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幼儿园一日活动的探讨

2017-08-20何鸿余晨玉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29期
关键词:游戏活动户外活动自主性

何鸿 余晨玉

【摘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珍视幼儿生活和游戏的独特价值,充分尊重和保护其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树立一日活动皆课程(教育)的理念,通过合理安排、科学组织,促进幼儿身体、心理等各方面的成长。

【关键词】优化 户外活动 游戏活动 生活活动 自主性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2015年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践行《指南》,科学安排幼儿园一日生活﹢FZ2015GH097。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9-0005-02

两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即课程,让每个幼儿在高效的活动中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这一总体目标,重视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常规管理。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各个环节都赋有教育意义,做到生活教育化,教育生活化,并且在一日活动中重视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我们的做法是:

一、优化户外活动,增强幼儿体质。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强健的体魄是发展之本。一个健康的幼儿既是一个身体健全的幼儿,也是一个“愉快”、 “自信”、“勇于探索”的幼儿。一日之计在于晨,适宜而又充分的户外活动能使幼儿一整天都拥有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为了深入贯彻《纲要》精神,我园根据实际开展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户外体育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有效地提高了幼儿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发展了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增强了幼儿的体质。

(一)科学规划场地,建立良好常规。

1.场地的保证

我园有开阔的大操场、野趣横生的小山坡,绿树成荫的后花园……,这为孩子们的户外锻炼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但随着办园规模的不断扩大,幼儿人数的逐年增多,户外场地已不能满足活动的需求,出现场地不足、被占用、材料提供不适宜、幼儿找不到班级等现象……,针对以上情况,我们根据小、中、大幼儿的年龄特点、体育动作发展规律以及做操的顺序,科学设置户外场地、合理划分活动区域,将活动场地划分为:运动区(玩球区、探险区、运输区、轮滑区、车类游戏区、民间游戏区)、野趣爬坡区(综合器械区、表演区、沙水区)、迷宫攀爬区(趣味迷宫、攀爬乐园)、生活创意区(种植园地、饲养区)。并制定好活动安排表,轮流安排班级参与到这些区域,遇到特殊情况,可以相互协商,交换场地。为了保证幼儿明确当天户外活动的地点和内容,各班老师在班门口布置了“今天运动场地”,通过图片、指示牌等直观形象的手段来引导幼儿,使幼儿一目了然、及时了解当天的活动内容及地点,避免出现找不到班级和教师的现象。

2.时间的保证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幼儿在园一日户外活动时间不得少于2个小时,其中户外体育活动的时间不得少于一小时。根据《规程》精神,我园大胆创新,尝试对一日时间进行调整,提供更为弹性的时间,灵活安排小中大班一日活动时间,既满足教學、游戏、生活活动的需求,又保证了户外活动的时间;坚持每天两小时的户外活动,保证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

(二)提供多层次材料,激发活动热情。

充分利用农村资源,提供富有农村特色的材料,如桌子、椅子、木板、竹梯、木架椅、轮胎、油桶、体操垫、纸棍、塑料桶、扁担、竹篓、竹篮、罐子、绳子、毽子、滚铁环、车子、滑轮等,有机地将走、跑、跳、钻、爬、平衡、攀登等基本动作融入体育游戏与分组活动中,丰富了活动内容,增强了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孩子们玩起来、动起来,既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又愉悦了心情,培养幼儿克服困难的品质,充分发挥户外活动的教育功效,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健康的成长。

大班幼儿的运动能力和合作能力都达到一定的水平,具有较强的规则意识,他们热衷选择有挑战式的运动器械与运动方式进行锻炼,他们好奇、好问、好学的特点使他们对活动器械的要求更高——即器械的使用必须富有一定的挑战性。如:大班老师收集了农村特有的竹梯、木架椅、长木板、长板凳、树桩、轮胎等生活中物品,这些材料都是可移动运动器械,其价值在于,每种材料都有多种玩法,材料之间还可以任意组合,将竹梯与架椅、木板连接可以拼成小桥、吊杆等,轮胎可以摆成各种造型让幼儿练习钻、爬、走、滚等,具有更加灵活使用的多功能性。大班幼儿的自主意识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增强,要让幼儿真正投入到体育运动中,教师改变了以往直接动作示范,告知玩法,设定运动情节的做法,借助这些“特别”的器械,将决策权和使用权回归给幼儿,让幼儿按意愿自由选择器械,探索多种玩法,尝试组合器械进行走、跨、爬、跳、钻、平衡、吊环等综合动作练习,设置有挑战性的运动场地,进行竞赛游戏,切实调动幼儿参与户外活动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中小班老师根据幼儿活泼好动的特点,提供的器械更具有活动性和变化性,有利于幼儿在操作器械的时候不停地变换姿势和活动方式,满足其好动的需要。中班段开展了一项新运动项目的活动——运输活动。投放了扁担、担架、推车、竹篮、小桶、罐子、平衡木等运动器材,孩子们对所投放的材料甚是喜欢。如:在玩运输罐子活动时,有的孩子会用独轮车进行运输,有的会用扁担挑着小竹筐进行运输,在运输路途中,为了增加游戏的趣味性,鼓励幼儿设置了各种障碍进行运输,比如在小河中设置独木桥,挑着担子过独木桥,踏过河中的“石头”等,最后将运输到终点的罐子进行“垒高”“盖高楼”的游戏……一物多玩的新奇与创造满足了孩子的探索需求。此外,任务意识的增强,伙伴间关系的密切也让孩子们对合作游戏产生浓厚的兴趣,老师们及时提供“双人走大鞋”、“有趣的隧道筒”等等需要两人或多人分组竟赛的运动器械,为孩子提供了更多的交往机会。

此外,保育措施的跟进为幼儿提供了有效的护理:户外活动时,保育老师会提供一只空的筐子,投放纸巾、干毛巾等,随时为出汗的幼儿擦汗,垫上干毛巾,为感冒的幼儿擤鼻涕,根据天气情况为幼儿增减衣服等等,事虽小,但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二 优化游戏活动,促进幼儿自主、快乐的成长。

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方式,是获得发展的最佳途径,也是幼儿学习的基本方式。幼儿在游戏中积极性高,兴趣浓厚,参与游戏的主体意识强,主体性能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在一日生活中,教师要保证幼儿游戏的权利,尊重幼儿游戏的意愿,让幼儿自由选择游戏的内容,才能使幼儿获得满足和发展。

(一)积累经验,支持游戏开展。

成功的体验来源于经验的获取。幼儿对材料的操作往往与幼儿已有生活经验有密切的关系,生活经验越丰富,知识技能越充分,幼儿游戏的技巧和技能就越丰富,在游戏中的主动性、创造性也就越大。因此,我们首先是丰富幼儿的一日生活,利用谈话、讨论,参观、访问等多种手段,交流分享经验,扩大并加深幼儿对生活的理解,从而产生新的游戏主题。如有一段时间班里生病的幼儿非常多,孩子在医院里打针的时候,能碰到自己的好朋友,回到幼儿园他们也经常聊在医院打针的事情。于是我组织了一次谈话活动,向幼儿提出问题,“人什么时候会去医院?”“医生是怎样给病人看病的?”等。幼儿谈论非常积极、激烈,连护士阿姨打针的细节都描述得很详细,接着我让孩子们表演一下动作,他们表演得惟妙惟肖,这时孩子们提出想玩“医院”游戏,于是我班的“医院”游戏开展了,这就是在幼儿丰富的生活经验的积累下产生的新的游戏主题。这是幼儿参与游戏的第一步,这样不仅能更好地满足儿童游戏的愿望,而且能提供锻炼儿童能力的机会。

(二)商定主题、前期准备。

许多教师在开学初就确定好游戏主题,并花大量时间制作精美的玩具,还有部分由家长收集相关材料。开展什么游戏,似乎没有孩子们的事?其实这是错误的。应该在确定游戏内容之前,教师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与需要,设置相关的场景,再进行材料的收集与制作。幼儿能自由选择主题、自由结伴、自由活动,还能更好地培养自主能力,发挥小主人的作用,还省去了教师花大量时间为儿童制作精美玩具的不必要劳动。

(三)大胆动手、材料互动。

教师要鼓励幼儿参与创造自由选择、大胆操作、大胆探索的环境,并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幼儿在游戏中的自主性,还培养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富有情趣性的、有新意的环境总能使幼儿看看、听听、摸模、碰碰、问问,这时他们的思维活动与探索精神也处于最佳状态,教师要抓住时机,对幼儿进行启发、诱导,幼儿就能主动地,不断地获得信息。

(四)自主选择、自由游戏。

游戏主题确立了,环境布置好了,材料也准备充分了,游戏就可以开展了。是老师分配角色?还是让孩子自己选择?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指出:“自发游戏是儿童内心活动的自身表现,是儿童最纯洁、最神圣的心灵活动的产物”。他揭示了游戏在于儿童的内部需要和自发活动这一游戏本质。自主游戏必须充分体现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必须改变过去对幼儿游戏作外部强加,充分尊重并满足幼儿的内在需要,激发幼儿的主体能动性,让幼儿自主选择游戏,自由玩游戏。

教师是游戏的支持者、观察者、参与者、倾听者,并不是主导者。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要观察幼儿的游戏,发现幼儿游戏的兴趣和需要,了解幼儿游戏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游戏的材料,确定何时参与、介入幼儿的游戏,做出有效的指导。观察幼儿的游戏,有利于教育教学计划的制定,将儿童游戏的经验与教育教学活动中提供的经验相整合,帮助幼儿形成系统的、丰富的经验体系,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地发展。教师适时的介入参与游戏,直到幼儿游戏,解决幼儿间的矛盾等。

(五)学会整理、游戏评价。

游戏后让幼儿参与整理物品,把游戏的材料分类摆放好,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然后让他们谈一谈:今天玩的开心吗?有什么趣事?遇到了什么困难?如何解决的?明天玩什么游戏?有什么新的设想等等,教师可以帮助幼儿整理游戏中零散的经验,修正错误的经验并找出存在的问题,分享成功的经验,为下一次游戏的开展做好材料、经验等方面的准备。在幼儿的自主游戏中,其个性的发展才是最充分、最和谐的。因此,自主性游戏必须给予幼儿充分的自由,幼儿能够愉快游戏,共享游戏的喜悦。

三 优化生活活动,提高一日生活教育质量。

《指南》指出:“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對幼儿的尝试与努力给予肯定,不因做不好或做得慢而包办代替。”“指导幼儿学习和掌握生活自理的基本方法。”反观我园的现实情况,还存在着重幼儿学习活动、轻幼儿生活教育的情况,从晨间入园活动开始,几乎没有给予幼儿生活自理的时间和空间。由于每班都配有保育员,幼儿的很多生活需要都被保育员包办代替了。就拿简单的喝水来说,有些教师也是让幼儿整齐划一地坐在座位上,等待保育员一一分发饮用水。幼儿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生活自理能力的发展和良好生活、卫生习惯的养成都成了空谈。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可通过让幼儿参与相关劳动或互助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劳动习惯,形成自我服务和为他人服务的意识和能力。一是组织值日生工作。例如,每天的值日生要在点心活动中帮忙擦桌子、摆餐盘、分发点心等活动,点心后还有帮忙倒掉餐盘里的垃圾、收拾桌面等活动;午餐时要协助铺桌布、分发毛巾、分发筷子、勺子等餐具,餐后要擦桌子、扫地等工作,还要照顾自然角、整理图书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进行观察和记录,并给予幼儿适时的指导或鼓励。二是,让幼儿学习生活自理。例如自主如厕、盥洗,自主取水、喝水,自主点心、开展自我服务等。在这些生活活动过程中,幼儿碰到困难可向教师或同伴求助,教师则可根据观察记录分析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发展情况,如根据“饮水区”的喝水“记录表”了解幼儿的喝水情况等。三是开展互助性劳动。互助性劳动包括运动中的互助,如一起取放运动器械、整理运动场地、互相帮助塞吸汗巾;这些劳动让每个幼儿充分参与,既可帮助幼儿养成劳动的习惯,更有助于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还可使他们获得多方面的经验。

通过多种策略优化幼儿园一日活动安排,旨在全面贯彻落实《指南》精神,让幼儿度过一个真正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1.7

[2]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3]幼儿园工作规程[S]国家教育委员会,1996.6.1

猜你喜欢

游戏活动户外活动自主性
自主性数学课堂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无人机自主性分级标准浅析
幼儿园户外活动组织的研究
浅谈幼儿园户外活动的组织与开展
幼儿园户外活动组织的实践探究
户外活动开始啦
乐学善悟,让数学复习更有效
农村幼儿园游戏活动开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浅议游戏在小学体育课中的运用
英语学习的自主性及其教学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