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医内科疗法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7-08-27祁永立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35期
关键词:吡格西医内科

祁永立

(宽城满族自治县医院普外科,河北 承德 067600)

西医内科疗法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祁永立

(宽城满族自治县医院普外科,河北 承德 067600)

目的 探究西医内科疗法对于糖尿病患者的综合治疗效果。方法 本文选取本院2015年11月~2016年11月的10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即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均有5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即采用二甲双胍;治疗组采用吡格列酮对于患者进行治疗。结果 治疗组的综合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在空腹以及餐后两小时内血糖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治疗组的复发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并且治疗组不存在不良反应。结论 西医内科疗法对于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明显,在今后的临床过程中可以广泛的应用。

西医内科疗法;糖尿病;临床效果

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个基本病理学特征即胰岛素抵抗,临床中对于该情况进行医治主要采用减轻胰岛素抵抗的方法,或者增强对于胰岛素的敏感程度,提升自身的血脂代谢水平,加强机体中的血糖代谢情况。本次我们对于西医内科疗法的效果进行探究,研究吡格列酮以及二甲双胍对于糖尿病治疗的综合效果,发现吡格列酮的综合效果明显优于二甲双胍,在今后的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可以增强对于该药物的使用,从而良好的对于患者的糖尿病进行有效的抑制。研究的过程能够如下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的10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两组,每组的患者均为50例。以上100例患者需要满足以下条件:通过检查确定患有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谨遵医嘱,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配合,并且按时吃药,按要求接受治疗;不患有遗传性疾病以及脑部损伤;家属知情,并且签署了同意书。将满足以上条件的患者建立档案,并记录相关的情况以及数据。

对照组中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区间为38岁至75岁,平均年龄为(51.241.2)岁,糖尿病的时间为1到17年,平均患病时间为(4.130.8)岁。治疗组中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区间为35岁至73岁,平均年龄为(52.431.8)岁,糖尿病的时间为2到18年,平均患病时间为(4.260.9)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患病时间都不满足P小于0.05,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在用药过程中服用二甲双胍,每次服用500毫克,每天两次,用药持续两个月。 治疗组则口服吡格列酮,每次服用30毫克,每天服用一次,用药持续两个月。在分组过后分别对于两组患者的糖尿病病情进行观察,记录其空腹以及餐后2小时血糖的变化,以及糖尿病的复发率和药物原因导致的不良反应。

在两组实施不同的治疗方法后,若患者的血、糖尿监测结果等方面均恢复正常,并且原有的病症表现得以消失,则为显效。若患者在治疗过后血糖水平维持在8 mmol/L之内,并且血、糖尿监测结果有了较为显著的改善,症状基本上消失,则为有效。若患者症状没有消失,血糖水平没有降低,甚至尿糖水平进一步提升,则为无效。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资料均采用SPSS1 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表示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形式,计数资料进行t检验,组间对比进行检验,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照组与治疗组患者进行治疗后,其治疗效果存在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中14例显效,23例有效,13例无效,总有效率达到74%,治疗组中19例显效,28例有效,3例无效,总有效率达到94%,满足P小于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病情治疗有效比较(n,%)

治疗组患者空腹的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满足P小于0.05居于统计学意义,并且治疗组餐后2小时的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治疗组患者在空腹状态下血糖水平对比结果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治疗后两组的差异也满足P小于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药物治疗前后餐后两小时与空腹状态下的血糖水平

两组患者在停药后病症的复发率也不同,对照组中有10例患者病情复发,复发率为20%,治疗组中有1例患者病情复发,复发率为2%,两组糖尿病患者的复发率具有显著性差异,满足P小于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不存在药物导致的不良反应。

3 结 论

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都是对于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的较为有效的药物,以上两种药物在糖尿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较为广泛,并且该两种药物都可以帮助患者有效地降低餐前以及餐后两小时内的血糖水平。一些相关文献指出以上两种药物的效果基本相同,针对这一问题,本文结合实际情况记录患者的数据,从而进行了进一步的深入探讨。

吡格列酮在服用后可以将患者自身内的脂肪、骨骼肌以及肝细胞内的过氧化物进行激发和调节,从而对于胰岛素的转录过程起到积极的作用,使得外周组织的敏感程度增强,加强胰岛素所起到的作用,从而有效地降低患者体内的血糖。二甲双胍在使用的过程中主要对于患者体内的体糖无氧酵解能力进行增强,使得肝糖的异生反应过程明显得以减弱,以减少实际的肝糖输出量,增强周围对于胰岛素的敏感程度,对于患者起到明显的降糖作用。

通过本文对于选中患者相关数据的记录和总结,我们可以看出吡格列酮的治疗作用明显的优于二甲双胍,吡格列酮空腹状态下餐前与餐后2小时的血糖水平改善也优于二甲双胍,且糖尿病的复发率也明显较低,以上几项内容全都满足P小于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以上结果来看,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即西医内科疗法(利用吡格列酮进行治疗)可以有效地对于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且治疗效果显著,在今后的临床过程中我们可以对于这一方法进行广泛的应用。

[1] 王 勇,刘金钢.2型糖尿病手术治疗的新认识解读《新英格兰医学杂志》2篇前瞻性研究[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5,1(9)∶10-12.

[2] 陈 静,孙 芳,童卫东,等.以内科为主导多学科协作代谢手术治疗 2型糖尿病的临床路径探索[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6,9(11)∶811-815.

[3] 邓 扬.重视中西医结合治疗法提高西医内科教学临床实用性[J].中等职业教育(理论),2015,4(12)∶35-36.

本文编辑:吴玲丽

R587.1

B

ISSN.2095-8242.2017.35.6761.02

猜你喜欢

吡格西医内科
呼吸内科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治疗体会
浅谈心房颤动的蒙西医治疗
蒙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进展
蒙西医结合治疗眼底出血的临床疗效
急诊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
吡格列酮对肥胖小鼠血清抵抗素的影响及其对肾脏的作用
吡格列酮对肥胖小鼠肾脏中TNF-α表达的影响
展望蒙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前景
吡格列酮联合生活方式干预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43例临床研究
PBL教学法在中医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