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前总统卡特 何以受人尊敬

2017-09-03袁南生北京海淀

清风 2017年8期
关键词:卡特义工工地

文_袁南生(北京海淀)

美国前总统卡特 何以受人尊敬

文_袁南生(北京海淀)

正在钉钉子的卡特

2017年7月13日,92岁的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在加拿大做建筑义工时,因中暑而晕倒,被紧急送往医院救治。第二天,他又在夫人罗莎琳的陪同下,从医院返回了工地。世界上做义工的多的是,但卡特做义工却使笔者格外感慨不已。为什么呢?因为他贵为美国的前总统,92岁高龄了,每年都要飞往世界的某个地方在工地做一周的义工,34年来坚持做义工,风雨无阻雷打不动,无论在哪里当义工,身边都会有他的夫人罗莎琳,他夫人今年也已89岁高龄了。更重要的是,卡特前总统是肝癌、脑癌患者。

在加拿大忙什么

卡特为什么会在加拿大做义工时中暑晕倒呢?这得从国际仁人家园(Habitat for Humanity)这个慈善组织说起。国际仁人家园(以下简称仁人家园)这个慈善组织在世界各地为流离失所的穷人免费修建房子,建房材料来自慈善捐助,建设者是来自世界各地的义工。仁人家园创办于1976年,是一家致力于消除住房问题的组织。每个加入这个组织的志愿者,不仅需要捐出一笔钱,还需要到现场参与房屋的修建过程,真正为房屋“添砖加瓦”。在世界各地,仁人家园已兴建及修葺了超过30万间房屋,至今约有150万人居住在仁人家园修建的房屋内。仁人家园是卡特身体力行全力支持和参与的众多慈善项目之一。从1984年开始,卡特一直是仁人家园慈善活动的支持者、参与者和贡献者。在这个组织里,卡特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志愿者们一道,捐钱出力,帮助人们修建体面、经济、适用的房屋。每年,卡特都会用一星期的时间来参加活动,按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一年在美国,另一年在其他国家”。

2017年是加拿大建国150周年,仁人家园要为加拿大的穷人建造150所房子。7月13日,星期四,工地烈日当头,气温偏高,卡特夫妇早早来到加拿大曼尼托巴省温尼伯市的工地干活。卡特本人锯木板、钉钉子……兢兢业业,一身是劲,也一身是汗。后来在锯木头时,卡特忽然一阵眩晕坐倒在地上。目击者称,当时卡特身体有些摇晃,由他工作的地方倒向一张椅子。几位工人赶忙扶他坐下,他们随后叫救护车送医。救护车很快来到,将卡特送往医院。医生诊断为中暑脱水。卡特在工地晕倒的消息很快由媒体报道,让无数景仰这位老人的网民担忧无比。仁人家园发布声明称,卡特之所以出现这一情况,是因为身体脱水。“卡特总统告诉我们,他还好,他目前被送到工地外接受观察。他希望大家注意补充水分,继续帮忙建造房屋。” 第二天,卡特和夫人手牵着手,又回到工地上,人们终于放下悬着的一颗心,再次为这位老人的精神感动不已。

卡特是在做木匠活时中暑的,卡特在建筑工地做义工时,一般都是做木工活,因为卡特的业余爱好就是当木匠。他从小就喜欢木工活,并学着自己动手做家具,是一个手艺娴熟的业余木匠。当上总统后,每到一个国家访问,他都要到做家具的地方参观,并且喜欢收集木工工具。他对当年访问上海,参观过的一个家具工厂留有非常好的印象,他称赞那里的硬木家具“精雕细刻,漆面很厚,简直漂亮极了”。他从中国买回一些木工工具,其中有一整套錾子,还有几件他在美国从来没有见过的工具,比如刨子。卡特称中国的刨子是不用砂纸就能将木器磨光的 “削刮工具”。这些木工工具都是卡特的 “宝贝”,他后来一直都在使用。卡特退休后,他的照片经常登上美国专业刊物《好木工》杂志。卡特一家使用的家具大都是他自己做的,包括居室的那张四柱胡桃木床。2006年,美国拍卖行将前总统卡特亲手制作的木制储物家具进行公开拍卖,结果创造了100万美元的高价记录。被拍卖的家具附带有卡特制作过程的录像 。除了该件家具外,这次拍卖还推出了卡特所描绘的卡特中心的日本庭院的复制品,总拍卖价为165.36万美元。拍卖所得全部用于世界各地的和平活动和慈善事业。

34年的义工生涯

也许有人会问:卡特92岁高龄了,还跑到加拿大去做建筑义工,这是不是在政治作秀?否!因为所有人都知道,这不是一场政治作秀,这是长达34年宗教般虔诚的坚持。这就是说,卡特从美国总统的高位上退下来后,就义无反顾地投身到了慈善事业之中,并且他和夫人坚持这样做已达34年!这位老人已经攀登过人生中的最高峰(担任美国第39任总统)、获得了人生中的最高荣誉(2002年因为对国际和平和人类慈善事业的贡献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以92岁高龄之身,本可颐养天年,却坚持服务全人类、为推动人类的进步筚路蓝缕。

1980年卡特竞选连任失败后回到故乡,在经营自己的农场时,因花生种植生意失败,使他负债100万美元。最终他卖掉了家族生意,开始写书、做演讲还债,并筹资建立总统图书馆。他也成为埃默里大学的客座教授,出版了多本传记、历史、宗教类的书籍。1984年,他参加了乔治亚老乡的仁人家园活动,和妻子一起到纽约给贫困社区翻修新房子。喜欢木工的卡特将这个工作发展成了卡特工作项目(Carter Work Project),他和罗莎琳不顾年事已高,每年抽出一个星期,召集一群义工,一起吃住,穿上蓝色牛仔裤,系上木工围裙,亲自在工地工作,与其他志愿者一样,睡在地板上,遵守严格的工作时间表,绝不要求特殊待遇。

卡特夫妇与志愿着为灾区人民建造住宅

谈起当年如何加入仁人家园,卡特回忆:“1984年,我来纽约,在一栋小楼前看到一位老妇人,大概六七十岁的样子。”当时,卡特已于3年前谋求总统连任失败。“她住在这栋楼里,没有水电,也没有暖气。她在外面搭起两块砖,架起锅,然后生火做饭。我强烈意识到住房对人们来说有多么重要。” 一开始,卡特想为这位老妇人筹集几千美元的捐款,可最终,他做了一件其他国家元首几乎不会考虑的事情。作为一个木工活好手,卡特花了7天时间,帮忙翻修了这栋小楼。他和其他志愿者一起住在一个教堂宿舍里――他睡上铺,负责保护他的一位特工则睡他下铺。他说:“我是很多慈善组织的名誉主席,但仁人家园却是我唯一付出了时间和劳动的组织。”

而卡特最用心的工作毫无疑问是1982年建立的卡特中心,和他一起的是夫人罗莎琳,这对了不起的伉俪不久前刚刚庆祝结婚71周年。无论是参加美国总统就职典礼、去非洲探望难童还是去工地当义工,夫妻二人都手牵手一起走。他在哪里,她就在哪里,服务他们共同的事业。卡特中心是他们私人出资的非营利性公益组织,致力于提高超过65个国家人民的生活质量。此外,从第一夫人任期开始,罗莎琳就一直关注人类心理健康,她一手创建了“卡特中心心理健康工作组”,聚集世界一流专家和从业人员为改善人类心理健康而尽心竭力。卡特每年会自己亲自动手做家具,然后在拍卖会上卖掉,用挣来的钱支持卡特中心的工作。

除此之外,为了推进世界和平与健康事业,他还曾前往非洲、亚洲最穷困的地区,帮助当地民众消灭几内亚虫,治疗河盲症、象皮肿等热带疾病。其中几内亚虫项目在1986年启动,当时全球范围有300多万人感染,到现在仅剩数百例。卡特笑言,希望他能活着看到这个疾病消失。2007年,卡特在埃塞俄比亚宣布了他最大胆的征服计划∶把疟疾从这个7500万人口的古老非洲国家清除出去。衣衫褴褛的农民排队从这位前总统手里接过新蚊帐,这种经过长效杀虫剂处理过的蚊帐价值不菲,但免费发放给村民。

卡特正在搬木头

2009年11月15~20日,时年85岁的卡特老人偕夫人,与约300名来自全球的志愿者一起来到成都,参加“仁人家园义工周”活动,到邛崃市郊搬砖头、调水泥、做木工,帮助当地住房困难的村民修建住房,体味着帮助别人的快乐。志愿者中,除了来自美国的企业家们,还包括来自中国香港地区的艺人吴彦祖、莫文蔚等。作为在四川的首个项目,太子村全村所有统一规划的自建房共253户全部纳入救助范围,占到全村人口的80%。卡特夫妇抵达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后,没有丝毫歇息,就风尘仆仆地直奔邛崃市文南小区。他们在这里同仁人家园其他志愿者一起参加廉租房建设义务劳动,为当地贫困家庭兴建16套多层式住宅。此时,他身着薄羽绒服,灰色的鸭舌帽,出现在四川成都的工地上,轻松自在,面容慈祥。“我第一次来中国时,你们中大部分人还没有出生,那是1949年,而且我和你们国家同一天生日。”他提到四川是老朋友邓小平的故乡,还提到上年汶川地震后就希望为中国赈灾做点什么,今天终于如愿以偿。全场掌声热烈。作为仁人家园成都办事处设立后的第二个项目,仁人家园将和邛崃市政府部门合作,为1200个家庭提供安全及舒适的居所,首批将为300个家庭修建45~60平方米的房屋。

身患癌症的老义工

美国总统退休后都在做什么?尼克松著书立说,为国家出谋划策;老布什暗中为儿子出力;克林顿到处演讲或替夫人竞选站台;小布什隐居家乡撰写回忆录。卡特则显得与众不同,他一面撰写回忆录,一面不辞辛苦地奔波在世界各个角落充当慈善大使和和平使者,同时还不忘在花生地里劳动。

最了不起的是身患癌症的卡特,一直坚持做义工。晚年的卡特先是被发现患了肝癌,做完肝癌手术一周之后,90岁高龄的卡特一如往常的乐观、幽默,他带着标志性的露齿笑容回忆了自己在总统任期和卸任后的工作,坦言感到了一种奇妙的平静,没有绝望和愤怒的情绪。他告诉记者,自己的癌症已经扩散到脑部。他会接受放射性治疗,愿意迎接任何后果。

当天结束了第一次放射性治疗后,卡特回到了他的家乡,乔治亚州小镇平原市(Plains)。星期天,他在当地的南方浸礼会教堂的主日学校给教众上课,用他和妻子罗莎琳结婚69年的故事,分享他对慈善事业的思考。他自18岁就开始在这个教堂上课,宗教信仰深深根植于他的心中,也深刻地影响着他的人生。父亲离世后,他放弃了海军上尉的军旅生活,回到家乡,做起了家族花生种植生意。他也曾在这里建立竞选总部,进军政界,成功选上州参议员、州长甚至是美国总统。他的所作所为,告诉人们如何承担起铁肩担道义的精英责任,这就是人生应该致力于帮助弱势群体,而非用一生的暴戾贪婪去制造弱势群体。精英的价值,不在于能赢过多少人,而在于能帮助多少人。美国媒体评论说,卡特长年坚持不懈地参与仁人家园等公益活动,哪怕是他最严厉的批评者,都会钦佩他“无私奉献的精神”。

卡特还到过中东、海地、苏丹、朝鲜半岛等冲突频发的地区,多次亲自帮助冲突各方达成和谈;并带领卡特中心的成员在世界各地监督选举。自1989年至今,卡特中心已经在38个国家见证了100场选举。因为这些工作,2002年,卡特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他把奖金全部捐给慈善项目,没有给自己留一分钱。92岁了,还在天天工作,从世界的一个地方跑到另一个地方,真可以说是生命不息,奉献不止。卡特常常要求媒体尽量不要兴师动众进行报道,这样他才能集中精力工作。每次当房屋峻工时,卡特总会激动得泪流不止。他与受援助者握手,因此更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但他不认为这是慈善,他说∶“我们通过平等相待向人们显示,我们是他们的伙伴。这不是慈善行为,不是施舍。”卡特对和平、公共健康与社会正义的追求从未改变,被视为模范卸任总统,给他之后的总统设置了一个高标杆。而他的努力加上正直诚实、坚持不懈的个性,最终为他赢得了广泛的爱戴和尊敬。

(作者系外交部干部、中国国际法学会常务副会长,曾任中国驻津巴布韦大使、驻苏里南大使、驻印度孟买总领事、驻美国旧金山大使衔总领事)

猜你喜欢

卡特义工工地
工地上的一对夫妇
卡特智讽记者
波比的小工地
山东昌邑 党员义工服务群众安居乐业
美前总统卡特在家又摔了
“偶遇”一次义工活动
遵守时间
热闹的工地
带上孙子做义工
当义工,好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