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MOOC背景下思政课的内在困境与机遇研究

2017-08-20张清灵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29期
关键词:思政课教学方式大学生

【摘要】针对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陈旧,无法满足大学生个体需求等问题。MOOC作为互联网新生的产物,其出现对思政课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契机,也为教学方法的变革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在进行MOOC探索的过程中,我们要保持审慎的态度,既看到其带来的意义同时,也应该看到其存在的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思政课 MOOC 大学生 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9-0074-02

互联网时代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而且网络也日益成为人们日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校现也开始将互联网不断地引入到教学领域,运用互联网来改进教学方式。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as),即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简称慕课。MOOC时代,在校大学生学习选择更加多元化,不仅可以在教室里现场学习也可以在任何可以连入网络的地方学习其他学校的优秀课程。通过网络进行的在线教学,与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传统模式不同,这种变化不仅仅只是新媒体、新技术的运用,而是将引发高校教育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机制的转变成为一种必然。

当前我国高校思政课普遍存在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陈旧,针对性和实效性不足等问题,那么如何在MOOC时代更为合理有效地优化思政课教学生态,如何更为合理有效地在知识的传播中运用新载体,明晰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信息化发展趋势,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一、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面临的内在困境

高校思政课的教学一直饱受诟病。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侧重于国家统一教材,仅仅只为满足按照教学大纲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大学生也普遍认为思政课学不到任何有用的知识,较之专业课实效性太差,学生多数以考试合格拿到学分,入党和考研为学习思政课的主要动机。

(一)教学内容陈旧,无法满足大学生个体的需求

思政课是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它承担着主流价值观传播和意识形态教育的主要功能,但是多年来千篇一律的教育腔调和内容,从实质上很难激发大学生学习的热情,也很难保证思政课的时代价值。当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思潮泛滥,多元价值观冲撞,而大学生主要是通过“乱象”的网络了解社会现实和国内外形势。因此,思政课教师不能拘于意识形态的教育,要结合时代特点和大学生个性发展的特点,积极进行教学内容的拓展和创新。

(二)部分教师教学方式单一

目前思政课仍是以讲授和灌输为主,大学生以“被动接受”知识为主,所以思政课经常会出现出勤率低、抬头率低的现象,教学效果不佳。虽然现在有很多高校都普及了多媒体教学手段,但是仍然没有实现“由教师主动教”到“学生主动学”的转变。“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理念所有教师都知道,但是在很多情况下,要不受制于班级规模,要不受制于课堂时间限制,思政课教学方式仍然呈现出单一的“一言堂”模式,课上教师讲得越多,大学生越兴趣匮乏,课下大学生也缺乏与老师沟通交流,即使与老师沟通交流过,但是得到实质性帮助并且解决问题的仍然很少。

(三)大學生对思政课教学评价不高

虽然全国高校都开设了思政课程,但是在实质的学习过程中,由于对教学方式的不认可,对教学效果不满意,导致大学生在课堂教学上变得“沉默是金”。有些思政课教材内容多年不变,与现实社会严重脱节,不具备说服力,尤其是大学生比较关注的社会问题和矛盾上,老师只是简单的回避,不去客观引导学生去分析这些问题和矛盾,致使大学生在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缺乏持久的内部动力,积极性与主动性一直无法有效调动。此外,在大学生看来,“学习上,学生的明确目的只学习有用并尽可能产生最大利益的课程,对哲学、文学、艺术等提升其思想道德素质和理论修养的学问不予理睬,后者这些人文科学只是他们来其市场价值获得人们承认的一种功利性手段。”因此,在教学评价上思政课一直远低于专业课,认为思政课并没有传授有用的技能。

二、MOOC对于改善当前思政课教学现状的启示

MOOC作为互联网新生的产物,大学生对其有着天然的亲切感。从2012年以来,借助于先进的网络平台和教育资源,它如旋风般席卷全球,实现了从“接受式学习”到“主动式学习”,从“传授范式”到“学习范式”的转变。因而将传统思政课的课堂教学转化为MOOC教学,是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一个新方向。不仅可以改变大学生以往对思政课的传统认知,而且思政课的教学效果也会有很大的改善。

正如前面我们指出,高校思政课教学基本在有意无意中流于形式,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如果通过MOOC,让大学生选择名校的思政课MOOC开展自主学习,这种教学新形式不仅能让思政教育潜移默化地进行,而且对授课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外,还能将教材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引起共鸣。原有思政授课教师的职责可以转变为引导大学生进行线上MOOC学习,弄清楚老师讲课的基本要点,不懂的地方可以反复观看视频学习。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将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做面对面的讨论或者组织大学生开展组织交流学习会,这无形中使大学生真正地成为学习主体,避免了老师只管教,学生只管听的局面,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教学的质量。此外,MOOC教学还可以将老师从繁重的教学任务中解脱出来,依据课时内容和学生学习时产生的疑惑,提出一些有意义的问题供学生探讨;还可以根据大学生个体的差异性,针对性展开学习内容,或者学生可以根据自主学习遇到的疑惑向老师寻求个性化的指导,这样不仅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而且也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思政课不是“老古董”,它也是与时俱进的,这样才能达到学生积极接受和主动内化的目的。

三、MOOC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应当把握的难点

MOOC虽然已经成为了一种教学潮流,但是我们仍然要清醒地认识到MOOC不是万能的。教师在实现教学创新和改革的过程中不能盲目地全盘接纳MOOC模式,要注重内容和形式的统一。“舶来品MOOC在我国高校进行的这一本土尝试,无疑呈现出未来教育的曙光。因此,对于MOOC,我们只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其适应中国的水土,才能发挥它的最大价值。”“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及其模式创新如果不是建立在理论内容创新的基础上,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如果抛弃理论内容创新实践教学,容易失去方面、目的。”转变教学思想理念固然可贵,但不能忽视教学内容和知识结构的更新。此外,思政课教学不同与其他的专业课程,教师现场的感染力非常重要,这远非单纯的MOOC所能取代。如果没有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特点就盲目大胆地开展MOOC教学实践,那么不仅不能取得实际效果,而且还会适得其反。

四、结语

高校思政课MOOC教学改革顺应了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但是MOOC在国内仍处于初级阶段,大多数教师对其推广性仍表示怀疑。MOOC作为一种新模式,在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交互冲撞的过程中寻求发展是不可避免的问题。因此,广大的思政课教师要在与时俱进,大胆创新的同时,对MOOC教学保持一个理性的态度,辩证看之,这样才能更好地推进思政课的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赵晓霞. MOOC冲击传统高等教育模式[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3-6-14.

[2]李晓明. MOOC理念打开了一扇创新的大窗户[J].中国教育网络.2013,(1):56.

[3]郭文革.教育的“技术”发展史.[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1.

[4]贾丽民.儒家传统伦理对大学生道德信仰教育的启示.[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6(6):99—102.

[5]梁萍、何云峰. MOOC的教学资源优势及对地方高校教学改革的借鉴[J].中国农业教育,2014(8):25—28.

[6]丁春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及其模式创新研究——思路与对策[J].社科纵横,2011(1):121-124.

作者简介:

张清灵,女,硕士研究生,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社会科学部教师,讲师。

猜你喜欢

思政课教学方式大学生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新时代军校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新形势新挑战新路径探讨
“真”学习: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改进
“小三明治式”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运用
大学生就业趋势
浅谈新型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困境及解决策略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