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活动区的指导在幼儿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2017-08-20关玉敏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29期
关键词:标牌活动区规则

关玉敏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9-0022-02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地把“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作为幼儿园工作的原则提出,这一原则表明创设环境对幼儿园整体改革影响之重要。我们认为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幼儿活动是因村施教,全面提高幼儿素质的重要途径。我们的实践与探讨如下:

一、建立科学的活动区规则

我们建立活动区规则之一是进区人数,每个活动区最多只容纳5人,娃娃家、大积木积塑区在地毯边印有五双小鞋印,鞋摆满了,意味着该区人数已满,其它区域分别挂有颜色、形状各异的小标牌,入区时带上标牌,出区时摘下标牌,如标牌已被带满,则该区暂不接纳新人。

规则之二是取放材料物品规则,我们选则了色彩鲜艳的红、黄、蓝、绿四种颜色的塑料筐,整齐摆放在玩具柜中。幼儿用过材料后按照颜色放回原处。如剪刀放在红筐里,油画棒放在蓝筐里,摆放整齐的图书及各类材料似乎也在暗示幼儿用完后要放回原处。

规则之三是同伴间要友爱谦让,不许大声讲话,对于谦让者教师及时鼓励,并在评比栏中将他的“小飞机”飞高一格。

二、注重幼儿需求及教育目标的体现,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设置活动区的目的,在于促进幼儿各种潜在能力的发展,较好实现教育目标。如果教师不掌握幼儿在活动区活动的情况,教育目标就不能落实到每个孩子身上,更谈不上因材实教。因此,为了解幼儿园发展状况及幼儿需要,我们为每名幼儿准备了自动手戳,每天每个区都放有画好格子的卡片,幼儿进区活动时用自己的戳子在卡片上印章,教师每两周做一次统计,从而使我们能够及时了解每个活动区的使用频率,了解幼儿是否进入某区,有无偏区现象,进区之后持续多长时间,从中也及时了解该区是否符合孩子的兴趣及参与情况,如2012年3月份活动区活动使用频次见表一:

从表一可看出,男、女孩选择活动区活动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那些对幼儿发展有影响作用而恰被幼儿兴趣所忽视的区域,需要教师积极的诱导,才能使幼儿获得全面发展。为此我们及时了解原因,对活动区材料进行了及时调整。如美工区增添了各种动物类、交通工具类图片等,深受男孩喜欢,我们还有意识地引导偏区幼儿积极参与各区活动,平衡了各区使用频率,促进了幼儿全面发展。4月份幼儿活动区使用频次见表二:

从表二可看出4月份各区使用频率较为平衡,可见在教师有针对性的积极引导下,调动了幼儿参与各区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为较好地实现教育目标提供了保证。

活动区是幼儿活动极好的天地,它能够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只有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幼儿才能在动手、动脑、动口的操作中发展探索精神,培养交往能力、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才能使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我们还将不断探索,进一步总结经验,为全面提高幼儿素质做出我们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張虹、张明炯、韩康倩,幼儿教育,2016.1-12.幼儿教育编辑部出版

猜你喜欢

标牌活动区规则
暑假打工记
打工记
打工记
各年龄段科学活动区活动内容案例
本土风俗文化资源在幼儿活动区游戏中的应用
浅谈幼儿园活动区创设的策略
让规则不规则
不如吃茶去
标牌如画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