营将是壹季体能下一步需要考虑的事情。

健身和户外运动结合 创造新机会

壹季体能的线下工作室面积在100-200平内,主要为个人用户提供团体和私教服务。私教包括减脂、塑形等功能性服务。团课上,主要是为多种户外运动项目提供团体的专项体能训练,包括攀岩、墙绳瑜伽、核心体能训练、越野跑及马拉松等团体训练课程。

工作室内容只是壹季体能服务的一小部分,壹季体能同时开发出自己的训练体系课程,主要为国内各大马拉松、越野赛提供官方训练营服务。目前壹季体能已经为数十个赛事输出服务,付费个人用户也达到近万个,20个直营门店覆盖全国8个城市。

体能训练需要的健身器械较少,对场地要求较低,资产相对较轻。而赛事服务则主要在于课程体系和赛事服务能力。减少了地租和设备成本,增加了B端的市场拓展能力,这是壹季体能“轻模式”的核心優势。

团队12年健身创业的经历,让壹季体能更注重在选址上“降成本”。目前壹季体能主要通过和品牌和大型俱乐部合作,部分实行“店中店”的模式,用更多效率更高且成本更低的场地,为用户提供服务。目前主要合作的场地有李宁、天虹和劲浪体育等等。

在赛事服务方面,主要为品牌和企业提供户外体育赛事服务。壹季体已经成立赛事公司,为品牌和企业提供赛事训练服务。目前合作的赛事有马拉松、越野赛、户外节等等。从体能训练,拓展到了整个的户外赛事服务。

这种异业合作的方式,一方面为赛事提供了刚需的服务,也为壹季体能的门店获得了导流的渠道。祝贺表示,目前壹季体能的户外马拉松、戈壁挑战赛和沙漠挑战赛,不仅提高了壹季的赛事服务能力,也称为壹季体能的获客渠道。

赛事服务的核心在于系统课程,而按照祝贺的描述,壹季课程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会玩”。壹季体能的教练主要通过从户外的不同角度,对课程进行研发和创新。

目前团队人数在120人左右,教练大部分为专职教练,目前公司已实现盈利平衡。endprint

猜你喜欢

祝贺挑战赛健身房
祝贺与勉励
祝贺与勉励
祝贺与勉励
21天习惯养成挑战赛
Ps挑战赛
七十为作家集体祝贺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
日本流行“黑暗健身房”
不好意思,去健身房我也不想和你撞衫
Ps挑战赛
FIT最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