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突发事件的应对机制及法律探讨

2017-08-20李新月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29期
关键词:应对机制突发事件分类

【摘要】近几年,伴随着高校大学生逐年递增的同时,突发事件的发生率也呈现了上升趋势。针对突发事件的发生,各高校急需出台相应的应对机制,切合法律规定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降低突发事件的发生率。

【关键词】突发事件 分类 应对机制 法律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9-0030-02

根据国家统计局和教育部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共有在校大学生2682.3万人,应届大学毕业生795万,普通本专科招生737万人。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在校大学生逐年递增的同时,高校大学生的突发事件也呈现了上升的趋势。突发事件的频发,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严重影响了校园稳定,干扰了正常的教学和校园生活秩序。

一、高校突发事件的含义、特点和分类

(一)突发事件的含义

就目前国内学者对突发事件的研究情况而言,对突发事件的概念并未形成统一的认识,笔者认为高校突发事件主要是指以高校校园为中心的,可能由自然、人为、社会等原因引起的,突然发生,破坏高校的正常的生活秩序,危及学生的身心健康、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的重大事件。

(二)突发事件的特点

(1)突发性。突发事件主要包括学生自杀事件、打架或群殴事件、宿舍火灾事件、交通意外或其他重大恶性事件等。突发事件的发生往往是预料之外突然发生的,它的发生常常使人措手不及,防不胜防。

(2)广泛性。高校是与社会衔接较为紧密的院校,具有广泛性。学校作为社会广泛关注的地点一旦高校发生任何事故,很容易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例如2008年上海商学院火灾事故,虽然是一起意外事件,但是当时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关注。时至今日仍是各高校时时警醒学生的典型案例。

(3)破坏性。破坏性是突发事件的一个重要特点。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的发生,不仅对校园的稳定、学校的经济和学校的整体形象、荣誉造成影响,对学生心理也会造成一定影响,甚至有些突发事件直接危及学生生命安全。

(4)紧迫性。突发事件的发生往往没有任何征兆,是突然发生的不能预见的事件。再加上突发事件的公共性、破坏性等特点,这就要求高校管理者在最短的时间内作出决策,把突发事件的伤害降至最低,在事故未恶化之前做出良好的处理决策,因此突发事件具有紧迫性。

(三)高校突发事件的分类

(1)刑事犯罪类突发事件。就目前大学生的总体教育而言,高校教育主要涉及的是学生的专业课程教育,而专业课程教育之外的法律课程的学习相对欠缺。在大学即使有高校涉及了法律学习的课程,也只是与专业相关的法律课程学习,这就导致了大学生的法律观念淡薄,守法意识不强。刑事犯罪突发事件学生往往存在侥幸心理,类型单一,如故意伤害、盗窃等。

(2)高校管理类突发事件。大学生与中学生不同,他们是年满18周岁的成年人,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如果高校在管理中失当、存在机制缺陷、信息传达不到位,极易引发学生的对抗行为。

(3)自杀自伤类突发事件。近年来,由于大学生学业压力、就业压力、家庭环境、校园环境、人际关系、恋爱关系等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所产生的心理问题主要包括抑郁症、妄想症、精神分裂症、自闭症等。据统计,高校每年的非正常死亡人数约占总数的0.005%-0.007%。

二、高校突发事件的应对机制

(一)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高校要针对本校内部以往经验以及可能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编制相应的应急预案,并发布给全校各职能部。同时要在预案发布后,定期组织全校师生进行演练,从而及时发现应急预案的不足,进行修改,以期预案的可行性、有效性。

(二)建立相应的应急机制。

突发事件往往是突发且无法预测的,为了在突发事件发生后不至于措手不及,高校应当建立相应的应急机制。

(1)成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小组。突发事件的发生往往给高校带来很大影响,不仅影响高校的正常运转,而且会给学校声誉带来一定影响。在此情况下,迅速成立突发事件管理小组,对于应对突发事件具有重要意义。

(2)建立科学有效的信息处理系统。由于现在处于自媒体时代,突发事件发生传播迅速且传播面广,难免会出现信息误传的现象。为了避免突发事件的广泛传播导致的不利后果,高校应当建立一个科学的信息处理系统。全面准确的收集信息,掌握事件的发生发展情况,及时向处理突发事件的管理者提供信息,同时通过校内新闻、广播等正面发声把握舆论导向,减少各界猜疑,避免产生更大的恐慌。

(3)保持与政府和各个新闻媒体的沟通。首先高校突发事件是公共危机事件的组成部分,是政府危机事件管理的一部分延伸,高校应当保持与教育部门的联系,突发事件发生时及时向各教育部门汇报,以保证政府部门的领导和支持。其次保持和新闻媒体的沟通。在自媒体时代离不开公众媒体的引导,公众新闻媒体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力量对舆论引导,公众情绪的牵引起着重要作用。除校内新闻、广播外,高校应及时与各新闻媒体沟通,在突发事件发生期间,正确引导公众情绪,把对学校的不利因素将至最低。

三、对高校突发事件的几点法律探讨

(一)高校是否需要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规定,“对于高校自身原因未尽合理限度范围内的安全保障义务以致造成学生人身、财产伤害时,应当按照一般侵权的原理承担相应的责任。”以及《侵权责任法》第三十七条第二款规定“因第三人的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第三人承担侵权责任;管理人或者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可以看出,出于学校自身的原因造成学生人身、财产损害的那么学校应当承担相应责任,但是对于高校以外的第三人造成的损害,学校只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

(二)是否有必要加强高校法制教育,提高学生法律意识

目前国内高校对于学生的法制教育相对欠缺,极少涉及法律课程的学习,导致现在的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法律知识缺乏的现象。笔者认为高校有必要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学生法治理念和法律常识。在高校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加入专业的法律课程的学习,将法律课程的学习列为大学生的必修课,以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知识,将突发事件的发生率将至最低。

(三)是否需要针对突发事件加强立法

目前我国没有专门针对高校突发事件的立法,高校突发事件的处理只能散见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但是由于突发事情往往特点不一,仅仅一些相关法条并不能涵盖所有的突发事件,导致多数突发事件没有法律支撑。另外,高校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应对、相关负责人的法律责任以及突发事件的机构设置都没有作出明确规定,这就导致在预防和处置高校突发事件时出现了各部门权责不明和相互推诿的现象。

总的来说,针对目前高校的突发事件,我国高校可以学习国外高校处理突发事件的方式方法,全面提高各高校的管理水平,提高學生的法律意识、增强学生面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尽力将高校的突发事件发生率降至最低,建立一个稳定和谐的校园环境。

参考文献:

[1]胡海华.我国高校突发事件应急法律制度评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1,(16).

作者简介:

李新月(1986年12月-),女,汉族,河南省安阳市人,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辅导员,毕业于扬州大学,系法学院法律硕士(法学)研究生。

猜你喜欢

应对机制突发事件分类
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处置及应对策略
按需分类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
说说分类那些事
构建普通高中校园突发事件应对机制的探究
自媒体环境下高校舆论危机事件应对机制分析
校园突发性暴力事件的应对机制研究
分析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面临的新问题及其法律应对机制
给塑料分分类吧
收益共享—回购联合契约下应对突发事件的供应链协调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