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素质能力评价模型

2017-08-20鲁慧民宁静峰汤淼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29期
关键词:评价模型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

鲁慧民 宁静峰 汤淼

【摘要】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素质能力的评价具有不确定性、模糊性以及高校学生的特殊性。本文在分析应用型高校学生创新创业人才质量标准的基础上,采用基础系统、智能系统、动力系统、实现系统和保障系统“五位一体”方法,构建了创新创业人才素质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量化,采用模糊理论建立数学模型来对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进行测评,从而增强高校创新创业人才素质评价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 创新创业 人才培养 评价模型

【基金项目】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2016年度高教科研一般课题(编号:JGJX2016D61);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重点课题(编號:ZD16028);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2017年度高教科研重点课题(编号:JGJX2017C28);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课题: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工科专业建设持续改进路径研究-以软件工程为例。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9-0010-02

2015年5月4日,国办发〔2015〕36号《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使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成为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创新创业教育应融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1],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2]。应用型高校素质能力评价指标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模糊性和高校学生创新活动的特殊性,目前高校对创新创业人才素质能力的评价大多数只通过理论或实践考核来体现[3],未充分考虑学生创新创业的综合素质能力,主要表现在:

1.创新创业人才素质能力评价体系不够系统全面。大部分院校所采用的评价指标往往依托传统的人才评价标准,以考查学生知识储备的水平和掌握的程度以及实践实验能力为主,对于学生创新创业素质能力考核及评价过于薄弱;另外注重培养结果的考核而忽视对学生培养过程、学生个性及发展性的考核,注重学生智商考核而忽视情商以及康商(身体健康情况)的考核,未形成系统全面的学生创新创业素质能力评价体系。

2.创新创业素质能力评价人为干预情况较多。创新创业素质能力的评价往往由人工实现,数据采集和分析存在着人为因素的干扰,很难把握高校学生创新创业动态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导致评价的可信度降低。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既需要建立培养质量标准、目标和培养体系,更需要建立科学合理、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能力和创业热情的素质能力评价指标体系[4]。以评价结果作为反馈,对培养质量标准和目标以及培养方法进行持续改进,逐步实现构建具有动态正反馈的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模式。本文在分析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和高校教育规律的基础上,系统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能力指标体系,通过对创新创业素质指标进行量化,以模糊理论建立数学模型来对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进行测评,从而增强该评价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一、创新创业人才质量标准

应用型高校培养社会需求的具有一定成长力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和管理者,应用型高校素质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于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基础之上,质量标准是培养的目标和方向[5],本文基于“智商、情商、康商”三商融合,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划分为基础系统、智能系统、动力系统、实现系统和保障系统,从知识要素、思维要素、个性要素、能力要素和生理要素五个方面体现学生创新创业能力[6]:

1.知识要素。知识要素体现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实践能力知识,是实现创业的基本知识要求,要能够满足行业需求,支撑创新的理论体系以及学科前沿知识和交叉知识等,同时还要掌握人文社科知识和方法论。

2.思维要素。思维是学生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的创新性或创造性思维活动,主要包括逻辑思维、逆向思维、联想思维、发散思维和类比思维等,创新创业思维要素体现在利用综合思维将已有的知识、经验等进行重新构建,用以解决问题或产生新的思路和方法,从而用新的认知模式来发现事物内在的本质和规律。

3.个性要素。创新创业活动具有明显的自觉性和能动性等个性化特征,由于学生的个人爱好和兴趣的不同,对创新创业的内容和方式会造成较大的影响。兴趣爱好是创新创业的内在驱动力和源泉,因此求知欲望、好奇心、质疑性以及爱好等素质要素对创新创业结果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4.能力要素。主要包括洞察力、推理能力、团队合作、执著性、预测力、执行力等,能力要素对创新创业活动具有重要的推动力,直接影响创新创业的水平和层次,是维持该项活动有效执行的必要素质要求。

5.生理要素。健康的心理和身体是创新创业活动得以持续开展的保障,良好的心理和身体素质对创新创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开展该项活动的前提和基础。

二、评价指标体系及量化

1.评价指标体系。借鉴CBE(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模式中的能力本位教育思想,应用DACUM(Developing a Curriculum)能力分析方法,立足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教育特点,构建创新创业能力图表[7],在此基础上构建创新创业人才素质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素质要素、评价指标、难易程度和评价标准。

2.评价指标量化。通过调研分析、调查问卷以及学生访谈,测试验证等方法,将创新创业素质能力评价体系指标进行量化。

三、素质能力评价模型构建

对评价指标进行量化,采用模糊数学理论,依据评价体系中各项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构建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能力评价模型。

第一步:构建因素集;第一层因素集为u={u1,u2,u3,u4,u5},其中u1为知识要素,u2为思维要素,u3为个性要素,u4为能力要素,u5为生理要素;第二层因素集为u1={u11,u12,u13,…,u1n},其中u11为专业知识,u12为前沿知识,…;u2={u21,u22,u23,…,u2n},其中u21为发散思维,u22为逻辑思维,…u3={u31,u32,u33,…,u3n},其中u31为好奇心,u32为求知欲,…;u4={u41,u42,u43,…,u4n},其中u41为洞察力,u42为团队合作,…;u5={u51,u52,u53,…,u5n},其中u51为心理健康,u52为健康体魄。第二步:建立评价集;将评价结果划分为若干个评价等级,评价等级划分的越详细评价的结果越准确,但计算复杂度越高。本文将评价结果划分为5个等级:V={V1,V2,V3,V4,V5}:,其中V1:优,V2:良,V3:中,V4:差,V5:低。第三步:确定权重;C={C1,C2,C3,C4,C5}。第四步:单因素模糊评价;

K1=■E1iV1ijC1,其中i=1,2,3…n;j=1,2,3,4,5

K2=■E2iV2ijC2,其中i=1,2,3…n;j=1,2,3,4,5

K3=■E3iV3ijC3,其中i=1,2,3…n;j=1,2,3,4,5

K4=■E4iV4ijC4,其中i=1,2,3…n;j=1,2,3,4,5

K5=■E5iV5ijC5,其中i=1,2,3…n;j=1,2,3,4,5

第五步:綜合评价模型的建立;首先确定各因素评价等级的隶属度。隶属度体现事物的隶属程度,将经典集的特征函数的值域{0, 1}扩展到闭区间[0, 1]。其次确定各素质能力评价指标的权重A和模糊矩阵R,然后根据模糊算子进行计算,得到综合评价集B;

B=A·R=(a1,a2,…,an)·r■ r■ … r■ r■ r■ … r■… … … …r■ r■ … r■=(b■,b■,…,b■)。第六步:模糊向量清晰化;计算结果B是模糊向量,不能直接确定素质能力评价指标的评价等级,必须进行反模糊化进行等级的明确。采用重心法进行清晰化,公式为

M=■,式中u■为各评价因素在评价集中的数值。最后将评价结果与评价等级对应关系:若评价结果100≥u■≥90,则评级等级为优,若90>u■≥80,则评价结果为良,以此类推,将评价结果对应到“优、良、中、差、低”5个等级。

四、验证与结论

选取应届毕业生和往届毕业生40名学生,通过调查问卷、实际调研和访谈等措施,建立指标体系进行数据分析,并与学生实际的创新创业情况进行对比,采用李克特五分量法对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能力进行评估分析,五分量包括“不明确”、“有点符合”、“基本符合”、“大部分符合”、“完全符合”五种情况,分析结果表明:评价结果在基本符合以上的达到80%以上,说明系统具有较好的评价效果。

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素质能力的评价具有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并且高校学生具有本身的特殊性,在质量标准和培养目标的基础上,采用模糊数学理论构建评价模型,对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能力进行测评,能够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能力,能够比较正确地评价学生的整体创新创业能力和个体的创新创业素质,在指标因素的设定和权重赋值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设置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以满足高校对学生创新创业素质能力评价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卢旭东,李家华.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0,(12):9-11.

[2]柴葳.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N].中国教育报,2015-6-3,(1).

[3]刘扬,孔繁士.高校创新人才评价机制探索[J].科技管理研究,2013,(15):77-79.

[4]艾军,邹金成,邹婷媛. 行业特色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与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4,(10):45-47.

[5]易红.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N].中国教育报,2015-6-16,(3).

[6]廖志豪.基于素质模型的高校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1012:89-97.

[7]鲁慧民,汤淼,刘刚.CBE/DACUM模式在工程类专业实践教育体系构建中的应用[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4,35(3):61-62.

作者简介:

鲁慧民(1972-),女,吉林长春人,长春工业大学教师,副教授,博士后,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教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猜你喜欢

评价模型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
基于学业质量的增值性评价系统的分析与构建
机械工程专业石油装备方向认识实习实践的思考与探索
基于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风险评价模型构建
应用型高校商科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探析
基于熵权法的西安市外向型经济发展综合评价研究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