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须彰显人的价值

2017-08-22罗俊刘名阳

求知导刊 2017年13期
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罗俊+刘名阳

摘 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社会的延伸和拓展,其价值旨归在于人,人是现实具体的人而不是抽象的人,这就决定了人是实践着的人,而不是一种现成的存在的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以人为主体的实践活动,其内在规定、服务于人的本质、提高实效性要求彰显人的价值,具体通过融入原则、植入内容、嵌入过程使人的价值得以彰显。

关键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的价值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社会的延伸和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人在哪,思想政治教育就要触伸到哪;人在网络中活跃,思想政治教育就要触伸到网络中去。

二、何谓人的价值

关于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给出了解释:第一,人是现实具体的人而不是抽象的人,这就决定了人是实践着的人,而不是一种现成的存在。第二,人不是一种既已完成的事实性存在,而是一种始终未完成的、在面向未来实践活动中不断超越自身的生成性存在。第三,“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实践性,决定了不能把人归结于抽象的“普遍本质”,也不能把人归结于抽象的孤立“自我”,要从“关系”而不是从“实体”出发对人的现实存在进行规定。第四,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论述旨趣不在于回答“是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重要的在于回答人“应该如何”的问题。

关于价值,它是任何客体的存在、属性、作用对主体的实际意义。正如马克思所说:“‘价值这个很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换句话说,价值是客体的属性满足了人这一主体的需要,事物的价值不是事物的存在和属性本身,因为价值绝不可能单独存在于主客体任何一方。比如,一支笔可以写字的属性满足了主体要写字的需求,那么这支笔对主体来说就是具有写的价值;若主体并不需要拿这支笔写,或者这支笔不具有写字的功能,那么这种价值关系就不能构成。

关于人的价值,在这个命题中,“人的价值”就预设地把人当作价值的客体,但前面讲过,价值是客体满足人这一主体的需要,这里人既是主体,又被当作客体,是否相冲突?其实不然:其一,习惯性的思维定势是“主体是人,客体是物”,但实际上,客体并不只等于物,客体之“体”也可以指代人。其二,人是价值的主体,因为只有人才会产生并意识到自己的需要,在意识到这种需要并寻求满足的实践过程中,实际上就已经把人本身当成了客体,因此,人是人的价值关系中最根本的客体。其三,人们往往混淆的是“物的价值”和“人的价值”,在这两者价值关系中,共性是都以人为价值主体,所不同的是前者以物为价值客体,后者还是以人为价值客体。简而言之,在人的价值关系中,人既是主体,又是客体,这种关系是一种自我主客体关系。

人的价值具体以什么呈现出来,从对人的定义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方面,作为个体的人,存在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即自我价值,体现为自我满足、自我丰富、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另一方面,作为社会关系的人,存在着自身对他人和社会的意义、他人和社会对自身的意义,即社会价值,体现为人对社会所做的贡献、社会为人所提供的需求满足条件。

三、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彰显人的价值的原因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社会的延伸和拓展,其内在规定性、服务于人的本质、提高实效性要求彰显人的价值。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规定性的要求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其概念体现出四个方面的内在规定:其一,人本性。思想政治教育归根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其二,实践性。作为向人们昭示及塑造一定的思想观念的活动,思想政治教育是实践性质的,思想不是“空中楼阁”,只有真正落地才能生根。其三,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思想掌握群众,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思想本身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思想要得到实现,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因此,只有用一定的思想掌握一定的实践主体,才能将思想付诸实践。其四,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是手段,也是目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其价值理想就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此外,思想政治教育旨在引导人们协调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2网络服务于人的本质的要求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两种内涵:一是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二是基于网络的思想政治教育。两种内涵都明确了网络环境的地位:网络用于服务人类生活,随着人类生活的发展而发展,给人类提供了极大便利。但一些西方国家利用网络强权输送资本主义价值观,对当前我国大学的思想观念、价值文化产生了影响,导致这些大学生出现了理想信念偏差、价值观念偏差。从某种意义上说,价值观念出现偏差就堙没了人的价值,使人在一个错误的方向上行走,人的价值又怎能实现?网络服务于人,除了提供海量信息、便捷功能,在人的价值实现方面也应有所作为,这客观上决定了网络思想性政治教育须彰显人的价值。

3提升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要求

面对错综复杂的网络环境,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该如何提高实效性,须从以下几点来考虑:其一,教育者自身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能力要提高;其二,创建良好的网络环境;其三,网络与现实相联结,现实生活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也要做到位。人的價值实现是评价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标准,人的价值是否得到彰显关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否具有感召力。

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彰显人的价值的措施

1将人的价值融入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原则是教育者依据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规律,在总结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确立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准则。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包括人的思想发展的规律、道德品质形成的规律,这些规律都包括人对个体价值、社会价值的看法,这在客观上决定了在制定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原则时必须将人的价值融入其中,这样才能真正体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魅力。具体内容包括:在整体性原则上,要从全局从整体的层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以彰显人的价值作为整体性的主线,并贯穿到各个环节。在层次性原则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原则体系可以从整体到局部、一般到个别,在每一个层次上,人的价值都有其表现形式,整体上体现为人作为类的价值,局部可以体现为人作为一个社会人的价值;在辩证性原则上,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彰显人的价值不代表一味迎合,需要厘清合理价值关系和非合理价值的关系,需要处理好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之间的关系问题,原则便是底线,要把好入口关。在发展性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体现在彰显人的价值上,要根据当前网络技术的发展,把人放在首位,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能感召人、影响人、成就人。

2将人的价值植入其中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一个体系,涵盖多方面的思想政治信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充分彰显了人的价值。其一,通过了解人的需求设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了解需求不代表百依百顺,而要从中甄别合理与不合理、主流与非主流因素。其二,分析当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现状,扬长避短。其三,避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泛政治化,以免出现谈“思政”色变,听“思政”产生逆反心理,要将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纳入其中。其四,避免社会价值盖过个人价值,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承担着建设良好网络环境,创建和谐网络社会的职责,但并不意味着只关注宏观社会,忽视微观个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实现对微观、对少数群体的介入。

3将人的价值嵌入过程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彰显人的价值不是最终目的,而是手段,旨在通过彰显人的价值使人接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并内化为自身的自觉意识,最终付诸实践,达成人的价值的实现。这一过程的关键在于实践,应从三方面体现:一是教育者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意识到自身所为是一种彰显人的价值的实践活动,教育者具备过程中的优势地位,只有教育者自身树立了这样的意识,才能自觉地把彰显人的价值投射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二是被教育者在这一过程中要能意识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蕴含的这一特性,即彰显人的价值,并愿意投身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所期待的实践中。三是网络环境下,教育的主体和客体地位并不明晰,这就需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方营造一种共生网络价值共识,实现自我价值引导,自我价值彰显。

五、结语

总而言之,科技越发达,信息越海量,环境越复杂,便越要彰显人的价值,失去了对人的价值关注,一切行为便失去了意义。尤其作为在网络环境下向人们昭示一定思想观念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人的价值彰显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版)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2.

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张 瑜“网络思想教育研究”学术研讨会综述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12).

杨立淮,徐百成“微博”网络生态下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国青年研究,2011(11).

丁振国,杨玲玲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上半月刊),2008(5):67-68.

刘显忠,代金平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探索,2009(1):122-125.

猜你喜欢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聋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对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发展对策研究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变”与“不变”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