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物理教师教学能力构成研究

2017-08-20李华刚朱兴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29期
关键词:物理教师教学能力有效教学

李华刚 朱兴

【摘要】根据新课程改革中对有效教学的研究,结合中学物理教学的各方面的有效教学研究结果,归纳总结了中学物理教师教学能力的构成。

【关键词】物理教师 教学能力 有效教学

【基金项目】本文得到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基金号: 2016A030313747)、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博士科研专项经费研究项目(项目号:2014ARF01和2015ARF12)和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研究项目(项目号:2013JK131)资助。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9-0167-01

新课程改革体现着全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与以往的课程改革不同,新课程关注学生发展、强调教师成长、重视以学定教。从而新课程改革标准下教师主要教学行为不再是固有的模式——“灌输”现成知识,而要面对学生活跃的思维和变化的情绪。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从过去的被动执行者,变成主动的参与课程设计的决策者[1]。

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有效教学的教学理念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虽然从古至今人们对教学的有效性孜孜不倦的追求,但有效教学作为一种教学理念,源于20 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而中国的有效教学研究则是从20 世纪80 年代初期开始的,在近40 年的研究过程中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并且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更加蓬勃发展[2]。根据有效教学的研究:有效教学是指教学符合教学规律,有效教学是“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的教学,有效的教学应指向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教学要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获得三维发展[2]。并且也指出在新课改的推进和建构主义思想的影响下“一切为了学生”的有效教学很少考虑教师发展[3]。

根据文献[3-5]和[6]并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影响有效教学的因素可归纳为4个方面:教学环境、教和学的过程、学习效果和效率、教学效果总结和教师继续教育。下面我们对这4个方面在物理学科教学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教学环境

由于各个学校的所处地理环境不同,从而学校硬件、学生生源、教师教学水平等都有很大的差异性。这种情况就是我们所处的实际教学环境,对于教师来说是没法改变的,必须立足现实来展开教学。在这个方面需要考虑几个方面的情况,并且设计合理的教学目标。

1)学校能提供的教学环境,对于物理学科来说主要包含教室、物理实验室等。

2)所教学生的物理基础。

3)根据前1)、2)和物理教材,设计合理的教学目标是中学物理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之一。教學目标是师生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是对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主要描述学生通过学习后预期产生的行为变化。教学目标具有导向、控制、测度和激励等功能,为教学设计提供依据。

(二)教和学的过程

教学行为是由教师的教导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共同构成的。目前已经认识到学习行为是直接决定教学行为是否有效的关键因素,教师的教导只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间接因素,并不能直接决定学生学习的效果与效率,而是要通过作用于学习行为才能影响学习的效果与效率[4]。学生的学习行为有效主要有几个因素决定,即学习行为的能动性、针对性、多样性和选择性[4]。

学生的学习行为主要由教师进行指导和组织进行的,所以教师的教导行为是指引和促进学习行为有效的关键外因。合理的教导行为是引起、促进学生学习行为产生和有效推进的手段。对于物理学科来讲,教导行为由下面几个教学能力构成[7]:

1)教学设计能力,即根据学生情况合理安排每节课的知识点数量,知识点讲解顺序、知识点讲解的重点和难点等。

2)教学方法能力,即选择适合讲解知识点的教学方式及方法。

3)教学策略能力,即根据学生情况、已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及方法,有针对性地选择和组合相关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形成的具有有效意义的特定教学方案。

4)课堂管理能力。由于课堂教学是一种实践活动,所以无论课前的教学设计多么严谨和完善,在课堂中都会出现一些意外情况。教师在课堂上适时掌握学生的方方面面,如学习投入程度、神态等,了解学生学会了多少知识和技能、欠缺哪些信息,才能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反思并改进教学,进而促使教学更灵活有效。

5)物理实验教学能力。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规律很多都是通过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得来的。所以在教授学生物理知识过程中演示实验和指导学生实验,不仅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促进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所以实验教学是物理学科实现有效教学最实用的教学方式之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学需要尽可能多的为学生创造出实验环境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和实验技能的提高。

(三)学习效果和效率

学习结果与效率是衡量有效教学中学生学习行为结果的指标,同时也是评价有效教学最直接的评价指标。对于中学物理学科来说学习效果和效率评价主要包含几个方面:

1)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教学目标所设内容。

2)学生能否对已学的物理原理进行综合运用。

3)学生能否运用已学的物理原理解释身边生活中的某些物理现象。

4)学生是否了解与所学物理规律相关的物理学发展史。

5)学习效率,即学生实现物理教学目标所投入的时间。

(四)教学效果总结和教师继续教育

教学效果总结是根据学习效果和效率对有效教学中的教学环境、教和学的过程进行反思、总结和提高,同时也是有效教学形成闭环正反馈教学方式最关键的部分,这将是中学物理教师进行有效教学必须具备的能力。根据教学效果的反思和总结,教师发现自己某方面的不足,从而再学习和继续教育行为符合新课标中强调教师成长的基本理念。

参考文献:

[1]缪希梅, 黄晓旭.关于新课程“有效教学”的思考[J]. 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 2013(5):88-88.

[2]范蔚, 叶波.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效教学"研究述评[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16(4):133-137.

[3]高慎英.“有效教学”的理想[J].课程.教材.教法,2005(8):22-25.

[4]陈佑清.论有效教学的分析模型[J].课程.教材.教法,2012(11):3-9.

[5]成尚荣.教学改革绝不能止于“有效教学”——“有效教学”的批判性思考[J]. 人民教育, 2010(23):36-40.

[6]王鉴,申群英.近十年来我国“有效教学”问题研究评析[J].教育科学研究, 2008(10):39-43.

[7]查有梁.从有效教学到优质教学[J].教育科学研究,2014(10):5-15.

猜你喜欢

物理教师教学能力有效教学
年轻物理教师的专业成长探究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阻力分析及对策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
关于高中物理新课程取向与物理教师教育的分析与探讨
以新课程为背景的思维导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策略与途径
新课程理念下物理教师能力素质对学习成绩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