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文献研究

2017-09-02朱克朋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7年18期
关键词:竞争力制造业

朱克朋

[提要] 近年來,我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引起人们对我国制造业竞争力的担忧。本文对关于我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的文献进行研究,回答我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有多高,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对我国制造业的竞争力有何影响、我国制造业的劳动力成本为什么会上升、如何应对劳动力成本上升等方面的问题,对人们如何正确对待劳动力成本上升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劳动力成本;制造业;竞争力

基金项目:安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项目(编号:SK2016A0170);安徽工业大学青年科研基金(编号:QS201405)

中图分类号:F24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6月26日

较低的劳动力成本被认为是我国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曾经具有竞争力的因素之一。但是,近年来我国制造业的劳动力工资不断上涨,引起人们对我国制造业是否能够继续在国际市场上保持竞争力的担忧。那么,应如何应对劳动力成本上升?

一、我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有多高

劳动力成本是指经营单位一定时期内雇佣劳动力所花费的支出总和。判断劳动力成本有多高,一是看单位劳动投入所耗费的成本,二是看单位产出所耗费的劳动力成本。

就单位劳动投入所耗费的劳动力成本来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公布的制造业城镇单位就业人员的平均工资,可作为劳动力成本的参考。以制造业城镇单位就业人员的平均工资衡量的劳动力成本,用于时间上的纵向比较则可,不能用于国家间劳动力成本的比较。原因在于,它一方面没有包括保险、培训等支出,另一方面没有覆盖到规模以下私营企业、乡镇企业和个体户等经营主体的就业人员。据2005年人民银行研究局对全国部分地区企业人工成本的抽样调查结果,2003年上海地区企业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仅为人均人工成本的55.34%(贺聪等人,2008)。

贺聪等人(2009)通过换算得出,2000年我国劳动力成本为平均每人1,259美元/年,相当于美国的2.55%,到2006年我国的劳动力成本上升到平均每人2,625美元/年,相当于美国的4.32%。王燕武等人(2011)测算出2000年我国制造业劳动力的每小时报酬为0.61美元,相当于墨西哥的51.1%,是越南的1.85倍;到2008年我国制造业劳动力的每小时报酬上涨到1.87美元,是墨西哥的1.31倍,是越南的2.31倍。魏浩和郭也(2013)测算的结果是,2010年中国制造业的小时劳动报酬仅为发达国家的5.5%~7.5%,是墨西哥的36.4%,是南非的25.0%,是韩国的14.6%,是菲律宾的1.27倍,是泰国的1.52倍,是越南的2倍左右、印尼的4倍左右。

单位产出所耗费的劳动力成本,简称单位劳动力成本,是总劳动力成本与总产出之比,等于单位劳动投入所耗费的劳动力成本除以劳动生产率。贺聪等人(2009)计算出我国制造业企业的单位劳动力成本,2000年为0.068,是美国的10.12%;2006年的单位劳动力成本下降到0.056,是美国的8.61%。王燕武等人(2011)的计算结果是,我国制造业的单位劳动力成本2000年为0.097,随后的年份出现下降,但从2005年开始又有所上升,到2009年上升到0.103。相对于他们所选择的6个主要竞争对手,我国制造业的单位劳动力成本比较低,但自2005年开始,与这6个主要竞争对手的单位劳动力成本差距在缩小。他们认为,这主要是与2005年之后的人民币升值有关。魏浩和郭也(2013)计算出,2010年为我国制造业的单位劳动力成本为0.135,是发达国家的12.2%~24.3%,是墨西哥的40.5%,是南非的24.9%,是韩国的35.8%,是菲律宾的84.4%,是泰国的1.38倍。在他们的研究结果里,虽然我国制造业工资是越南的2倍左右,但单位劳动力成本仅为越南的53.1%。

蔡昉和都阳(2016)将美国、德国、日本和韩国等几个重要制造业大国与我国进行比较,得出的结论为:从绝对值上看,我国制造业的单位劳动力成本仍然比较低,2013年的值为0.238,是德国的29.7%、韩国的36.7%和美国的38.7%;从增长轨迹上看来,近几年我国单位劳动力成本出现加速上涨势头,2010年至2013年增长了37%。

以上文献表明,中国制造业工资增长迅速,工资水平现在已超过很多发展中国家,但是由于劳动生产率增长也较快,单位劳动力成本目前还是很低。不过,如果劳动生产率增长放缓,那么单位劳动力成本将会上升。根据《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中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的数据计算,我们发现单位劳动力成本在2007年之前是不断下降的,在2007~2011年间不再下降,而从2011年开始,单位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

二、劳动力成本上升对竞争力有何影响

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一方面取决于产品在国际市场面临的需求,这与产品的质量、特性和知名度等因素有关;另一方面取决于成本,这与生产要素的价格、生产技术和配置效率等因素有关。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如果具有竞争力,会通过出口表现出来。茅锐和张斌(2013)认为,出口竞争力的决定因素主要包括生产成本、贸易成本、生产效率和实际汇率四个方面。劳动力成本只是影响竞争力的诸多因素之中的一个。

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并不必然会削弱我国制造业的竞争力。劳动力成本上升如果伴随着更快的劳动生产率增长,则竞争力不会减弱。都阳和曲玥(2009)发现2000~2007年期间中国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劳动报酬的增长伴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更快增长。周宇(2014)也发现,2007年之前由于的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超过工资上涨速度,我国的低劳动力成本竞争优势得以保持;但2009年以后工资增速和人民币升值速度之和超过劳动生产率上升速度,我国利用低劳动力成本优势推动出口高速增长的时代已经结束。

从企业的角度看,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可能会促使企业去提高劳动生产率,因此企业的竞争力并不必然减弱。从目前的文献看,劳动力成本上升促使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主要通过三种途径:第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会对劳动者产生激励作用(姚先国和曾国华,2012),使得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得到提高;第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会倒逼企业进行技术升级,因而全要素生产率得到提高(任志成和戴翔,2015;程晨和王萌萌,2016),劳动生产率也得到提高;第三,劳动力成本上升会使企业进行要素替代,用机器来取代劳动(吴丽丽等人,2016),从而使企业劳动生产率得到提高。这三种途径都在相关文献里得到证实。

从产业的角度看,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可能会影响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竞争力,但并不一定会削弱其他产业的竞争力。金三林和朱贤强(2013)对2005~2010年行业数据进行研究发现,普通劳动者工资的持续上升对不同行业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化学纤维制造业等行业的劳动生产率相对劳动力成本上升得更快,这些行业仍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曲玥(2016)对2000~2008年期间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的研究表明,在“刘易斯转折点”之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出口份额显著下降,其中劳动力成本占比越高的企业受到的冲击越大。

以上文献表明,劳动力成本虽然上升了,但并不一定能削弱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企业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劳动生产率来应对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但是,对于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来说,虽然劳动生产率也上升了,但总体的竞争力出现下降。通过《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的数据,我们发现2003~2015年期间,在纺织业和纺织服装等行业的出口占我国制造业总出口的比重下降,而电子设备和交通设备等行业的出口比重上升。

三、劳动力成本为什么会上升

分析劳动力成本上升对制造业竞争力的影响,需要清楚劳动力成本为什么上升。因為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劳动力成本本身是一个内生变量。劳动力成本对于劳动者来说是收入,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意味着劳动者收入的提高。如果劳动者收入的提高是由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所引起的,那么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并不会削弱制造业的竞争力。

张本波(2008)认为有多种因素推动着劳动力成本上升,包括:生活成本的上升、需求增长和供给结构性短缺、包括《劳动合同法》在内的政府规制和政策调节、经济的全球化。金三林和朱贤强(2013)认为,农村人口增长放缓和高等教育扩招导致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减少,进而导致了农民工工资的上涨,而农民工工资的上涨是劳动力成本上升的直接原因。他们计算出,农村剩余劳动力每减少1%,次年农民工实际工资就会上涨1.68%。张文朗和韩高峰(2013)通过微观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劳动力市场供应紧张程度和劳动力迁移对部分企业的劳动力成本有一定影响。

劳动力成本中的主要部分是工资。蔡昉和都阳(2011)认为,2003年之前的较长时间内,我国处于二元经济发展阶段,存在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劳动力供大于求,工资处于一种较低的水平;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劳动力流动不断自由化,劳动力供大于求已不再是劳动力市场的特征,普通劳动者的工资以更快速度增长,这时刘易斯拐点到来;经济发展超越刘易斯拐点之后,我国将进入新古典模型所揭示的状态,工资将反映劳动力市场上日益变化的供求关系。结合蔡昉和都阳的研究,我们可以用图1和图2来分析我国制造业工资增长的原理。(图1、图2)

在二元经济结构时期,农村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制造业的劳动力处于无限供给状态,因此这时制造业的劳动力供给曲线是水平的。制造业规模的扩大会使制造业劳动力的需求增加,使得劳动力需求曲线右移;而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得在原劳动力投入数量下劳动力的边际生产力上升,使得劳动力需求曲线上移。在二元经济结构中,劳动力需求的变动不会使工资大幅提升。但是当到达刘易斯拐点之后,制造业的劳动力供给曲线将不再是水平的,要想获得更多的劳动力供给量,工资水平必须提高以从农业和其他部门吸引劳动力进入制造业部门,这时制造业规模的扩大和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会导致工资的上升。而当制造业无法从其他行业吸纳劳动力,制造业劳动力供给处于垂直状态时,劳动力需求的变动则完全会反映到劳动力工资上去,因此这时的工资上涨是比较快的。

图1描述的是劳动力需求上升所导致的工资上涨,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劳动力需求影响工资的程度有所不同。但在2011年之后,我国劳动力绝对数量出现下降,这将从劳动力供给面推动工资的上涨,见图2。劳动力绝对数量的下降使得劳动力供给曲线的垂直段向左移动,均衡点从1转到2。这时,即使制造业规模不扩大且劳动生产率没有提高,工资也会上涨。

从现有文献可以发现,制造业劳动力供给的减少和劳动力需求的增长都可能是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影响因素,早些年份的工资增长主要是由刘易斯拐点到来后劳动力需求的增长所引起的,而近年的工资增长可能与劳动力供给有关。

四、如何应对劳动力成本的上升

针对劳动力成本上升对制造业竞争力的可能影响,结合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原因,应对劳动力成本上升主要有三种思路:一是降低劳动力成本;二是提高劳动生产率;三是调整产业结构。在降低劳动力成本方面,因为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当前主要的目标不是降低劳动报酬,而是降低企业所承担的不合理的社会负担。郭熙保(2016)提出要通过改革尽量降低企业的用工成本,如降低企业社会保险的缴付比率,而为了不降低职工的福利,政府要在职工社会保障方面承担更多的责任;蔡昉和都阳(2016)也认为,应通过完善社会保险体制和提高精算水平,降低企业的社会保险缴付负担;李实和万海远(2017)认为,当前企业负担过重主要是由政府所得过高(如各种税收、行政性收费和社会保险费)挤压所造成的,要通过“降税费、调社保缴费、减住房公积金”让企业负担降下来,而不应该“降工资”。

在提高劳动生产率方面,如果劳动力成本上升是由劳动生产率提高所引起的,那么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不会给经济带来问题,而近年来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可能与劳动力供给的减少相关,如果要继续保持制造业的竞争优势,则需要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来实现。李实和万海远(2017)认为,未来的政策核心要放在改善经营效率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上,需要通过各种手段促进技术的转型升级;郭熙保(2016)认为要从降低单位劳动力成本入手,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消除无效率或低效率企业;蔡昉和都阳(2016)认为提高劳动生产率靠三个要素:人力资本存量、资本劳动比和全要素生产率。

在调整产业结构方面,从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不同行业影响的实证分析发现,对于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来说,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并不能改变竞争力下降的趋势,因此为了保持制造业的总体竞争力,应根据市场规律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减少受劳动力成本上升冲击比较大的产业比重,发展能继续保持竞争力的产业,培育具有竞争新优势的产业。金三林和朱贤强(2013)认为,以高技能劳动力为载体的新竞争优势正在形成,我国在研发、设计、高端制造领域的成本优势日趋明显,应积极培育和发挥这些新的竞争优势;韩民春和李根生(2015)认为,东部地区应加大对中高端产业的扶持力度,促使本地区实现工业高端化和产业结构的服务化,中西部地区要充分发挥本地要素禀赋的比较优势,继续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

主要参考文献:

[1]李实,万海远.对当前中国劳动力成本的基本判断[J].China Economist,2017.1.

[2]程晨,王萌萌.企业劳动力成本与全要素生产率——“倒逼”机制的考察[J].南开经济研究,2016,3.

[3]曲玥.劳动力成本上升对我国制造业出口和产业升级的影响[J].西部论坛,2016.5.

[4]蔡昉,都阳.积极应对我国制造业单位劳动力成本过快上升问题[J].前线,2016.5.

[5]郭熙保.着力降低单位劳动力成本[N].湖北日报,2016.4.18.

[6]吴丽丽,李谷成,周晓时.中国粮食生产要素之间的替代关系研究——基于劳动力成本上升的背景[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6.2.

[7]韩民春,李根生.劳动力成本上升与产业发展:去工业化还是结构升级[J].中国科技论坛,2015.5.

[8]任志成,戴翔.劳动力成本上升对出口企业转型升级的倒逼作用——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的实证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15.1.

[9]周宇.中国是否仍然拥有低劳动力成本优势[J].世界经济研究,2014.10.

[10]茅锐,张斌.中国的出口竞争力:事实、原因与变化趋势[J].世界经济,2013.12.

[11]魏浩,郭也.中国制造业单位劳动力成本及其国际比较研究[J].统计研究,2013.8.

[12]张文朗,韩高峰.中国劳动力市场发展对劳动力成本的影响[J].金融研究,2013.7.

[13]金三林,朱贤强.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的成因及趋势[J].经济纵横,2013.2.

猜你喜欢

竞争力制造业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如何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开拓进取 提升设计院核心竞争力
日本竞争力
大数据对制造业来说意味着什么?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
在联合中提高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