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诸城:真心交流 唤醒彼此

2017-08-31王增霞

教育 2017年33期
关键词:交流家庭家长

王增霞

2016年3月9日,正带着孩子们跑操,突然接到校长电话,我被投诉了!而且被投诉到市长热线。像当头一棒,有些懵!

投诉真实而又清楚,家委会的组织者在统一订制冬季班服后,感觉效果很好。于是,一过完年,便在班级群里呼吁为孩子订制春季班服,没有等到反对意见,服装公司来量体了。问题随之而来,有家长质疑班服订制会给孩子带来不良影响,教师在其中引导不力,希望学校做出回答。校长的答复很肯定,希望更多的班级形成自己特殊的符号,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形成班级凝聚力,增强合作精神。答复不够满意,接连三次的投诉让我委屈,也有些茫然。

回忆事情发生的整个过程:有了订制冬季班服的经验,我和家委会成员把问题想得很简单。春季班服订制,家委会组织了十几名家长组成一个班服群,商定样式及所有事宜。鉴于班里有两个家庭比较特殊的孩子,家委会成员有一个单独的群,二十多位热心的家长在里面自愿捐款,又为两个孩子订制了班服。我们在圣诞晚会,把班服作为神秘礼物送给了俩孩子。说实话,这件事让我很自豪,既照顾了特殊家庭的孩子,又不动声色。似乎没有什么不妥,可接二连三的投诉,我意识到矛盾不仅仅在这一件事情上,而是对我的工作有了质疑。委屈是肯定的,但反思是必须的!

换位思考,在教师这个角色里,我走近孩子,却在感情上疏远家长。忘记了教师的角色本该就是一个参与者、合作者、支持者,在共同生活的过程中,让每个孩子快乐成长,让每个家庭得到应有的尊重。

我,远离了这一本真。就以订制班服为例,真正参与的家庭寥寥无几,从订样到选厂,再到价格的商定,更多的家庭只是在被服务,没有参与何谈尊重?两个特殊的家庭,在没有征求意见的情况下,就默默地被帮助了,换做自己,愿意吗?因为缺少深入的沟通和了解,其他家庭的情况如何?我未曾了解,却硬生生地拽着家长、孩子和我站在同一频率上思考问题。

没有心灵的交流,即使再熟悉,也是陌生人。

了解,为了更好地改变

感谢这次投诉,我开始改变。发现孩子的优点,不再只是口头表扬孩子,我会把这一喜悦和父母共享;意识到孩子的问题,提醒孩子的同时,我也会立刻告知家长,引起重视;我们的活动频频出现在手心网里,小到一次课间操,大到精彩的实践活动课程……慢慢地,家长也开始发布孩子的活动照片,做家务、出游、读书……手心网成了我们了解彼此的平台。就像新月妈妈说的那样,“睁开眼睛第一件事,就是要看看我们手心网里有没有孩子们的新鲜事。”交流不只局限在网上,家庭作业本上的留言,接送孩子的间隙,微信群中的提醒,共读交流,共写感悟……敞开心扉,距离就在一点点拉近。

艺轩妈妈作为家委会主任,最先感受到变化,“王老师,咱们组织活动时,参与的家庭越来越多了!”

既然,一棵树能摇动另一棵树,相信,我们彼此摇动,终将唤醒整片森林。

和小辰妈妈交流孩子内向,不愿与同学交往的问题时,我了解到孩子从小就生活在大山里的老家,跟着两位老人长大,与外界接触很少,宁肯跟着爷爷、奶奶去干活,也不愿意和小朋友一起玩。我鼓励小辰妈妈多带孩子参加班里的活动,如果有机会,最好让小辰参与组织一次活动,相信他会更快地融入集体中。

当班级群里开始商讨着一起摘樱桃时,小辰妈妈主动请缨。她联系好她们老家的山民,安排好接待。

我没有参与这次活动,但周一,孩子们向我炫耀认识了多少种野菜时,小辰站在一边笑得很骄傲。同学们羡慕地说:“老师,小辰真厉害!那么多野菜他怎么能分得清?”

那個曾经内向、没有朋友的孩子小辰,此刻正被男孩子围在中间,不知嘻嘻哈哈地谈些什么。

看到小辰的变化,我意识到:改变,其实最根本的途径就是交往,要得到别人的尊重、理解,都离不开交往。小辰参与了这样一次活动,才有机会发挥自己的优势,让同学了解他,进而尊重他。悦纳同伴的同时,也得到了同伴的悦纳。

发现,为了更好地遇见

有人说,世界的改变是从我们每个人的自我改变开始的。的确,当我改变后,孩子和家长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我们的沟通越来越深入,我们的配合也越来越默契。

芳羽的妈妈联系诸城电视台为孩子们做一期节目,正苦于找不到新颖的话题,小柯的爸爸提出带孩子到他工作的佳世博食品公司活动,既能让孩子看到鸡蛋从鸡窝到装箱的自动化操作,还可以了解企业文化。征求意见一发布,立刻引起了大家的关注,父母们分工抓摄影、路上表演节目、亲子游戏。在佳世博公司上班的父母,还找到领导,给孩子们增加了品尝产品和有奖互动两个节目。在大家的努力下,活动变得越来越丰富了,我和孩子们一起期待着那一天。

四个小时的活动,我们都有些意犹未尽,和孩子一起吃,陪孩子一起笑,牵着孩子的手,发现舞台也变得美妙。

教育最重要的是发现,不光要发现孩子,还要发现家长。当我把主动权让给家长,我发现他们真的做到了:给一个舞台,就送你一个精彩。帮助孩子的同时,他们发现了自己的价值,遇到了最好的自己。

走进新教育,最吸引人的就是那些美好的课程,生日课程是我们一直坚持的课程。从最初的送诗,到送故事,再到今天为孩子讲述成长过程中最让父母感动的瞬间。孩子们比以往更期待自己的生日,这样的讲述,带给孩子的是温暖和关怀、认同和欣赏、鼓励和期待。

内向的小萌,听完我的讲述,低着头走向唱生日歌的同学们时,小脸蛋儿有点儿苍白,腼腆中带着一点儿紧张,随着一个个孩子握住她的手,她的小脸儿开始慢慢红润起来,嘴角带着一抹淡淡的微笑,当同学们大声喊出“小萌生日快乐!”时,我知道,孩子的心里一定美美的,因为她遇到了最好的自己。

关注,为了花儿绽放

越来越喜欢这群孩子,和爸爸妈妈交流,也总是赞不绝口。可是随着和家长们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发现每个人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别人家的孩子是最好的!

可我知道: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朵独特的花,拥有着自己的花期。我们能做的就是静静地等待。

可是,面对这样的父母们,该如何引领才能让他们关注到孩子的优点,重新认识自己的孩子呢?

于是,以亲子交流为活动宗旨的“妈妈故事讲堂”开始了,请妈妈们在家里发现孩子的优点,讲述孩子的故事,用幻灯片的形式一一表现出来。这不仅是孩子展现自我的舞台,还是与爸妈沟通的桥梁。

浩然是班里最调皮的孩子,是我们整个级部的“名人”,每次的午间广播,都会听到他的名字,每次都是给班级扣分。浩然的妈妈不想讲述孩子的故事,孩子的表现让她着急又难堪。但我相信一个小小的孩子,一定是善良的,只是我们没有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在我的坚持下,浩然的妈妈足足观察了孩子一个月,静下心来,她才发现,这个时时让她生气的孩子原来那样可爱,又那样可怜,听到爸爸回家的脚步声,先是雀跃,然后又有些沮丧。想表达自己的感情,又害怕换来的是斥责。讲完故事,妈妈很动情,流着泪说:“王老师,孩子太不听话,总是惹事,和孩子交流最多的就是教训。观察孩子这些日子,改变最多的是我!不是孩子不好,而是我没有让孩子变好的机会。”

故事课堂开始后,孩子们很踊跃,妈妈也越来越珍惜这样的机会。我发现,每一位被讲述过的孩子,被肯定过的孩子,眼睛里的光是那样的明亮。他们更爱在家庭中承担责任,更爱为班级付出。手心网使用后,家长们及时上传孩子们的表现,妈妈们越来越喜欢通过这样的方式表扬自己的孩子,表达对孩子的爱。有的妈妈说:“要不是这样的一个机会,可能孩子的好多优点都看不到,对孩子的爱也无法表达。”

孩子喜欢,妈妈喜欢,这样的课堂也让我动容,每一个看似平凡的孩子,被关注后散发着耀眼的光芒,绽放成一朵朵最美的花儿。

唤醒,为了更好地陪伴

经历了了解、发现、关注三个阶段,风信子班的教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共同成长,这间教室成为汇聚美好事物的中心。

在这里,我们共读,形成心灵间共同的密码。从最初的几个家庭延伸到十几个家庭,再到全班参与,速度之快,让人惊喜。每周五的绘本阅读课变成了亲子共读交流课,吸引着大家主动

参加。

由共读衍生出的亲子诵读活动,母亲节诵诗活动,一个又一个的家庭参与其中。家委会更是细心地将共读过的书,找到与之对应的电影,风信子班的电影课程就在校外一次又一次地进行着。

如果说,共读,唤醒了我们心中对美好的向往。那么,共写,唤醒的是我们对陪伴的渴望。

艺璇爸在手心网里晒出和孩子共写的日记,生动有趣的交流让孩子羡慕,大家纷纷效仿。于是,《陪我长大……》新鲜出炉,孩子写,父母寫,我也写,每天翻阅,是一份极大的享受。

明睿被妈妈强行分床,她写到:妈妈怕小夜灯影响我发育,每当我睡着后都会把灯关掉,于是,我就害怕,一会儿看看黑黑的床底,一会儿看看黑黑的窗户,吓得我一动不敢动,可能是心理作用,床底居然传来“嚓嚓嚓”的响声,我仿佛看到一个白袍幽灵正用凶狠的目光看着我,我吓得从头到脚就像浸在冷水里一样,用150%的力气大喊:“妈妈”!

读过女儿的文字,妈妈有些难过,回应道:女儿,没想到分床会让你如此痛苦,但你必须长大,就像鸟儿必须学会自己飞翔一样,妈妈会陪你度过这段让你痛苦的日子。

了解了孩子,也看到了父母的付出,这本小小的本子,成了我们沟通、交流的主阵地。

宗儒和妈妈闹别扭,不理解妈妈为什么不守信用,朝着妈妈大声吼叫,他写道:妈妈居然哭了,我说:“你还有脸哭,不守信用的妈妈!”妈妈哭着说:“我是没有脸哭,生了你这样的儿子,不知道体谅妈妈。”我有些糊涂,明明妈妈错了,为什么又怨我?共同的密码是解开误会的钥匙。妈妈告诉儿子:儿子,从生了小妹妹,妈妈没有那么多精力放在你身上,答应你的事情也往往会因为突发事件而取消,儿子,你得谅解妈妈,因为你是大哥,是男子汉!

共写,让共同的经历变得鲜活,心灵在这里一次次碰撞,所有的陪伴便变成了一种幸福。

共写,成了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就像晨妈妈说的“孩子和老师每天写,我也不好意思不写了。”这条路上,我们彼此唤醒,为了更好的陪伴。

就这样,我们家校联手,在这间小小的教室里,经历了一次次的蜕变。我们的教室不再只是呆板的传授知识的场所,它变成了决定其中每一个生命故事平庸还是精彩的舞台,变成了我们梦想绽放的地方。

(作者单位:山东省诸城市文化路小学)

猜你喜欢

交流家庭家长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家庭“煮”夫
家长请吃药Ⅱ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