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指导少数民族大学生参加物理学术竞赛的收获和体会

2017-08-20武松林刘丹马威王丽梅郑建洲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29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学生因材施教创新能力

武松林 刘丹 马威 王丽梅 郑建洲

【摘要】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能够培养参赛大学生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协作能力等综合素养。如何依托学术竞赛这样一个平台,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参加物理学术竞赛,从而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其未来更好的服务于少数民族地区,促进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是本文探讨的关键。

【关键词】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 少数民族学生 因材施教 创新能力 协作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9-0170-02

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China Undergraduate Physics Tournament,简称CUPT),是中国借鉴国际青年物理学家锦标赛的模式创办的全国赛事。各地方高校如何合理利用物理学术竞赛这样一个平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高学生创新和动手能力,已成为值得思考的重要课题。依托这样一个平台,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协作能力,未来能够更好的服务于少数民族地区——成为更具挑战性却意义重大的课题!

作为民族院校公共基础物理教育的一名教师,我们指导并带领学生参加了近几年的省级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收获了比较理想的比赛成绩(附录)。针对指导多民族大学生参加物理学术竞赛的经历谈谈几点体会,希望可以提供一些参考。

一、深入研究比赛流程、规则,选择合适题目

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分为国家级和省级两种,下面以省赛为例,介绍一下题目的来源和特点、比赛规则、流程和评奖方式。

(1)竞赛题目来源和特色

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采用国际青年物理学家锦标赛的题目与模式,并将国际先进模式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在人才培养上,有着传统大学物理学科竞赛无法比拟的优势!学术竞赛的所有赛题均来源于日常生活、生产与工程技术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被公认为更“贴近实际、开放度大、研究性强、考察面广”。

(2)竞赛规则、流程和评奖方式

参赛队由各高校自行选送,一般由校内初赛选拔而产生。各参赛队参赛选手以团队合作的形式(一般5人为一队),围绕解决给定的开放性实际物理问题的基本知识、理论分析、实验方案、结果讨论等。最后,依据各队在所有轮次辩论赛的总成绩进行排名和评奖。

二、根据学生民族特点和专业背景,量身打造指导方案

依据学校的精神和培养方针,我们大胆尝试从全校各专业、各民族、各年级学生中选拔参赛选手。摆在我们面前的主要问题包括:

①非物理专业学生,物理基础相对薄弱,分析和解决物理学术问题的能力相对较弱;

②少数民族队员,尤其是在非汉语环境中成长的队员(如队长金群植,在家乡主要用朝鲜语交流),平时在与队友、老师交流时就有一定限制,比赛时自主陈述或辩论更不具备任何优势;

③由于省赛与国际青年物理学家锦标赛同步进行,可供查阅的文献和资料非常有限,即使偶有相关的也基本是英文文献,这对英语底子本就一般、甚至对英语一窍不通的少数民族学生来说是一个必须攻克的难关!

经过慎重讨论,我们决定大胆采用创新性的指导方案:

(1)因势利导,将“自身弱势”合理转化为“自身优势”,合理利用各参赛队员的专业背景,多視角深入研究竞赛题目;

(2)因地制宜,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如各学院的实验器材,工具,试剂,专业软件等,尽量将所选题目做得深入;

(3)因材施教,根据少数民族同学自身特点,选择合适的指导方法,充分激发少数民族队员的潜能。

三、结束语

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秉承知识学习与探索实践相结合,物理学与日常生活结合、个人与团队合作相结合、学术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相结合的基本理念,采用构建主义学习模式及创新的辩论赛形式,使参赛学生在知识经验构建、研究能力和专业综合素养等方面得以全面发展,为学生提供一个进行自主探索研究的平台,是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的新途径。

该赛事不仅使所有参赛学子们获得了物理知识、科学方法、创新能力的有效统一与全面素质的明显提高,并为各高校共同探讨创新型高素质人才培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所以,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广泛宣传物理学术竞赛,扩大竞赛的影响,并努力推动举办不同层次、不同范围的物理学术竞赛,从而吸引更多优秀学子,尤其是来自少数民族地区的优秀大学生,参与到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这样的物理科技活动中来,进而受到全面的素质与能力的养成训练。若如此,物理学这一古老而又生命力旺盛的基础学科必能在为实现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的战略目标,发挥其独特优势。同时,也为少数民族大学生更好的服务家乡,促进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做出一份贡献!

(作者指导的参赛队近几年获得奖项)

参考文献:

[1]黄潇漪.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的作用探析[J].高等理科教育,2014年第4期 92-96.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学生因材施教创新能力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互联网对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影响的调查
浅谈提高高职院校法律事务专业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成绩的路径
伊犁师范学院“民考民”学生英语学习策略与焦虑研究
因材施教的实施策略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学生物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