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省医学类院校ESP师培现状浅析

2017-08-20安强梅尹玉娟孙希曾熙然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29期
关键词:现状

安强梅 尹玉娟 孙希 曾熙然

【摘要】ESP教学重视在具体工作场合的英语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满足不同学习者的群体专门需要,追求英语学习效率的最大化。而教师作为教学中的关键要素之一,其素质与水平严重制约ESP教学的质量。以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为例,分析云南省医学类高校ESP师培实践的现状,并为解决ESP师培所存在的问题提供针对性案例。

【关键词】ESP 师培 现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9-0236-02

一、ESP概述

ESP,是“专门用途英语”的简称,其英文全称为“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ESP这一概念最早由Hutchison & Waters(1987)提出,ESP is an approach to language teaching in which all decisions as to content and method are based on the learners Reason for learning,即与某种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是根据学者的特定目的和需要而开设的英语课程,在实际的教学中包括外贸英语,法律英语,旅游英语,医学英语,科技英语等。专门用途英语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国际间科学、技术、经济和文化交流日益壮大而发展起来的一个语言教学分支。ESP教学重视在具体工作场合的英语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满足不同学习者的群体专门需要,追求英语学习效率的最大化。

二、国内外现状

ESP是在全球一体化大背景下随着新时代各个学科之间发展日益密切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到上个世纪下半叶,针对ESP研究在英美国家产生了较快发展,其中最为突出的要数Peter Strevens。他认为(1991)ESP与EGP(通用英语)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1)教学目的应当满足学习者的专业需求;(2)教学内容与特定的职业或学科相关;(3)詞汇句法和语篇重在于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的专业语言应用;(4)与EGP形成明显的对照。

随着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和中国国际化进程的深入,社会需要懂得英语的各个专业的人才,毕竟中国的大多数学生为非英语专业,其从事的或将要从事的工作涉及各个领域,其专业知识的拓展和国际业务的需求,是需要能够熟练掌握各自专门用途英语的人才。而中国传统的英语教学则长期偏重EGP的教学,对教师的培养亦是如此。早在1996年,刘润清教授通过对英国英语教学发展趋势的研究发现,“新世纪的英语学习不再是单纯的英语语言学习,而是越来越多地将英语这一通用的语言工具与特定的专业知识或学科向结合,因此ESP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将成为21世纪高等院校教学的主流。”2003年,国家教育部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新的要求: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基本出发点是将英语教学的重心转向学习者,满足学生的需要,而“个性化”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发展的一个新方向,课程设置应满足特定专业学科的需要,即ESP在内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从而为我国ESP教学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指导方向。

三、个案研究

目前云南省ESP师培方案实施正值发展阶段,本课题旨在以云南省医学类院校的ESP师培现状为研究对象,主要涉及到的有昆明医科大学、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昆明学院、昆明中医学院和大理学院。其中大理学院和昆明学院ESP教师的师培只做了简单规定,既没有实际执行也没有考核要求;昆明医科大学和昆明中医学院对ESP师培既做了文件规定,也对进校的青年教师分配了导师,但在实际执行中由于没有考核要求,文件形同虚设,无法有效执行;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针对师培既有明确的政策规定,又对执行过程和考核办法进行跟踪检查,整个过程较为完备、规范,且有代表性。故选取海源学院作为医学类高校ESP师培研究个案,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和样板性。

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作为一所医学类本科院校,由于涉及临床、护理、药学、医药卫生等专业而需要设置医学英语课程,因此实践出一条适用于本校ESP教师(即医学英语教师)培养的方案。该方案规定,讲师以下的青年英语教师入职后先确定师培导师,导师必须是医学英语专业或从事医学英语教学多年的具有副教授职称以上的教师,师培期限为3-5年。该方案内容主要包括三点:(1)对ESP教师提供专业知识培训:入职后从事英语教学的青年教师应接受师培计划的第一项,参加医学专业课的学习。英语教师在工作初期担任EGP教师,在任课的同时每学期选修1—2门专业课,并在期末与学生共同参加考试,且要求考试成绩在85分以上为优秀,争取在三年内完成至少5门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如医学英语的教师必须完成解剖、生理、病理、医用生物和医用化学,从而解决专业知识空白的问题;(2)ESP教师的教学技能的培训和组织管理能力:自师培计划实施起,接受师培的青年教师每学期至少翻译两篇最新相关专业的英文原版文献资料,在提高自身英语水平的同时了解专业发展的前沿信息,同时每个学期至少在阅读1部英文版专业书籍之后撰写读书笔记。在此期间,教师担任EGP普通英语课程时可分析学生进入二年级或三年级后的专业英语(ESP)需求,思考在以后的ESP教学中如何合理的设计课程,在师培第三年向其导师提交一份课程设计书。另外,目前ESP教学上无合理编撰的教材,因此各个院校只能根据各自的ESP教学特点编写合理的教材,师培期间的青年教师也应在其导师的指导下参加一定的编写工作。同时要求青年教师在师培期限内在省级以上的杂志期刊公开发表论文两篇,旨在培养和提高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3)ESP教师的专业承诺:一方面,青年教师在导师的指导下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水平,承担定量EGP(普通英语)教学任务,另一方面按照要求完成讲稿和教案的书写,每年由教学指导委员会检查师培的相关材料,并在师培期满后对青年教师的讲课水平进行评估,包括青年教师的计算机考核达标和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能力,合格后方能参加ESP教学。

四、现状及问题分析

截止到目前,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外语教研室共32人,外语教研室约三分之二的教师已经通过师培计划,其中七成教师师培检查结果为优。但分析目前的师培方式和过程,仍呈现出以下问题:

(1)理论研究的匮乏。由于我国ESP研究起步晚,现正处于迅速发展阶段,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最大问题是理论研究的欠缺。目前云南乃至全国高校对ESP的研究方法过多依赖外国模式,和本国学术背景结合得不够紧密,导致了ESP教学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出现混乱,集中体现为教学目的的不明确和教学大纲的缺乏,可依靠的专门化理论还不够完善、成熟,云南省的医学类高校如是。

(2)ESP师培导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不到位。目前指导海源学院外语教师师培的老师主要是来自云南大学、云南财经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农业大学和海源学院,这些指导教师都为外语专业的优秀名师,而参加师培的老师的医学课程的学习主要是由海源学院医学专业课教师承担,采取跟班学习的方式。因此,外语专业指导教师(非医学英语专业)由于受到ESP专业知识(尤其是医学专业知识)的限制,往往用讲授基础英语的方法进行ESP教学,以词汇和语法教学为主;而讲授医学专业知识的专业课教师由于欠缺英语应用能力,仅把ESP作为专业知识课进行教学。这两种指导模式都只是在形式上把英语和专业结合起来,但并未深入到ESP培养的实质,他们都很难有效组织ESP教学指导。

(3)ESP教学理论的输入、应用、检验、输出的实践性不足。海源学院由于近年来招生人数增加(其他兄弟院校亦是如此),英语教师大部分时间都忙于公共大学英语的教学,分配给ESP专门学习的时间和精力相对有限,这就直接导致了教师的ESP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效果差、科研能力不佳,对ESP的研究程度不够深入,实际教学过程中缺乏探索创新精神,同时也缺少与学生的课堂交流。另外,海源学院医学英语的教学安排在大三(第五学期),课时为每周两学时,仅一学期。经过师培掌握医学专业知识的英语教师能参与ESP教学的人数所占的比例较少,无法真正全部实现ESP教学,ESP学习呈现阶段性断层。教学时间太短,教师难以控制其教学质量。因此对ESP教学理论的输入、应用、检验、输出都未能很好地實践。

(4)ESP师培评价体系有待完善。ESP师培的考核是强调教师对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而目前海源学院对学习医学专业知识的老师考核方式相对单一,主要以跟班学习和期末参加医学考试为主,只能考察老师对某一门专业课的学习掌握程度,割裂了语言和专业知识的联系,忽略其ESP能力的综合考量,也未能真正检验其学习成果及实际成效。只有建立科学的ESP评价考核体系,才能真正培养出胜任ESP教学的老师。

(5)纵向、横向学习与交流机会少,限制了ESP研究和改革。从事大学英语教学的老师经过师培计划后投入到ESP教学(医学英语)中难免会出现一段时间的不适应,主要是担心自己没有相关的专业背景,因此缺乏上好ESP课程的勇气和信心,但苦于缺少纵向和横向的学习交流机会。目前,包括海源学院在内的云南省医学类院校教授ESP课程的教师外出学习、和兄弟院校间关于ESP学术讨论的机会较少,且都很少组织专业英语教师的教学活动,英语教师之间、英语教师与专业课教师之间缺乏交流与合作,至于教学观摩和评估更是一种期待,从而带来了研究和改革的局限性。

就目前云南省医学类高校ESP师培现状而言,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在ESP师培领域的实践可以说是有效的,且成果与问题并存。但幸而无论是教师本身、还是学校教学管理者、国内专家学者都意识到ESP师培实践、改革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通过对呈现出来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积极地在探索过程中提升改善空间,以期对今后的ESP师培实践作出有益的指导,推进我省、我国ESP研究和实践进程,培养出更多的具备专业知识和较高英语水平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义斌.英语ESP/EST教学与研究的近况[J].外国语,1985,(2):26-31.

[2]陈冰冰.关于建立ESP教师教育模式的思考[J].外语教学,2005(3)

作者简介:

安强梅(1981-),女(汉),陕西渭南人,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副教授,陕西渭南人,江西师范大学2007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二语习得与ESP研究。

猜你喜欢

现状
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研究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