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粮食”时代的变革
——粮食云设计思路

2017-08-17崔鹏飞

中国粮食经济 2017年8期
关键词:储备粮粮库粮食

文/崔鹏飞

“互联网+粮食”时代的变革
——粮食云设计思路

文/崔鹏飞

粮食行业作为我国的一大传统行业,目前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相对滞后。近年来粮食部门认识到了信息化建设是促进粮食行业发展的强大动力,积极开展了“国家粮食平台建设”、“省级粮食管理平台建设”和“粮库智能化升级改造”等信息化项目,以提高粮食宏观调控精准性、粮食行政管理效率、服务粮食行业和社会大众,掀起了“互联网+粮食”的时代变革。

在“互联网+粮食”时代,如何贴合粮食行业实际需求、建设一套“实用、管用、好用”的应用系统是各级粮食行政管理单位、粮库企业和信息化厂商们目前正在积极探索、相互论证的首要问题。目前粮食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典型问题有 :“发展不平衡,建设不规范,标准不统一”、“可复制性不强,与业务结合不紧密”。另外,各省粮食行业信息化建设中还存在:“僵化的I T架构与业务灵活性需求之间的矛盾”、“单体式孤立系统与业务协同性需求之间的矛盾”。针对这些问题和矛盾,怡和祥云集合青海粮食信息化建设经验,提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即:“自上而下”,以国家标准规范为指引;“自下而上”,紧密贴合用户实际业务需求;以“云计算+微服务”为支撑,实现“软件定义粮食(S o f t w a r e d e f i n e d g r a i n)”。

本文将从基于“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云计算支撑”的粮食云解决方案,从业务、服务、应用三个层面详细介绍粮食云的具体设计思路。

业务:信息化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粮食业务活动是一切信息化系统建设的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信息化建设最基础的作用就是将原来由人来实现的业务通过信息系统来实现。因此,粮食信息系统的设计必须从业务出发,梳理信息化所要覆盖的每一项业务活动,这样才能保证信息化与业务的紧密结合、避免信息化与业务两张皮的现象。

在梳理业务活动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从大到小、从宏观业务领域到具体业务活动”的梳理方式,将整个粮食业务划分成四大业务领域:战略决策类业务域、粮食管理类业务域、储备作业类业务域及政务支持类业务域;再进一步将每一个大的业务域进行细分,划分业务子域,例如:粮食管理类业务域可细分成调控管理业务子域、储备管理业务子域、监督管理业务子域、财务管理业务子域、行业管理业务子域、质量管理业务子域;业务子域仍然可以进一部细分成具体的业务活动,例如:储备管理业务子域包含了储备政策制度下发、仓储管理职能、地方储备粮安全、仓储设施的新建、地方储备粮规模计划、地方储备粮轮换计划、仓储设施的维修、仓储安全、中央储备粮资质初审九项业务活动。

服务:完成每项业务的信息化并建立标准

怡和祥云梳理出来的每一项业务活动都可以在云平台上固化成一个服务,服务的定义了一段业务逻辑完整、业务边界清晰、具备一定通用性、可以再一定业务场景下进行共享使用的最小业务单元。

服务在云平台上实现全生命周期标准化管理:“设计→开发→发布→部署→管理→分析”。

1.在服务的设计、开发阶段,紧密贴合业务需求,并且按照国家标准规范和地方特色定义业务逻辑、数据标准和接口标准,从粮食云的最底层实现了建设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并且具备可复制、推广的能力。

2.在发布、部署阶段,能够快速释放服务能力,支持各应用系统和外部第三方系统(例如:国家平台、各地农发行信息系统等)灵活调用,实现了业务数据的互联互通、实时共享。

3.在管理和分析阶段,可以准确地统计每个服务被调用情况,并且一旦服务对应的业务单元发生变化,此服务可以重新设计、开发,在实现循环优化的同时不影响其他应用系统的正常使用。

应用:通过服务拼装快速定制并紧密贴合业务

应用系统中,完整的业务流程可以通过一系列“服务”灵活拼装实现,并保持业务流程的柔性,能够快速响应业务流程变更。例如,地方储备粮油轮换监管过程中:粮库提交申请,由储备处核实粮情后下达轮换计划;粮库按轮换计划签订粮食采销合同、完成粮食出入库;接下来,检防所或质检站对轮入的粮食进行取样、化验,若质量合格则轮换任务完成,若质量不合格则由监督检查处展开行政执法监督。

此流程中的每一个业务活动都通过相对应的服务灵活编排、快速实现,并且密切贴合实际业务需求,实现跨单位、跨部门的业务协同。

小结

在粮食云的设计设计过程中,应从“业务、服务、应用”三个层面展开,结合云计算技术建设贴合业务、标准统一、互联互通、柔性架构的系统应用。

作者单位:怡和祥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储备粮粮库粮食
珍惜粮食
黑龙江省省级储备粮管理办法
珍惜粮食 从我做起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书法欣赏
绥化市粮食局 强化地方储备粮管理
粮库竣工
粮库里的机器人
我的粮食梦
智能化粮库现场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