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推进高校军事课改革实现学生“自律、自训、自塑”

2017-08-20王小敏田娟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29期
关键词:教育模式综合素质

王小敏 田娟

【摘要】普通高校军事教育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特殊教育形式,其主要教育目的是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储备合格后备兵员和培养预备役军官打下坚实基础。经过10余年的探索与实践,建构了基于军事课的大学生“三自”教育模式,在完成军事课的教育教学以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军事课 综合素质 教育模式

【基金项目】江西省2016年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普通高校学生军训教官与班主任助理一体化建设机制研究”(编号:16YB121)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9-0226-02

普通高校军事教育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特殊教育形式,也是大学生养成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军事课(含军事理论教学和军事技能训练)是普通高校本、专科学生的必修课。军事理论教学时数36学时,军事技能训练时间2-3周。普通高校军事教育目的是提高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和遵纪守法的精神,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储备合格后备兵员和培养预备役军官打下坚实基础。但是,驻军少地区和国防教育训练基地建设不完善的地区,部队派遣官兵的数量难以满足高校学生军训工作的需求,高校为了完成军事技能训练任务,“自训”模式脱颖而出。为了巩固军训成果,充分发挥军事教育综合育人功能,防止“军训”一阵风现象,将学生军训教官队伍建设与班主任助理队伍建设融入一体,不仅为学生搭建了“自塑”教育平台,而且让学生有效地达到“自律”教育目标,有力地促进了校园国防文化建设和学风校风建设。

一、以军训为载体,实现“自律”目标

自律是指遵循法律法规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的自我约束。自律是学生发展的基础,是一个人成才的必备素质之一。网络时代,人们吸收碎片化知识日益严重,如何引导大学生逐渐由“他律”走向“自律”,是大学生教育的起点,也是大学生重拾道德风尚,提升综合素质的基础。为此,在新生军事训练中围绕军事训练课的教学任务,结合当代大学生特点,根据社会心理学家凯尔曼价值塑造的“顺从-认同-内化”三阶段理念,以部队条令条例为主线,增设一些大学生自律精神与行为养成等内容,构建“动作训练—作风养成—精神塑造-外化于行”的逐层递进军事训练教学内容体系,作为大学生养成教育的开端,确保学生的“个性”按“自律”目标方向发展。

强化服从意识,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通过军事技能训练和部队条令条例的学习,强化学生的“服从”心理,对照部队条令条例内容,检查自己的言行,做到不迟到、不早退,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再利用军训氛围营造学生从众心理,增加学生晨跑、寝室卫生评比等项目,达到养成教育的第一阶段,即“顺从”阶段。

提升自律理念,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军训教官在军训技能训练中通过点评、拉歌、内务评比等活动,有意识地对一些表现好的学生加以肯定和表扬,为其他学生树立榜样,使学生通过积极的心理暗示,上升到“认同”水平,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他们养成自律作风,提高自理能力。在内容的安排和训练体系上将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融为有机整体,努力实现军训内容、形式、方法、体系的突破与创新,不仅有效地提高大学生军训热情,而且在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上达到良好效果。

形式多样,将自律精神根植于价值体系之中。习惯是一种强化积累的条件反射,必须经过长期、反复的训练才能形成。要想让学生养成自律的习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严格要求、反复训练。通过军事训练心得体会汇报、国防知识讲座、参观红色博物馆等教育活动,让学生逐渐改掉自己的缺点,实现精神的“内化”过程,将自律精神融入价值体系;最终通过完成常规的队列、射击等训练,将内化的价值外化于行,通过理论、实践教学同步,递进开展,达到塑造大学生自律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培养目标。

二、发扬优良传统,激发“自训”活力。

为了完成军事技能训练任务,高校自己组织力量,由通过严格培训合格的本校高年级学生在军事老师的带领下训练大一新生的训练模式,简称“自训”。“自训”训练模式除了能缓解当地军事训练基地少、部队派遣官兵数量严重不足的问题,最大的意义在于把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交给了学生。

根据校情,选拔学生军训教官。学生军训教官是指普通高等学校高年级学生经过严格的培训合格后,按照训练大纲要求,组织大一新生进行军事技能训练的教官,简称学生军训教官。他只是一种的美称,不代表职务,工作职责类似部队的班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第四十六条:普通高等学校设军事训练机构,配备军事教员,组织实施学生的军事训练”的规定,在学校武装部(军事教研室)组织领导下,按照“政治素质好,思想觉悟高,有较强的组织纪律性。能吃苦耐劳,有奉献精神。举止端庄,普通话标准,身体健康,学习成绩良好,有一定的组织管理和语言表达能力”等选拔条件,学生自愿报名,经各院(系)推荐,学校武装部(军事教研室)审核后,由学校武装部(军事教研室)组织军事技能和教学法等项目的培训,通过一系列的培训考核合格后,学校聘其为“学生军训教官”,让其担任新生军事技能训练的教官。

注重“兵味”,狠抓学生军训教官队伍质量。为了保证“自训”模式的顺利开展,学生军训教官队伍过硬素质是前提。在学生军训教官的培养中,按照部队班长的培养标准进行“树立目标—军事训练—逐级进阶—能力训练—综合考评”全过程培养。根据地方高校特点,学生军训教官的培养方案可归纳为“一二三四”。即一个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管理型学生干部)、二类标兵(将学生军训教官培养成学习标兵和品德标兵)、三种能力(提高学生军训教官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科学分析问题的能力、正确解决问题的能力)、四会教员(学生军训教官必须要达到会讲、会做、会教、会做思想工作基本要求)。在培训内容上,除基本的军事知识和技能外,增设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物力学等知识内容,以便在训练中从人体科学角度准确解读教学动作,达到科学训练之目的;增加红色文化、苏区精神等特色思政教育内容,塑造优秀品德,树立学生军训教官无私奉献的精神;开展演讲、写作、沟通能力等专项训练,强化学生军训教官的表达能力。为了规范培养过程,参照《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军训教官培训教程》(国防大学出版社出版),先上选修课,让学生军训教官在理论上得到升华。为了方便训练和做思想工作,最好采用女学生军训教官训大一女生的组训方法效果更佳。通过严格的培训,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作风纪律优良、综合素质扎实的学生教官队伍将活跃在军事训练场。

三、搭建“自塑”平台,巩固军训成果

“自塑”是指学生军训教官在完成军事技能训练任务后,脱下军装,走上“班主任助理”岗位,利用学生的朋辈教育原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己塑造自己的行为习惯,促进低年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自塑”教育既是“三自”教育模式的重要手段,也是大学生养成教育的重要目标。

齐抓共管,形成联动育人合力。为充分发挥军事教学部门与各学院的育人优势,在二级学院积极搭建“班主任助理”岗位平台,让学生军训教官具备“班主任助理”双重身份,按学生軍训教官和班主任助理的工作职责,进行“条块”管理,利用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的方式实现学生的“自塑”过程,让学生继续保持良好行为习惯。针对班主任助理的角色,学校武装部(军事教研室)、团委、学生处、各二级学院联合培养班主任助理工作能力,使他们真正成为辅导员、班主任老师的得力助手。学生军训教官作为普通学生的同龄人,专业背景和兴趣爱好相近,更易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交往中言传身教,将其团队精神、自律能力、组织纪律性等目标感染、传递给大一学生,使新生的专业思想和综合素质得到快速提高。为此,要求班主任助理每周一三五着军装带领所在班级晨练,每月至少组织一次主题班会,引导他们带动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使“自塑”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

活动常态,促进国防文化建设。军事技能训练结束后,为了让军事训练的功能持续发力、贯穿学生成长成才全过程。在武装部(军事教研室)和学生工作办公室的老师共同指导下,学生军训教官变成“班主任助理”,组成“班助团”,作为学生重要社团之一,“班助团”围绕学生养成教育,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以增强国防观念为主线的活动,如国防热点大讨论、国防知识竟赛、清明节扫墓、小学校外辅导等,将活动设置常态化,让国防文化建设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使学生军训教官成为校园文化建设中一道靓丽而持久的风景线。

作者简介:

王小敏(1962-),男,江西信丰人,赣南医学院武装部部长,本科,军事学教授,主要从事大学生国防教育研究。

田娟(1985-),女,江西上犹人,赣南医学院基础医学院辅导员,硕士,讲师,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教育模式综合素质
创新创业大平台教育模式的理论思考与路径探索
中医药院校音乐素质教育模式研究
浅论古代斯巴达的教育模式
西部高校信息学科的成人高等教育模式研究
提升办公室秘书综合素质,助力企业发展
高技能人才评价模式创新
中职音乐欣赏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以心育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的研究
浅谈规划展览馆讲解员的综合素质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