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资源环境的经济承载力研究

2017-08-17徐子

经济研究导刊 2017年22期
关键词:承载力安徽区域

徐子

(西安翻译学院,西安 710105)

区域资源环境的经济承载力研究

(西安翻译学院,西安 710105)

为加快经济和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以经济承载力、环境承载力等理论作为基础,结合区域资源环境下的经济承载力内涵和承载力模型研究现状,利用熵值法对安徽2014年的经济承载力进行评价,从而提出相关的发展对策和建议。

区域资源;经济承载力;熵值法

一、区域资源环境经济承载力的内涵

承载力,是指在限定的条件下承载物所能够承受的能力。因此,要理解区域环境经济承载力问题。首先,要厘清承载力、被承载物之间的关系;其次,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理论,指出资源环境的经济承载力就是在资源持续供给和环境长期容纳量的基础上所具有的经济增长能力。而从两者的关系来看,经济增长通常是被承载的对象,而资源环境则被看成是承载物。对于资源环境的经济承载能力理论,其首先是基于经济、环境和资源三个系统之间的关系出发。而对于三者之间的关系,赫尔曼·E.戴利认为,自然界是一个封闭、有限和非增长的闭环系统。因此,经济系统的强大是依赖于资源和环境两个系统。由此,在不扰乱环境和资源系统的前提下,加强对资源环境经济承载力的研究是实现经济、环境和资源科学发展的关键。笔者认为,所谓的区域资源环境经济承载力,就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确保合理开发的前提下,资源环境可容纳的最大的经济社会总量。

二、资源环境的经济承载力模型研究现状

图1 生态系统与经济承载的关系

关于资源环境和经济承载之间的关系,周婷(2008)在其发表的论文中提出了Z模型,具体(见图1)。

在该影响机理中,周婷首先认为区域经济是开放型的,从而使得不同的区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区际联系。因此,通过区域之间的贸易,然后对系统内的资源供给产生影响。而在这个影响中,还包括了环境的跨区域的影响。因此,借鉴福格特的人口承载力模型,可以用公式(1)来表示资源哈宁和经济承载力之间的关系。

其中,C表示经济承载能力;R表示在一定区域内的经济增长所需要的各类资源总量;E表示环境阻力。

由此,通过上述的分析模型可以看出,要提高经济的承载能力,与资源供给总量和环境阻力有着很大的关系,并通过三者之间的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环境和资源三者之间的协调发展。

李爽(2015)在其发表的论文中,运用空间状态法构建了资源、环境和社会活动三者之前的三维坐标体系,具体(见下页图2)。

而在下页图2中,不同的A、B等点表示在该空间区域内的不同状态的承载点。如承载力低于A点,则表示人类活动低于环境和资源的承载力,还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而如果高于A点,则表明经济增长已经超过了环境所能够承载的能力。

图2 环境—资源—活动关系

资源环境经济承载力评价指标选取

而无论是Z模型,还是李爽提出的三维空间模型,其都 引入资源环境承载力对经济、环境和资源进行了评价,只是在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的选取方面有着不同的研究方向。

三、评价指标与方法的选取

为进一步评价经济、资源和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笔者提出采用熵值法对其进行综合评价。

(一)评价指标选取

考虑到影响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很多,本文借助Z模型的分析,将评价指标分为经济、人口、环境、资源四个方面就经济承载力进行评价,具体指标(如上页表所示)。

(二)评价方法——熵值法

熵值法是通过计算某指标的信息熵,从而根据指标的相对变化程度来判断该指标的权重。具体计算步骤为:

1.无量纲处理,得到规格化矩阵

2.将指标同度量化,从而得到第j项指标下的第i个指标的权重

3.计算熵值

4.计算第j项目指标的差异性系数

5.定义权数

6.计算环境资源承载力

四、资源环境的经济承载力评价实证

为验证上述评价方法的可行性,笔者选取2014年的安徽相关经济发展信息,全部数据来源于2014年的统计年鉴和信息公报。通过评价和计算,可以得到的统计评价结果图(如图3所示)。

通过上述的结果可以看出,安徽在资源环境的经济承载力方面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以合肥、宣城、安庆、黄山、芜湖;二类是以马鞍山、滁州、阜阳等为主;三类是以淮南、淮北为主。如淮南、淮北等是安徽重要的煤炭产地,因此其资源环境的经济力承载力低。

图3 安徽资源环境的经济承载力系数

五、结论

通过上述的结果可以看出,经济承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资源和环境,要加快经济的快速发展,就必须提高资源的合理利用,并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因此,在接下来的发展中,安徽要保持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加快环境污染治理,减少污染排放,这样才能提高经济承载力系数,加快安徽快速发展。

[1]雷勋平,邱广华.基于熵权TOPSIS模型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实证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16,(1):314-323.

[2]周婷,邓玲.区域资源环境的经济承载力[J].求索,2008,(1):4-7.

[3]李爽,刘梅香.西部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与经济增长协调度分析——以陕西省为例[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5,(5):46-53.

[责任编辑 吴高君]

F062.1

A

1673-291X(2017)22-0043-03

2017-02-20

徐子(1989-),女,安徽阜阳人,助教,硕士研究生,从事资源环境经济及消费经济研究。

猜你喜欢

承载力安徽区域
《安徽记事》
高邮市水环境承载力分析
分割区域
内置加劲环T型管节点抗冲击承载力计算
超大断面隧道初期支护承载力学特性及形变研究
安徽:种子田去杂保纯促增收
听说你低估了一辆车的承载力
区域发展篇
2012年高考安徽压轴题的困惑与探索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