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数民族预科学生在使用汉语俗语方面的偏误分析

2017-08-20王瑛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29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

王瑛

【摘要】俗语是我国自古以来就存在的,从群众的语言中不断的丰富,而且俗语在我国的运用非常广泛,包含的汉语意思也是多种多样,所以针对少数民族预科的学生来说,学习俗语是非常不错的一种选择,但是在进行俗语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偏误的现象,而这种现象的存在,很容易就会让整个俗语的意思背道而驰,所以文章分析了几种俗语偏误的情况。

【关键词】少数民族 预科学生 俗语偏误

【基金项目】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启动基金项目:XYZY2016YJ007。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9-0038-01

现如今很多的预科语文考试中,俗语的解析占据了一大部分的分数,因此俗语教学是预科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为了了解预科少数民族的学生对俗语的偏误情况,文章通过中国汉语水平考试的动态情况,对俗语偏误的情况进行加深了研究,并且从中发现偏误的情况多样化,主要从词汇、表达、语意理解、语用方式等方面进行讲解,以供参考。

一、词汇弄混

很多时候俗语的内容和其他词汇发生混淆,导致少数民族的学生在俗语使用的过程中,出现歧义,而且词汇发生混淆的偏误在教学中占据了三分之一的地位,比方说望子成龙、珠联璧合等的词语,虽然也经常被在各种场合使用,但是这些只是一些书面性的成语,而非俗语;当然类似“人之初,性本善”这样的话,也只是典籍中出现的语句,并非经常使用的俗语,包括常用语“碰钉子”、歇后语“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常用语“健康第一”、职业道德规范“敬业乐业”等,都只是不常用的简单语句或者祝福的话,但是却被偏误成俗语,所以少数民族的学生对于汉语中的俗语、成语、歇后语等的区别都存在着很大的问题,甚至在写作的过程中,有很多学生希望用俗语提升自己的写作质量,但是结果却因为误用导致写作质量不提反降的情况,这种偏误也是最常见的偏误情况[1]。

二、误用表达方式

俗语的运用语境也是俗语教学中的重点,中国汉语博大精深,俗语的运用同樣是需要相应的语境的,就像早上说“早上好”,晚上说“晚上好”一样,不能够本末倒置,所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语境的使用进行相应的教学,而这种偏误同样占据了大约三分之一的地位,误用表达方式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俗语中字与词的更改,中国汉语博大精深,有很多的同音字或词的存在,所以其中字与词的更改和偏误,会很容易导致整个俗语的意思发生改变,甚至曲解整个句子的意思,比方说“无毒不丈夫”中的“毒”其实真正的写法是“度”,意思是大丈夫就要坦坦荡荡、胸怀宽广,要有度量才对,但是字被更改之后,就变成了似乎不狠一些就不是男人,与古人崇尚的价值观产生了背离;另外,还有误加的情况,也影响了语言的表达能力,比方说,俗语“在家靠父母,在门外靠朋友”中“门”的误加,就偏离了俗语整个的意思,原本意思是当我们出门在外的时候可以寻求朋友的帮助,这个意思是非常广泛的,但是一旦加上“门”,直接整体的意思就发生了改变,所以说这种偏误需要及时进行纠正,降低教学误区,提高少数民族对俗语运用的熟练程度[2]。

三、俗语含义理解偏误

俗语的意义并不是在表面上就能够学会的,因此很多学生只看到了表面,却忽视了内在,这是俗语教学中遇到占有五分之一的偏误,含义的理解是正确使用语境的方法,如果不能够真正的理解俗语的含义,就会导致语境中体现的意义不完全,比方说,我国有一句俗语说的是在喜欢的人眼里,一切都是完美的,也就是“情人眼里出西施”,但是很多的学生会误认为生下来就是有缘的人,这种偏误直接降低了俗语原本的意思,降低了教学效率。

四、语用方式不当

俗语在运用的过程中会出现不符合场景的情况出现,甚至违反了俗语的用法,这种偏误直接占据了15%的比例,比方说俗语“子不教师之错,教不好父之过”,这句话中明明说的是教师和家庭两个方面的教育,但是很多少数民族学生就会出现将其统称为家庭教育的情况,再如俗语“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其实说的是兄弟姐妹之间有什么好处一起分享,有什么困难一起帮忙的意思,可是很多预科生却直接上升到社会素质方面,这样看来,都是学生不理解俗语,并且乱用俗语的情况,甚至有的直接将某些俗语进行了误传。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我国俗语博大精深,文章从词汇弄混、误用表达方式、俗语含义理解偏误以及语用方式不当四方面讲述俗语的偏误情况,教师需要尽力杜绝一切的偏误,真正的做到让我国的俗语能够灵活的运用。

参考文献:

[1]陈睿.基于少数民族预科汉语教学的现代汉语话语标记研究[D].吉林大学,2015.

[2]王江英.对外汉语教学及教材的俗语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
Jiao Ayi| 《娇阿依》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西南少数民族主题人物创作作品选
漫话中国——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谢雱绥宁少数民族村落油画写生作品选
少数民族的服装
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定义的新思考
论少数民族题材油画创作中面临的问题与出路
独特的中国少数民族民居
本 期 导 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