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抛锚式教学法”在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应用初探

2017-09-08郭瑶月

关键词:价值观教学法核心

郭瑶月

鲁迅美术学院,辽宁 沈阳 410000

“互联网+抛锚式教学法”在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应用初探

郭瑶月

鲁迅美术学院,辽宁 沈阳 410000

随着“互联网+”的逐渐深入,人们传统的生活边界、学习边界、信息传播的时空边界被打破,这些变化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呈现出一些新特点。面对这些新变化和新特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从不同角度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路径。“互联网+抛锚式教学法”应用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利用大数据资源创设情境、确定问题,借助开放、共享的网络平台进行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通过效果评价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观念完成意义建构,达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目的。

“互联网+”;抛锚式教学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指出,“互联网+”是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1]“互联网+”使互联网融入政治、经济、生活、教育的方方面面,打破了我们传统的生活边界、学习边界、信息传播的时空边界。由于互联网本身的特点,青年人始终是网络用户的主体,根据《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2016)》显示,截至2016年1月,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达9.8亿,从年龄结构来看,“90后”与“00后”年轻一代网络用户已超过移动网民的1/3,且比例持续上升。[2]青年人作为互联网主体,逐渐成为网络信息传播和推动互联网发展的主要推手。比起传统媒体,青年人更愿意选择互联网作为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这使得互联网在意识形态传播领域的作用尤为凸显。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中央高度重视互联网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传播作用。在全面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网上舆论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创新改进网上宣传,运用网络传播规律,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与精神动力,对内提高民族凝聚力,对外提升国际话语权,更是青年人思想意识的引领。在“互联网+”时代下,如何实现核心价值观教育与互联网的有机结合,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意识形态传播领域的作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生态环境,引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课堂,提升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自信、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课题。

一、“互联网+”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新特点

“互联网+”应用范式加速了当代世界的变化,在信息传播领域凸显了互联网的强大融合和影响能力。大学生获取信息与知识的方式日益网络化,他们习惯通过各种新媒体平台与他人沟通互动,了解外部信息。[4]“互联网+”的发展使网络信息的获取方式逐渐呈现在线化、碎片化、个性化、社群化、去中心化等特点。而传统教育的“单向传递”模式在越来越注重“共享”与“互动”的新环境下,逐渐缺乏吸引力,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与互动。简单将教学体系复制到网络平台上,看似完成了互联网环境下的教育变革,实则新瓶旧酒。因此,在“互联网+”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也出现了新的特点。

(一)“互联网+”改变了师生获取信息的方式

传统教育模式中,教师和学生通过互联网收集信息往往是从政府等主流媒体中选取可供选用的资料,获取信息的方式相对单一,传播方式也呈现单一性。“互联网+”环境下,核心价值观的主流媒体平台逐渐被平等、开放、共享的去中心化媒体平台所占据,原有的政府主流媒体单一渠道传播转变为多向互动传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在获取信息时,都会面对海量信息及个性化价值观的影响。大量可获取的信息必然因为全面真实而更加科学和客观,但同时也产生了价值密度低的弊端。同时,这些信息都与价值观相关,其中一些信息观为了博得点击率,故意突出个性化与偏向化,青年人非常容易受到其中某些不正确的价值观影响。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树立数据思维,能够从海量数据中精确筛选有价值信息,整合优质信息资源,使信息资源处理和筛选更加准确、更加高效,提高信息传播的影响力。

(二)“互联网+”重塑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路径

“互联网+”改变了传统互联网环境下信息的传播模式,重新构建了一种新的传播格局。在这一格局下,互联网与一切客观事物产生联系,并将互联网的规则、模式和价值根植于一切其他客观事物中,强调“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手段的支持下,利用互联网的规则和机会来创新”,“改善人与人、人与物、人与信息、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物与物之间的关系的规律和方法”。[5]因此,当“互联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相连接,将传统价值观教育引入互联网庞大而复杂的生态体系中,便呈现出多维视角、互动共享、立体化、个性化等特点。要求教育工作者以互联网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遵循互联网规则、符合互联网价值,敢于打破传统传播链条和传播形式,以创新、跨界的视野为学生提供多种形式的教育路径、系统化的思维方式。

(三)“互联网+”使教育过程中受众主体的地位发生变化

“互联网+”打破了原来以教师或主流媒体单向传递的教授格局,以微文化为主体的个体网状传递格局,促进了个人在传播中主体地位的发挥。平等和互动的传播模式,使每一个互联网中的个体不仅是信息接收者,同时也是信息的传递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同样存在类似变化,它的核心观念受到个体化、碎片化、去中心化影响,有时容易使青年人受到诱导和干扰,同时每一个网络个体又不自觉地承担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者的重任。[6]因此,教育工作者要切实抓好“互联网+”的有利机会,通过有效的教育形式促进网络个体正确发声,营造“互联网+”环境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浓厚氛围。

二、“互联网+抛锚式教学法”适用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原因

抛锚式教学模式(Anchored Instruction model)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比较有代表性的教学模式。其宗旨是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且有代表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围绕这样的情境展开学习过程,通过镶嵌式教学法以及合作学习法,将所学知识与原有知识进行整合,完成意义建构,同时学会独立识别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该模式通常由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等几个环节组成。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紧密联系现实生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不仅涵盖了政治、经济和社会的方方面面,同时也渗入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影响着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方面是上层建筑,另一方面又紧密联系现实生活。“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一方面是国家发展建设的目标,另一方面也是百姓的利益诉求。只有国家富强,我们才能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及其他利益,国富则民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既是对和谐社会的生动表述,也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真切表述,也是每个人都需要遵守的行为准则。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但是高瞻远瞩的民族精神力量,还是平易近人的生活哲学,它的现实性可以为课堂教学提供信手拈来的真实情境,并在现实生活中起到指导作用。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既需要自我思考也需要协作讨论

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有机整体,“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个字将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价值观统一在一起,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系统性。它系统地回答了我党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建成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等重大的问题。另一方面它又不是一成不变的、抽象的概念体系,而是一个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的动态开放体系,它会随着社会的进步、改革的深入而不断完善和创新,使之不断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因此,思想教育工作者应秉持开放性与系统性的态度对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从多角度启发学生,引导学生通过协作讨论深入解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不断变化的社会实践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强调意义建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弱化知识性记忆,强调将核心价值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意义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传播,并不强调知识性的记忆和背诵,而是要将核心价值的内涵和要求内化为自己内心遵从的价值准则,并在现实生活中外化为行为规范,提高精神境界,践行良好规范。通过意义建构式学习,学会辨析问题、解决问题,面对信息时代各种思潮的相互激荡,面对纷繁多变的社会现象,能够明辨是非,决断选择,正视疑惑、彷徨、失落的人生经历,迈稳步子,夯实根基。做到稳重自持、从容自信、坚定自励。

三、“互联网+抛锚式教学法”应用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教学设计

美国教育家乔治·加侬和米歇尔·柯蕾经过研究实践,为教育教学设计了一个利用建构主义理论安排教学的设计模板——建构主义学习设计。该模板包括六大元素:设置学习情境、组织学习小组、搭建学习桥梁、确定学习任务、安排学习结果展示、引导学习反思。[7]以该设计模板为基础,引用抛锚式教学法设计环节,结合“互联网+”生态环境的特点,构建了“互联网+抛锚式教学法”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

图1“互联网+抛锚式教学法”教学设计模式图

(一)利用大数据资源创设情境、确定问题

创设情境和确定问题是抛锚式教学法的核心,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在实际情境中确定一个问题,从而决定整个教学进程。其中,情境的设置是“互联网+抛锚式教学法”教学设计中的基本要素,该情境必须是贴近学生生活与心理特点,能够引起学生思考的生动情境。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教育工作者可以搜集互联网下的海量数据,充分利用集声音、文本、图表、动画、影像于一体的资源,并且可以迅速反馈世界范围内的各种真实问题,并以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的形式呈现出来。同时,作为“锚”为教与学提供一个可以依靠的宏观背景。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这一丰富资源为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生动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快速融入情境中,引发思考与讨论。在情境中体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和价值,建构正确的价值体系,激发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二)借助开放、共享的网络平台进行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

抛锚式教学法十分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情境与问题设置往往会考虑能否顺利进行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海量资源,让学生自主探索,完成自主学习。利用网络资源共享平台和交互空间完成协作学习,让学生在知识的发现和探讨中有所进益,体验学习的愉悦。通过网络的共享、开放平台,学生之间可以实现思维、个性和立场的碰撞与相互促进。同时,这种协作可以超越学习成员之间,使教育在互联网的推动下走出学校,进而以核心价值的力量影响与之相关联的网络个体,从而使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递者与践行者。

抛锚式教学法的协作学习不仅强调学生之间的协作,更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因而对教师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教师应在该过程中完成角色转换,由单向传授者和提供者转变为伙伴和导师。互联网具备资源共享、超越时空、实时互动的优势特点,为教师实现角色转换创造了条件。教师应充分利用丰富的互联网资源,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时时更新教学内容,提高教育艺术。在开放、共享的网络平台上,教师承担着价值观导师的作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宏观、正向、高屋建瓴的视角,去看待和分析复杂多变的社会事件,指导青年人的价值选择,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能量的精神力量。那些个性化、偏向化的价值观自然不攻自破。

(三)通过效果评价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观念完成意义建构

“意义建构”是抛锚式教学法的重要观点,它强调知识不能简单地通过教师的讲授进入学生的知识体系,需要在学习者原有认知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自主认知完成新知识的结构构建。因此,抛锚式教学法强调培养学生成为终身学习者,使他们能够通过控制完成自我学习过程,具有自我分析和反思能力,能够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这也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目的。互联网中的大量信息,需要学生自我探索。学生在探索、协作中获得的知识只是零散的和不系统的,应在教师引导下,对学习成果进行归纳总结,形成知识体系。高校应充分利用互联网生态系统的新特点,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使其作为主流意识形态,承担起引导作用,激活网络个体敢于发声、勇于辩驳的主体意识,使每一个网络主体不仅是受众,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资源的分享者和传播者,促进网络主体正确发声,自觉担当起互联网传播角色,营造互联网传播精神的浓厚氛围。[8]

四、结语

随着“互联网+”应用范式逐渐深入政治、经济、社会、教育的方方面面,一切客观事物都与互联网产生了联系,并且越来越趋同互联网的规则、模式和价值。“互联网+”环境下,青年人的价值观容易受到来自网络主体个性化、去中心化价值观的影响。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从教学方法的融合与创新、教学资源的开放与共享、师资力量的培养与跨界等多种角度探索研究,拓展互联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度与广度融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更好地融入“互联网+”生态环境,使之发挥价值引领的精神动力作用。

[1] 国务院.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5(20).

[2] 官建文,唐胜宏,王培志.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2016)[M].社科文献出版社,2016.

[3] 张效廉.强化网络舆论治理 打造清朗网络空间(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N].人民日报,2013-04-07(7).

[4] 许灿荣,徐喜春.新媒体环境下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研究[J].青年探索,2015(1).

[5] 陈华栋.互联网思维模式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8).

[6]韩杰,赵浚.“互联网+”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着力点[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

[7] 加侬,柯蕾.建构主义学习设计[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8] 殷殷,姜建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中的网络话语权建设[J].思想教育研究,2015(1).

(责任编辑:刘北芦)

郭瑶月(1983-),女,辽宁葫芦岛,鲁迅美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和人力资本理论研究。

本文系2015年辽宁省社科基金(思政专项)课题“抛锚式教学模式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L15WSZ018)的研究成果。

2017-05-08

G641

A

猜你喜欢

价值观教学法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