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利用美的哲学进行高中数学教学

2017-08-20高先波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29期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高先波

【摘要】高中是学生生涯中最重要也是课业最繁重的阶段,随着知识点的深入和知识难度的提高,学生很容易产生学习兴趣的下降和对知识难点的抗拒心理。高中数学作为主要学科之一,不论是对高考而言还是对考生个人素质与技能的学习都是极其重要的学科。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和发展,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被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美的哲学观念的引入就是非常成功的尝试。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展现美的哲学不仅仅能够提高教学的趣味性,还能够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学习中来,实现其主动性的提高,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数学中存在的美主要体现在三大方面,而如何在高中课堂中贯穿美的哲学是本文研究的重点,也是对美的哲学在高中课堂中应用的进一步思考与探究。

【关键词】高中数学 课堂教学 美的哲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9-0140-01

一、高中数学教学现状

谈到高中数学,许多学生认为其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抽象、复杂、深奥。高中数学教学内容中复杂的数学公式以及其灵活多变的应用使数学的教学和学习都存在一定的困难。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耳提面命似的教学,仅仅靠教师利用课本和板书进行数学公式的讲解,然后通过大量的练习习题对知识进行巩固和测验,从而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传统的教学模式较为枯燥和单一,使每一堂课都是模式化的,学生学习兴趣得不到提高,其参与感不强,多为被动学习,因此难以实现对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的提高。

为了提高数学课堂中的趣味性,避免其教学的死板和模式化,将美的哲学思想引入到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来是极其有必要的,能够迅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活力,营造有趣的教学环境,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水平。

二、美的哲学概述

数学教学中的美的哲学应当以数学作为教学实践的本体和对象,从数学的角度出发,寻找到与自然界、生活和生产之间的规律性联系,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引发学生对数学的思考和感悟,从而使学生产生崇拜、赞美、享受、探索、敬畏等美好的情感反应。那么如何使学生通过课堂学习感受到数学中的美则是教师需要学习和探究的问题。

三、高中数学教学中美的哲学体现

高中数学教学中美的体现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对称美、简洁美、统一美。

(一)对称美

对称性是数学学科的特点之一,也是其美的所在。在几何图形中,美主要有轴对称、中心对称等形式,不仅如此在数学运算过程中也有美的体现。例如在代数中,其利用数学公式进行数列运算、函数运算中都能够体现出对称性。在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中需要依靠其对称性进行模型的绘画和计算,不仅仅有轴对称,还有点对称、平面对称等。对称美是帮助将数学问题化繁为简的最好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掌握数学规律,从而提高对知识的深入探究和自主学习。

(二)简洁美

数学学科在学习和具体应用的过程中都能够体现出其简洁性。在数学教学中,不仅仅是有序的还是规整的,其数学符号便是简洁的体现。数学符号往往能够代替复杂的叙述,从而简化了计算过程,使之清楚明朗。其简洁美还体现在数学中的逻辑思维方面,如等差等比数列中,相同的数学规律过程可以用省略号来表示,避免了庞大数学运算中相同过程的罗列,使运算过程精简且一目了然。

(三)统一美

数学学科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其中又细分为方程、平面几何、立体几何、坐标运算等具体的教学内容。在数学教学和学习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数学学科中知识点众多,知识点中不同的解题方法也很多,因此需要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总结和归纳。数学的统一美不仅体现在其系统性,还体现在其中发散思维与创新思维的运用,只有将数学知识进行系统的学习和归纳,才能够灵活运用其规律,从而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有效进行数学问题的解答。

四、如何利用美的哲学进行教学

(一)教师准确把握教材

高中数学教学中美的哲学的应用需要教师在熟悉教学内容,把握好教学深度的基础上进行引入,是较为宏观的教学技巧。因此在教学时,教师需要提前设计好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然后再进行对教材和习题的深度挖掘,从美的角度对数学问题进行分析,对重点難点问题进行趣味化讲解,并归纳总结其规律特点,使学生能够换一个角度把握数学问题。

希腊数学家普拉修斯曾经谈到过:“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培养自己的美学知识和美学意识,通过对教学内容和习题的讲解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感受到美感,并为学生创设思维情景,让学生体会到自主探究的乐趣,产生对知识的渴望。教师还要注意对学生的美感进行培养与把握,通过数学课堂提高学生对美对感悟力和审美能力,从而产生数学专业中美的感性与理性认识,提高综合素质能力。

(二)注重教学技巧的把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对教学语言的使用。教学语言包含三大类:符号语言、图象语言和自然语言。想要提高数学教学的活力就需要将三种语言综合使用,通过对知识点的口头讲解,结合数学符号和图形绘画,形象生动的将知识点教授给学生。有其在图像绘制时,可以展现出数学中的对称美,教师需要在这一方面加强能力。在口头教学中,还体现着语言的魅力,教师尽量将语言幽默化,不仅能够拉近师生距离,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从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美的哲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的目的之一就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学生对知识的自主探究和学习主动性的培养。因此,教师要利用数学中的美来创设学习情景,从趣味性的问题入手,抛出问题情境后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学习探究。这样有利于对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行调动,通过对教学问题情境的分析讨论和探究,进行对问题的解决,并分析归纳出结论,得到一定的收获。这种学习过程也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科的博大精深与奥妙,让学生在感受到美的同时树立起对数学学科的学习信心,增强学习动力。

(四)发散思维和课外知识扩充

数学知识与我们的自然、生活、生产实践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生活中处处存在数学。因此数学知识的学习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课本当中,而生活中到处都有美的体现,因此教师可以将课外的相关知识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使学生的知识面得到丰富,思维得到发散与拓展。教师还可以将生活化的案例作为课前引导,让学生在课程开始便产生学习的兴趣,这对后续的课堂学习也是非常有帮助的,还能够使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到数学的美。

五、结语

美是一种使人身心愉悦的享受,也是一种理性与感性的结合。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美的哲学的应用是进行教学改革的必要手段之一。数学学科中,不论是计算还是图形,不论是规律还是定理,其中都渗透着美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提高对美的分析判断能力,高度把握课本知识,将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并改善教学方式方法,从而使美的哲学更好的贯穿于课堂教学当中。美的哲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能够从新的角度对数学进行理解,还能够帮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使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得到有效的改观。

参考文献:

[1]张培换.高中数学教学中美学思想方法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

[2]陈利民.探讨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中国培训,2015.

猜你喜欢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景—问题”教学模式研究
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研究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