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失范理论”视角下的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研究

2017-08-20王慧黄露琳徐嘉升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29期
关键词:考试作弊失范防治措施

王慧 黄露琳 徐嘉升

【摘要】近年来,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频繁出现,对学生的学业成绩与身心健康均产生了消极影响,同时严重破坏学风校风,给高校管理工作带来巨大的压力。本文以上海S大学的大学生为调查对象,以“失范理论”为视角,通过SPSS软件对调查所得数据进行总结分析,立足于“文化目标与制度化手段之间的冲突”,分别从学生、家庭、学校、社会四个层面对考试作弊现象的原因以及解决措施进行探讨。希望通过提升学生道德修养,改善家庭教育环境,以及形成科学评价体系,完善惩罚措施等方法来防治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的发生,完善高校的教学管理体系。

【关键词】大学生 考试作弊 失范 防治措施

【基金项目】上海海关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6YCX003)。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9-0227-02

一、引言

如今,各高校大多制定了考试作弊管理的相关制度,已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也将考试作弊纳入处罚范围,但作弊现象依然屡禁不止。上海S大学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均实行了严格的准军事化管理,每学期期末也均有学生进行作弊,就公布的事件而言少则一至两例多则五至七例。作弊不仅践踏考试公平,而且破坏考试的教育评价功能以及良好学风校风的形成,冲击了正常的教学管理秩序,严重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如何防治作弊行为就成了一个严峻且富挑战性的现实研究课题。

虽然现如今国内外关于“考试作弊”的相关研究不胜枚举,研究角度多种多样,但国内研究鲜有理论基础和立论依据,科学性有所欠缺,而国外研究由于教育体制以及文化氛围与我国有所差异,因此还需进行本土化的研究。至于默顿社会失范理论,自其提出以来,受到了广泛的赞扬和重视,然目前我国仅有为数不多的学术论文对其进行研究,且大多数研究偏向于犯罪学方面。

本研究旨在以“失范理论”为视角,对上海S大学学生考试作弊现象进行研究,通过SPSS对问卷调查所采集的信息进行数据分析,从个人原因、家庭环境、学校制度、社会规范方面分析考试作弊的深层次原因,立足本国及上海S大学的实际,谋求确实有效的防治考试作弊的措施,不仅严肃学院考风,为高等院校的管理改革出一份绵薄之力,也对失范理论在国内的实际应用进行充实。

二、方法

本小组除用文献研究法为项目的研究提供了较为丰富的理论基础外,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和SPSS数据分析法。

(一)问卷编制与结构

本研究小组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借鉴杨优的《安徽省某医科院校大学生考试作弊现状、原因及防范对策研究》附件中“大学生考试作弊情况调查表(学生用表)”,編写了“大学生考试作弊调查问卷”。该调查问卷以国内外有关考试作弊研究为理论基础,并根据本项目课题的需要,邀请相关专业人士多次修改与完善,最终确定此问卷总共30个题目,分为基本信息资料、对大学生考试作弊的认识、大学生考试作弊的现状和特点、对作弊原因的判断、预防和控制考试作弊的措施与建议五个维度。并为提高准确度与可信度于问卷前部事先说明填写要求以及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采用匿名的形式。

(二)调查对象与实施

以上海S大学的学生为调查对象,调查时间为2016年10月。共发放问卷200份,共收回200份,剔除废卷 0份,可用率为100 %。其中海管系74人,经管系53人,法律系54人,外语系19人;男生 78人,女生 122人;一年级61人,二年级 49人,三年级73 人,四年级 17人。

(三)调查结果与统计分析

问卷回收之后,首先检查问卷填答状况,如问卷中有出现选择题漏填的情况,则该份问卷视为无效问卷,之后将有效问卷进行编码,进行统计分析。

三、结果

由SPSS数据处理系统分析本小组通过问卷获得的信息可知:

(一)上海S大学学生考试作弊的特点

就“是否发现身边的同学有作弊行为”而言,被调查者中发现身边有很多同学作弊的占比17.5%;身边有个别同学作弊的占比71.5%;身边从来没有同学作弊的占比11%。其中认为身边从来没有同学作弊的占样本最少,说明大部分人认为考试作弊现象存在。

面对“对考试作弊的看法”的提问,被调查者中赞成考试作弊的占比3%;不赞成但可接受的占比39.5%;持无所谓态度的占比26.5%;难以容忍考试作弊的占比31%。其中对考试作弊表现出不赞成但可以接受的人的占样本最多,说明被调查者普遍没有对考试作弊的正确认识。

当问及“考试作弊最常用的类型”时,被调查者认为小抄、偷看、电子产品、暗语都是考试作弊的手段,所占百分比分别为42%、31.5%、24%、2.5%。说明大多数人选择通过小抄进行作弊。

(二)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分析

通过调查影响考试作弊的原因,被调查者认为影响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由主到次依次为学生自身原因、学校原因、社会原因、家庭原因,四种原因所占百分比分别为43.0%、26.8%、19.0%、11.3%。

当问及“大学生作弊的主要责任”,被调查者认为学生平时不努力、试卷内容太重记忆、不良风气、外界压力过大均为影响大学生作弊的责任,所占百分比分别为37.1%、24.0%、21.2%、17.7%。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导致作弊的考试管理制度”中,被调查者认为考试管理制度对大学生作弊的影响由强到弱依次为考试形式单一、监考制度不严密、作弊处理制度不明确、考场安排不合理,所占百分比分别为34.6%、26.3%、19.9%、19.2%。

(三)从失范理论出发的大学生考试作弊防治措施

当问及教学改革措施的建议时,被调查者认为改革考试方式,综合测评学习成绩,加强实践课教学,注重能力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素质教育以及推行学分制均能有效预防考试作弊,所占百分比分别为29.8%、28.4%、24.1%、17.8%。

当询问“如何处置已进行过纪律处分的学生“时,被调查者中认为应永不撤销已进行过纪律处分的学生的纪律处分的占比5.5%;认为毕业时撤销的占比13.5%;认为表现好则一定时间后撤销的占比81%。其中认为表现好则一定时间后撤销的最多,认为永不撤消处分的最少。

四、讨论

(一)上海S大学学生考试作弊的特点

根据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考试作弊现象在关院不仅存在,且许多同学对考试作弊行为态度冷漠,并逐渐演变成一股认同的风气在关院蔓延开。但较之而言女生对于作弊的认识更为正确。由于同年龄段女生大多比男生成熟,懂的通过努力学习,提升综合素养,因此大部分女生不会选择作弊。此外作弊手段繁多也是重要特点,暗语、小抄、电子产品、偷看均有人采用。大部分人会通过小抄进行作弊,因为考前老师会对考试范围给予划分,一旦作弊成功,容易得到较为理想的分数。

(二)上海S大学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分析

根据本次调查结果,学生自身以及学校方面是影响作弊的主要因素,社会和家庭方面对考试作弊行为影响较小,但依然占有重要比重。

个人方面,据调查,年级越高,逃课频率越多,作弊的可能性越大,因学生逃课频率增加,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不足,在面对考试时往往通过选择作弊的方式来避免不及格。另部分学生规范意识薄弱,缺乏必要的自律与自省。很多学生看不到考试的评价作用,只重视考试结果,因而突破自身道德底线,通过作弊以求获得满意成绩。

学校方面,据调查,闭卷考试是如今考试的主要形式,试卷内容太重记忆,因此容易导致学生夹带或偷看;监考及作弊处理制度不完善也会直接诱导考试作弊。然而在考场上,部分监考老师责任心不强,对学生作弊不管不顾,甚至出于经济或其他利益,协助学生作弊。此外,很多时候发现作弊也只是表面上警告,更有部分老师或辅导员在作弊学生被抓住后为作弊者出面说话,帮助减轻处罚,产生较坏影响。

社会方面,根据默顿等人的失范理论可知,当合法的制度化手段与人们力求实现的目标不符合时,失范现象便产生。大学生的作弊行为正是这种失范现象的外在表现形式。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只看成绩和证书的评判能力的方式深入人心,学生深受其影响,过分注重成绩而忽略学习过程。

据调查,虽然家庭对考试作弊产生影响较小,但也不能忽视。现如今,部分家庭教育不合理,环境较差,家长成为反面教材。许多家长较于道德来说更看重成绩,对孩子期望过高,使孩子压力过大,当学生认为家长所指定的目标高出自身能力时,就失去内在动力,转而选择作弊来达到父母的期望。此外,部分家长自身就缺乏道德素养,常常弄虚作假,正所谓“言传身教”,孩子也会受其影响。

五、结论

我们应从学生、学校、社会、家庭方面对考试作弊现象进行防治。

首先学生自身应树立一个认真良好的学习态度,加强平时对自身专业知识的学习,积极进取,在此基础上,学生对自己充满了自信,并开始逐步拥有独立思考、自我完成考试的资本,自然而然会减少作弊行为。此外,我们还应加强自身的修养建设和规范意识,既树立正确的三观,形成健全人格,同时也树立规范意識,在学校和社会规范所允许的范围内以正当手段达成目的,获取成绩,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学校层面,改革教学和考试方式,加强考试监管与处罚力度,完善惩罚措施都能有效预防考试作弊。教学方面,学校应多增加学生们感兴趣的课程,教师则可以带领学生多参加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而考试方面则应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课程与考试目的,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来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而考试内容除了课本中的理论知识外,还应考查学生灵活运用能力,避免过分侧重于对知识记忆的测试;监考制度方面,首先要不断重申监考教师的职责,并对监考教师进行培训,使之能在监考过程中及时发现作弊学生,并对其采取有效措施;其次还可建立奖惩制度,激励监考员从严监考;处罚制度方面,对于作弊者应视情节轻重分别予以相应处罚,并“对作弊者的纪律处分是否应撤销”做出相应的规定,对于一时糊涂作弊的学生要提供改过自新的机会,可根据其表现撤销纪律处分,这样做既有利于学生毕业后的前途发展,也阻止了学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预防他们下次仍无畏的作弊。

社会层面,应当建立相应的诚信与法治体系。首先应建立跟随每个人一生的诚信档案体系。建立诚信档案后,学生时期的不诚实行为会影响在社会上的行为,即使只是一次小考作弊也会在诚信档案中体现出来,给日后的工作生活都造成麻烦,这便能给作弊者有效的警告;此外,司法的介入也十分必要。因此仍需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中考试作弊相关条款制定司法解释来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惩罚措施。

家庭层面,家长应树立良好榜样,言传身教,做好家庭教育。家庭作为孩子从小生长的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是不置可否的,而家长作为长久陪伴于孩子身边的亲人,其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若是家长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能够做到以身作则,勤勉工作,以自身努力与实力获取应得的荣誉,那么从小耳濡目染的孩子也至少会习得一丁半点,平时好好学习,考前认真复习,靠真实水平取得良好成绩。

最后,无论是学生自我还是学校、社会与家庭,均应有正确的评价体系,不仅以成绩论英雄,而要做到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

参考文献:

[1]杨晓明.SPSS在教育统计中的应用[M].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05-01.

[2]王妹.学业诚信教育之检讨[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学系,2011.

[3]熊平安.从考试作弊浅析当代大学生的诚信教育[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07.

[4]黄念普.考试作弊行为的刑法规制探讨[D].重庆:西南政法大学,2011.

[5]余柯然.基于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重庆:重庆工商大学,2013.

[6]张文宏.失范理论述评[J].道德与文明, 1990(3):20-22.

[7]卢丽笋,高校学生考试作弊的成因与管理对策分析[D],上海:复旦大学,2009.

[8]冷剑丽.国外防治考试作弊的经验及启示[J].世界教育信息.2008(2):73-76.

[9][法]埃米尔·迪尔凯姆.渠东译.社会分工论.三联书店, 2000.

[10][法]埃米尔·迪尔凯姆.冯韵文译.自杀论.商务印书馆,1996.

作者简介:

王慧(1998-),女,汉族,四川广安市邻水县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黄露琳(1996-),女,汉族,江西景德镇市乐平市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徐嘉升(1997-),女,汉族,宁夏中卫市镇罗镇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指导老师:杨遇春,贾亮亭

猜你喜欢

考试作弊失范防治措施
“读题时代”网络新闻标题的失范与规范
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网络话语权的实现及其引导
中学生考试作弊问题分析及其管理对策
我国基层政府行政伦理失范的原因分析
高职学生考试作弊心理的探讨与应对策略
浅析建筑地基不均匀沉降问题的防治措施
大学生考试作弊动机分析及对策
动机和态度对学生考试作弊的影响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