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业链的外延“吸附力”

2017-09-03发自上海安化

清风 2017年8期
关键词:胡军篾匠茶文化

文_本刊记者(发自上海、安化)

产业链的外延“吸附力”

文_本刊记者(发自上海、安化)

近年来,安化黑茶的发展有目共睹,北京、广州、深圳、上海等一线城市及不少国家都有安化黑茶。在黑茶市场不断扩大,黑茶销售不断增长的同时,受黑茶产业影响,一些与黑茶相关的产业也迎来了自己的春天。一个日趋成熟的黑茶产业链正在日趋完善,在黑茶文化魅力的吸引下,很多人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为安化黑茶衍生产业发展的推动者,一种具有安化特色的黑茶文化正在日益形成。而其衍生出的旅游业、物流业、餐饮住宿等等诸多相关产业都在为安化经济发力。受益于安化黑茶的发展,很多人的生活发生了改变。安化黑茶的影响早已不再局限于茶农与茶商,更多与黑茶相关的产业的正在蓬勃兴起。

吴秋红与冰碛岩茶具

“别人卖黑茶,我卖黑茶文化”

吴秋红的眼光就比普通人稍微远了那么一点,从黑茶文化看到了黑茶背后的茶文化商机。

如果说黑茶是安化的一张名片,那么冰碛岩就是成就这张名片的基石之一。众所周知,安化黑茶之所以独特,正是因为正宗的安化黑茶取材于生长在冰碛岩层上的茶树所产的茶叶。据了解,全世界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冰碛岩都集中在安化地下。这种六七亿年才能形成的稀有岩石,因富含大量微量元素,又被称为“长寿石”“吉祥石”。

2014年,尚是人民教师的吴秋红看到了其中的商机,毅然辞职下海,成立了湖南秋忆浓冰碛岩工艺用品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秋忆浓公司),致力于生产加工冰碛岩材质的各种工艺品。

“在很多人看来,当时正是安化黑茶的起飞阶段,投资黑茶可能更加稳妥,但我有着自己的想法。”吴秋红说,随着黑茶知名度越来越大,销售黑茶的人肯定会越来越多,竞争压力也会随之增加,所以吴秋红决定“另辟蹊径”。 于是,吴秋红的眼光就比普通人稍微远了那么一点,从黑茶文化看到了黑茶背后的茶文化商机。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喝酒讲究器皿,喝茶难道不是一样吗?吴秋红想到,安化黑茶生长于冰碛岩上,而安化遍地都是冰碛岩,如果能用稀有的冰碛岩为安化黑茶打造一款特有的喝茶器皿,岂不是天衣无缝?

为此,吴秋红的秋忆浓公司出资请专业机构以论证将冰碛岩制成茶具的可行性,不久之后,秋忆浓公司生产出了自己的第一把冰碛岩茶壶。

短短三年时间,秋忆浓公司已经发展得颇具规模,2016年,秋忆浓公司的销售额突破800万元。吴秋红说:“别人卖黑茶,我卖黑茶文化。”据吴秋红介绍,截至目前,安化的冰碛岩加工企业不超过五家,吴秋红绝对算得上黑茶文化延伸的先行者。

当然,吴秋红的创业改变的不只是她自己,秋忆浓公司在生产环节为当地提供了不少就业岗位,很多原本要外出务工的安化人可以在家门口就业。

在采访时,本刊记者问吴秋红,冰碛岩属稀有岩石,虽然在安化大量存在,但终究有限,如过度开采会破坏当地生态。吴秋红说:“茶道乃天人合一之境,我们的企业依托茶文化自然要遵从这一准则,自然会考虑这些问题。”吴秋红介绍,在开采冰碛岩时,会受到当地政府的严格监督,科学、合法开采,并且尽量开采“水料”(水下的冰碛岩),以最大限度避免对地表的破坏。

2017年7月14日,安化县一中有一个公益捐款活动,吴秋红应邀参加献爱心。吴秋红说,作为一个企业家,回报社会理所应当。“茶香浓郁绵绵,是因为它有沉淀、有高尚的品质,人也一样。”

“编的是竹子,倚靠的却是黑茶”

黑茶发展正是因为转变了思路,重视文化品牌的打造,才有了今天,我们也必须一样。

篾匠是中国一个非常古老的职业,然而近年来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这种古老的技艺正在社会的夹缝中苦苦挣扎。胡军出生于安化一个蔑匠世家,父亲告诉他,从爷爷的爷爷开始就是篾匠,他们将竹子变成篮子、筐子、耙子,魔术一样神奇。

然而到了胡军(化名)这一辈,这种神奇的技艺越发变得华而不实,虽然小时候从父亲那里传承了这门手艺,可等自己长大之后,却发现并没有什么用武之地。20岁的时候,胡军选择离开安化前往更南边的深圳打工,希望在大城市里与命运来一场博弈。

2010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胡军了解到老家的安化黑茶发展迅速,前景广阔,心底有了回老家销售黑茶的打算。2010年年底,胡军回到了老家安化,经过一段时间了解后,胡军改变了自己的主意,不打算销售黑茶,而是拾起老本行当一个篾匠。

胡军发现,随着安化黑茶的销售量越来越大,知名度越来越高,其生产和加工过程中需要用到大量的竹制品,如安化黑茶最有名的千两茶,就是精装在圆柱形竹筐之中。

2011年,胡军创办了一家竹制品加工厂,专门加工用于黑茶生产销售的竹制品。目前工厂有二十多人,2016年营业额达两百多万元。

“这个厂的产生完全是因为黑茶产业的发展,我们虽然加工的是竹子,但倚靠的却是黑茶。”胡军说,这个厂子的创办不但解决了村里的一部分就业问题,最重要的是让一门传统技艺得到了延续。如今,厂子已经走上正轨,胡军开始思考转型的问题。

“黑茶发展正是因为转变了思路,重视文化品牌的打造,才有了今天,我们也一样。”在胡军看来,安化黑茶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在于开发了安化黑茶的附加价值,以健康、稀有、升值空间等各种元素成功吸引了消费者。

胡军告诉本刊记者,他下一步打算请人设计一批竹子编制的茶叶礼品盒、茶具装乘盒等,进行精细化加工。“竹子远比纸质或者铁质的盒子环保、有质感,而且更精致。”胡军认为自己的这一想法极可能获得成功。而在胡军的心里,传承和弘扬篾匠技艺,可能这才是他做出这个决定的真正原因。

“黑茶文化的魅力,让我舍酒择茶”

决定到安化建厂的理由被项延沈说得风轻云淡,但他“舍酒择茶”的选择,却又仿佛是在告诉大家,因为茶比酒对人更有益。

项延沈是改革开放的一名先行者,1981年,他创办了温州华丰包装印务有限公司,1991年南下广州,创办了广东中山华丰包装印务有限公司,2004年转战大西南,与四川泸州老窖联合创办了泸州宏丰包装材料有限公司。之后,他自己独资创办了几家产品包装企业,成为业内有名的资深企业家。

2014年,项延沈作为安化招商引资的重要客户,从四川泸州来到湖南安化。在经过短时间的考察后,项延沈就果断做出决定,在安化建立工厂。同年6月,湖南宏丰印务有限公司在安化黑茶园注册成立。谈及为何要到安化创业时,项延沈坦言,他是慕名来安化的,主要是因为喜欢黑茶,刚开始只是过来看看、考察一下。

安化一行,项延沈品尝了各种黑茶,确实觉得对身体十分有益。“在泸州做酒包装也是做,到安化做茶包装同样是做。”决定到安化建厂的理由,被项延沈说得风轻云淡,但他“舍酒择茶”的选择,却又仿佛是在告诉大家,因为茶比酒对人更有益,“正是被黑茶文化的魅力所感染,让我舍弃酒业包装,转而与黑茶包装打起了交道。”

纵横商海几十年,项延沈练就了雷厉风行的作风。他2014年春到安化,不到三个月时间,他的公司就挂牌开业。从租用厂房开工到自建标准化、规模化、现代化的工厂,只用了不到两年时间。目前,公司已累计完成投资5000万元,企业总占地面积25亩,房屋总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其中生产车间1.5万平方米,日生产能力达两万套精品礼盒,年产值达1.5亿万元,已解决两百多人的就业问题。

项延沈的湖南宏丰印务公司是安化的第一家专业生产茶叶包装的大型企业,对于黑茶产业的发展而言,助力不小。包装环节作为黑茶产品生产的最后一个环节,极为重要。精美的包装,能极大地提升安化黑茶的档次和形象,也能让安化黑茶得到更多消费者的青睐。

而项延沈这个因黑茶与安化结缘的外来客,在黑茶文化魅力的吸引下,已不自觉地成为安化黑茶发展的推动者之一。

与吴秋红、胡军、项延沈一样,无论是安化本地人还是外来的他乡客,越来越多的人因“安化黑茶”汇聚到湖南,汇聚到安化;越来越多的人因为“安化黑茶”有了不一样的人生际遇;越来越多的人受“安化黑茶”文化的浸润和滋养,其人生心境也正在改变。

(本文部分内容援引了《安化黑茶》杂志,特此鸣谢)

猜你喜欢

胡军篾匠茶文化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东篾匠
茶文化的“办案经”
林岚微 把红边茶文化传播得更远
卢芳 胡军:我们的爱质朴如清泉
篾匠父亲
篾匠的端午
暨南大学校长胡军阐释“四个learn”
从德昂族茶文化的现状看少小民族茶文化的发展困境
胡军是女儿的“老胡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