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017-08-20庄学斌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29期
关键词:高中生历史创新

庄学斌

【摘要】历史代表着对国家的发展史进行总结和回顾。学习好历史不仅仅可以了解国家的发展历程,同样对于每个高中生来说也是锻炼自身素质的一种体现,笔者认为,历史的覆盖面是非常广泛的,在教育模式上不仅仅要回忆过去,同样要懂得加入创新的教学元素。

【关键词】高中生 历史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9-0057-01

伟大的思想家恩格斯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人们通过每一个人追求他自己的、自觉期望的目的而创造自己的历史,却不管这种历史的结局如何,而这许多按不同方向活动的愿望及其对外部世界的各种各样影响所产生的结果,就是历史。”其实这句话的本意来告诉我们,历史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的去更新它的内容,那么当我们把它归纳于教育学当中时,就更加要懂得创新与改革,让我们的体系不断的以新的内容出现,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这门课程,这也是教育工作者的主要职责。

一、从课堂模式出发,让学生懂得解读历史

我们想要教育和改革历史课程这部分,在高中阶段而言,需要做到的其实就是从课程模式出发,让我们的学生真正的了解历史,懂得如何去学习历史,我认为了解历史就是深入到每个阶段当中,且产生一定的思考能力。笔者想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在学习《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课時,以往课程的弊端就是让学生去学习中国历史内容的时候,总是习惯让他们去死记硬背书本上的知识,可是这样带来的结果是学生对这一阶段的历史的探索能力很弱,所在这节课中我们可以提出问题教学,如“三个朝代政治的异同点是什么”,让学生写一个几百字的命题小论文,这样我发现每位同学的思想都是不同的。历史的学习就是让学生真正的去深入到自己的学习模式当中,去寻找这三个阶段政治的理念,从理念当中有感而发。历史是一些实践的回顾,同样他也是在这些事情当中引发一些人对思想的能力,所以我发现学生的答案和角度不同,有些学生认为“夏、商、西周”三个朝代以“礼治国”,也有学生认为政治制度在三个朝代循序渐进,在逐步的成熟起来,其实真正的去了解学生的内在心理,让他们先去了解历史的状况,让他们懂得历史学习的真正含义。学习好历史的目的就是从多方位培养自己,在了解先人的基础下更好的正视自己,经验与教训更加能够体现历史价值。

在以往的教学环境里面,我发现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态度,仅从一些高中生的角度而言,他们更看重成绩,而并非历史本身,当然这也是我们教育当中存在的一个比较大的弊端。其实历史的教学目的在于让大家从以往的实践当中去反思自己,真正的了解祖国的文化和其他国家的发展史。从历史演变而来的思想和一些经验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老师应该让学生主动去了解历史,把自己的课堂模式改变成一种具有思考性和哲学性的课堂。所以创新的教学方法其实就是先从教育本身出发,然后再逐一的把学生带入到这种情景的教育理念中。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让他们了解这一科目的深刻意义。

二、从自主教育方式出发,培养学生独立思维

我们想要上好一节历史课,仅仅需要老师去讲解是远远不够的,培养学生要从自主能力出发,让他们独立去思考历史事件,所以教育要懂得开发高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再思考问题当中成熟起来。比如在中国近代史学习中,讲解“辛亥革命”这一段历史事件的时候,其实我们可以让学生去搜集相关的资料,去评价“辛亥革命”历史事件的影响与我们需要反思的地方,学生间可以分小组去展开演讲,历史老师去评定学生的看法。这样不仅仅可以锻炼我们学生的思考能力,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独立的思考精神,其实当我们深入到历史学习当中时,就会发现这门课程的灵活度非常高,基本上历史所发生的每一件事情都涉及到政治、文化、艺术、人文等各个领域当中。所以教学要懂得运用举一反三的模式为学生呈现出不一样的精彩,让他们主动去开拓自己的思维,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所以课堂当中良性竞争与分组教学其实很有新意,当学生产生好奇心和向上的学习心态时,他们的求知欲就会增加,也会真正的去感兴趣这一科目。

在历史课堂当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独立性是不可忽略的一个元素,让学生在没有任何依赖的前提下找到课程难点,老师要鼓励学生多提问,多去自己探索。在这里笔者想提出一种教学方法,那就是学生提前去预习课程,然后提出历史课本中的疑点,与老师一起展开讨论。我发现只要提前安排好任务或者让学生在课堂节奏下学习就会出现课业负担的现象,我们的学生有时候只是去记住历史题目中的地点、时间、人物等几个要素,却不能够领悟每个历史内容给予的真正含义。所以我们想要提升学生的自主能力,就要让他们走出困境,真正的做到自己寻找、提出问题和解决难点这几个环节。自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老师让学生去独立学习的价值就在于举一反三并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三、运用新媒体、网络平台实现教育目的

21世纪是一个网络年代,在历史教育的途径中也要懂得创新,在教学里面我发现很多对历史感兴趣的同学喜欢去网络平台搜索自己想要的资料,我们可以在一些网站当中看到很优秀的历史评价与相关论文。所以在教育的平台建设中,要随时懂得与时代接轨,比如我们拟定一个课题,如“中国引发鸦片战争的起因”,我们可以建立网络群,根据老师安排去展开讨论,通过多媒体表达自己对鸦片战争的看法,也可以结合当代社会热点产生讨论,这样学生们的创造能力会很强,多媒体是当下非常流行的一个学习平台,课题可以通过多媒体呈现学生作品的展示,我认为这也是一个新的教学层面,通过大家熟悉的媒体平台或者网络资源去呈现自己的见解。

四、从生活出发,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各类历史实践活动

以往我们总是习惯于把历史的教学放在课程当中,其实历史的文化是从各个角度展开的,我认为带领学生去参加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能够帮助他们去理解课程内容,我们可以利用一些业余的寒暑假时间组织大家参加历史文化展览活动,也可以让学生在自主旅游的时候去学习当地的民风特殊与历史。丰富的实践活动也可以是演讲比赛或者是历史感想论文,只要能够锻炼学生学习素养的办法,我们都可以应用在课堂当中,历史的教学是非常灵活的,如果我们仅仅发展历史发展的历程分时间点,用旁白讲解出来,恐怕带来的效果会非常甚微,所以我的建议带领学生自己多看多听,多去感受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兴趣的激发是教学当中非常关键的一部分,历史的演变有太多元素需要人们去了解,同样课程不能够仅仅拘泥于教学,也要从实践出发,从生活当中的各个角度去展开教学,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历史文化。

总的来说,想要提升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就要通过授课形式去改变,我们应当把知识教育变成兴趣教学,主动去了解学生内在的思维与心理,从生活当中启发历史教学,从实践当中感受历史价值,充分的做到学以致用,让学习充满应用与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基于新时代下高中历史有效教学的探讨[J].黄金华.学周刊.2014(05)

[2]论博物馆资源与高中历史教育的结合[J].熊钰.长沙大学学报.2013(06)

[3]谈高中历史备课中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J].刘青.现代教育.2013(04)

[4]历史校本课程的开设与实施[J].傅小玲.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12)

[5]兴趣 克服惰性——浅谈克服学生学习历史惰性的几种方法[J].王喜文.学周刊.2012(02)

猜你喜欢

高中生历史创新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0年7、8期合刊
中国出了本(高中生)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