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数民族教育投资与地区经济增长问题探讨

2017-08-17姚颖君

经济研究导刊 2017年22期
关键词:生产总值少数民族检验

姚颖君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西安 710100)

少数民族教育投资与地区经济增长问题探讨

姚颖君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西安 710100)

简要分析目前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现状,并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从多个方面对教育投资与地区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详细分析与探讨,并提出基于市场运行机制下政府工作的优化策略,以期能够有效促进少数民族教育发展,为地区经济繁荣发展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少数民族;教育投资;地区经济发展;实证分析;策略探讨

引言

教育投资指一切投入到教育活动中的人力、财力、物力资源,是一个国家教育事业发展情况和国民素质水平的综合体现。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纷纷将教育投资作为促进本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源动力。20世纪50年代,舒尔茨提出“人力资本论”,系统化地分析了教育投资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他认为,贫穷国家经济落后的根本原因在于缺少足够优质的人力资源而不是物质资源,而教育是提高一个国家人力资源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途径。在当今激烈的国际化竞争环境下,我国要想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唯有加大少数民族教育投资力度,不断促进人力资源的形成,从而为社会整体的经济发展提供优质的人才储备。

一、少数民族教育投资情况

自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以来,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升,社会各界对教育事业的发展也越发关注。随着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数量的逐渐增长,用于学校内部的资金投入也越来越多,整体上呈现出平稳增长的趋势。2008年,政府财政部门用于少数民族教育支出的增长率达最高值,随后逐年下降,这与全国大范围的经济改革有很大的关系。

财政用于教育支出增长率图

二、少数民族教育投资与地区经济增长关系分析

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收集了内蒙地区近年来生产总值与教育支出的数据,通过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法来对少数民族教育投资与地区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在时间在时间序列情形下,Granger因果关系将经济变量X、Y定义为:若X有助于解释Y即将发生的变化,则可认为X是Y的Granger原因。下面将取内蒙古地区国内生产总值(GDP)与教育财政支(I)出两个变量的滞后值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一)I是否是GDP的原因

首先,将当前的GDP对滞后GDP进行回归分析,该分析不包含滞后的教育财政支出(见下页表1)。

其次,对包含滞后的财政教育支出进行回归分析,该回归是一个非约束性的回归(见下页表2)。

表1 GDP回归结果

表2 包含教育财政支出回归

最后,检验假设,进行F检验:

F(3,25)=3.00,因为F>F(3,25),拒绝H0,故认为教育投资(I)是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原因。

(二)GDP是否是I的原因

首先,将当前内蒙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对所有的滞后教育投资支出项目进行回归分析,同样地,也不包括滞后的GDP变量(见表3)。

其次,对含有滞后的GDP进行无约束回归分析(见表4)。

表3 教育投资支出回归结果

最后,检验假设,进行F检验:

由于F(3,25)=3.01,因为F>F(3,25),拒绝H0,故我们可以认为国内生产总值是教育投资的原因。

三、内蒙古自治区GDP对教育支出的影响

(一)选择合适的模型

根据散点图来判断两个变量存在的关系,选择判断系数R2最大的方程作为最佳模型,不难确定R2=0.996,故我们可以选择下面这种回归模型:

Y=α+βX+μi

其中,Y表示在教育方面的财政支出,X则表示内蒙古自治区的国内生产总值。为了充分确保回归模型的正确性和可实施性,我们还利用收集到的数据来对模型的异方差性进行了检验,判断其是否存在着自相关。

(二)怀特检验

通常情况下,检验异方差性主要是采用怀特检验法,可考虑以下模型:

Yi=β+β2Xi+μi

其中,Yi代表国内生产总值,Xi代表教育财政支出。

得出:Y赞=-5.34+0.026X赞

做辅助回归:u赞2i=α1+α2Xi+α3X2i+vi

得出:u赞2i=0.69+0.019Xi+0.0051X2i

(0.56)(26.7)(9.70)

D.W=1.696,R2=0.996,F=8 073.78

以上检验成果证明,该回归模型没有异方差性。

四、少数民族教育投资与地区经济增长问题的宏观经济政策

(一)政府应加大教育投资力度

通过实证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少数民族教育投资对促进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意义。经济增长与当地环境资源、产业结构、资本等多方面的综合因素有关。其中,资本主要包括人力、财力、技术创新等,在外界资源一定的情况下,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很大一部分程度上取决于人力资本。因此,政府应高度重视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的问题,加大教育资金的投入力度,努力缩小与经济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以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

(二)制定互利共赢的教育投资制度

学校应从当地经济发展实际需求出发,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既能有效减轻政府的投资压力,也能满足企业用人单位的发展需求。因此,学校应积极拓宽与企业的合作渠道,不断创新教学管理方式,建立校企合作学校。当地政府也可以适当借鉴发达地区的教育发展经验,制定一种适用于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投资制度,实现教育投资与地区经济增长双赢的良性循环发展局面。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上述实证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少数民族教育投资与地区经济发展两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教育投资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而经济发展则是教育投资的基础。因此,少数民族地方政府应积极加大对教育投资的力度,提升教育质量,培养出适合地区经济发展需求的优秀民族人才,实现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互利共赢的良性发展局面,从而有效提高我国的综合实力水平。

[1]冯莉.对教育投资水平和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3,(7).

[2]李琼.高等教育投资对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外溢效应研究[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3,(1).

[责任编辑 吴高君]

G812.7

A

1673-291X(2017)22-0052-02

2017-03-02

姚颖君(1984-),女,陕西西安人,助理研究员,从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教育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生产总值少数民族检验
苯中水分的检验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少数民族的服装
什么将取代国内生产总值?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关于锅炉检验的探讨
小议离子的检验与共存
2014年GDP首破60万亿
期末综合复习测试卷
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两个“翻一番”怎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