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梗死DSA诊断及介入取栓治疗效果研究

2017-08-07陈晓声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7年4期
关键词:栓塞溶栓导管

陈晓声

(山东省威海市立医院介入科,山东威海264200)

脑梗死DSA诊断及介入取栓治疗效果研究

陈晓声

(山东省威海市立医院介入科,山东威海264200)

目的:探讨DSA诊断及引导介入取栓治疗对脑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就诊的16例脑梗死患者,均行DSA检查,并在DSA引导下介入取栓,观察患者的DSA诊断情况、介入取栓治疗后血管通畅率、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及3个月mRS预后评分。结果:DSA诊断准确率100%,介入取栓治疗后血管通畅率达93.75%(15/16),治疗后NIHSS评分(4.95±0.87)分,GCS评分(13.54±1.06)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均P<0.05)。3个月随访mRS预后评分(1.56±0.11)分,显示患者预后佳。结论:DSA对脑梗死诊断准确率高,DSA引导下介入取栓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脑梗塞;介入放射学

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病,起病急、病情重,治疗不及时可导致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性后遗症,致残、致死率高,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和生活质量[1-2]。因此,采取有效手段早期准确诊断及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DSA引导下血管内介入取栓术在临床得到推广,为进一步证实其临床应用价值,现选取2015年6月到2016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16例脑梗死患者进行诊治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16例中,男9例,女7例;年龄45~73岁,平均(55.68±3.04)岁;心源性脑梗死8例,非心源性脑梗死3例,栓子来源不明性脑梗死5例。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3-4]①均为典型病例,均符合脑梗死诊断标准,发病至介入治疗时间<6 h。②无血管对比剂过敏史。③排除严重肝肾及心肺脏器功能紊乱者。④排除脑部肿瘤性疾病者。⑤排除血液系统疾病、凝血功能障碍者。⑥均自愿参与、配合研究,无失访人员,并签署同意书。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3 仪器与方法采用Philips悬臂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FD-20)行DSA检查。患者取平卧位,常规消毒处理,0.5%利多卡因局部麻醉。手触患者腹股沟股动脉搏动区域行股动脉穿刺,将5F动脉导管鞘于股动脉穿刺处置入,经导管注入肝素抗凝。采用猪尾导管行主动脉弓造影,用5F Cobra导管行颈部动脉及颅内动脉血管造影。导管尾端连接压力注射器,注入碘比醇对比剂。各连接处应及时排气,避免气栓形成。DSA造影确认栓塞部位后,置入微导丝,微导丝引导下于栓塞部位置入Rebar-18微导管,确认微导管穿过栓塞部位达栓塞远心端。沿微导管于栓塞处放置Solitaire支架,回撤微导管,使Solitaire支架自然展开。后回撤支架于导管内,负压吸引下撤出支架及导管。

1.4 观察指标DSA诊断情况、治疗后血管通畅率、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治疗前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及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预后评分。

1.5 疗效评价[5]①治疗后血管通畅率判断根据改良脑梗死溶栓分级(modified thrombolysis in cerebral infarction,mTICI)标准:0级,无血流灌注;1级,闭塞段仅有极微量的血流灌注;2a级,前向血流部分灌注下游缺血区,灌注量小于下游缺血区一半;2b级,前向血流部分灌注下游缺血区,灌注量大于下游缺血区一半;3级,下游缺血区被前向血流完全灌注。血管通畅失败为0~1级;血管部分通畅为2a,2b级;血管完全通畅为3级。②采用NIHSS评价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评价患者的意识(①评价意识水平状态;②询问年龄、日期等意识水平问题;③给予睁闭眼、非瘫痪侧握拳松开意识水平指令)、凝视、视野、面瘫、上肢运动、下肢运动、肢体共济失调、感觉、语言、构音障碍及忽视症等。NIHSS评分与神经功能水平呈负相关,评分越高,机体功能越差。③评分采用GCS评估患者昏迷指数,包括睁眼反应、语言反应及肢体运动等,共15分,评分8分即为昏迷状态。④采用mRS评价患者3个月预后情况。0分,症状轻微,活动不受限制;1分,存在不明显残疾的症状,可自主完成日常工作及生活事项;2分,存在轻度残疾,可自主处理生活事项,但日常工作无法完成;3分,中度残疾,无法自主完成工作及生活事项,但可独立行走;4分,重度残疾,各项自主活动均无法进行,需专人看护;5分,大小便失禁、卧床不起;6分,死亡。

1.6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治疗前后NIHSS评分、GCS评分、3个月mRS预后评分等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诊断准确率及血管通畅率等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DSA诊断情况16例均行DSA检查,均准确显示栓塞动脉,准确率100%。其中大脑中动脉及分支闭塞确诊10例,大脑前动脉及分支闭塞确诊4例,大脑后交通动脉及分支闭塞确诊2例。

2.2 介入取栓治疗后血管通畅率16例经介入取栓治疗后,血管完全通畅10例(62.50%),部分通畅5例(31.25%),通畅失败1例(6.25%),血管通畅率为93.75%(15/16)(图1)。

2.3 治疗前后NIHSS、GCS评分、3个月mRS预后评分情况治疗后NIHSS评分(4.95±0.87)分、GCS评分(13.54±1.06)分,均得到显著改善(均P<0.05)(表1)。3个月后随访,mRS预后评分(1.56±0.11)分,患者基本恢复患病前状态。

表1 治疗前后NIHSS及GCS评分比较(分,±s)

表1 治疗前后NIHSS及GCS评分比较(分,±s)

注:NIH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GCS,格拉斯哥昏迷量表。

时间NIHSS评分GCS评分治疗前16.02±1.58 9.25±0.68治疗后4.95±0.87 13.54±1.06 t值24.550 13.626 P值0.000 0.000

3 讨论

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功能障碍性疾病。心脏病是导致脑梗死的主要病因,其中房颤是发生心源性脑梗死的基础性疾病[6]。临床机体气、固、液等异常栓子形成,随血液循环进入脑部动脉或脑供血动脉,诱发血管急性闭塞、血流中断,导致脑组织局部缺血缺氧,局部出现功能障碍,形成脑梗死[7]。DSA可诊断脑梗死较小血管的栓塞,对狭窄范围判断精确,且价格低,易接受性强[8-9],在临床中较常用。临床对脑梗死的有效治疗主要是早期诊断及时疏通血管闭塞段,避免周围脑组织缺血坏死,挽救缺血半暗带内尚存神经功能的神经细胞。目前对脑梗死,临床公认的治疗方法即发病3 h时间窗内动静脉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治疗[10]。但因其时间窗的限制较严格,超时间窗治疗效果欠佳。近年来,血管内介入取栓技术的临床应用,为脑梗死治疗提供了新思路。血管内介入取栓治疗的时间窗较长,适用于脑部各部位血管栓塞,取栓彻底,降低了栓子脱落后再栓塞的风险[11]。

本组16例经DSA诊断及其引导下介入取栓治疗,诊断准确率100%,明确显示DSA在脑梗死临床诊断中的优势及应用价值。治疗后血管通畅率达93.75%,有效达到疏通血管的目的,为挽救栓塞部位脑组织功能提供基础。治疗后NIHSS评分(4.95±0.87)分、GCS评分(13.54±1.06)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mRS预后评分为(1.56±0.11)分,说明预后佳,日常生活及工作未受太大影响。

马朝晖等[12]对机械取栓及动脉溶栓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比较,研究显示机械取栓患者,穿刺再通时间短(30min),血管再通率高(91.2%),治疗出血率低(21.7%),死亡率低(16.6%),大脑中动脉死亡率低(2.5%),得出机械取栓时间窗宽裕、血管通畅率高、预后佳。本研究与其一致性高。本研究纳入病例少,未行对比治疗观察,有待进一步提升研究可信度。

综上所述,对临床出现头痛、失语、抽搐、感觉意识障碍等脑梗死预警症状者,应及时给予DSA诊断及其引导下介入取栓治疗,以提高血管通畅率、改善神经功能等预后。DSA诊断及其引导下介入取栓治疗脑梗死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图1 女,64岁,心源性脑梗死图1a术前DSA示左侧大脑中动脉起始段血管完全闭塞(箭头)图1b术后DSA示左侧大脑中动脉起始段血管完全通畅(箭头)

[1]赵溶冰,宋来军,邹广玲,等.rt-PA动脉溶栓联合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栓塞的临床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6,22(19):152-153.

[2]王松.110例脑梗死患者的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临床研究[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1,19(2):84-88.

[3]仝建平,岳若蒙.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在中老年脑梗死患者中的检查意义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7):59-60.

[4]周宁,缪小燕,朱立祥,等.经颅多普勒超声、磁共振血管成像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脑血管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32(2):224-227.

[5]李立恒,江桂华,肖承江,等.机械碎栓与支架取栓结合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动脉闭塞的对照分析[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4,35(3):445-451.

[6]汪林木.脑栓塞的病因和发病机制[J].临床医学,2012,32(5):115-116.

[7]Sato M,Nakai Y,Tsurushima H,et al.Risk factors of ischemic lesions related to cerebral angiography and neuro-interventional procedures[J].Neurol Med Chir(Tokyo),2013,53:381-387.

[8]陈子龙,李先锋.DSA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3,11(6):698-700.

[9]Brockmann C,Seker F,Weiss C,et al.Acetylsalicylic acid does not prevent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related high signal intensity lesions in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 in cerebrovascular patients.A retrospective analysis[J].Clin Neuroradiol,2012,22:15-20.

[10]高飞,张茹,张桂莲,等.rt-PA动脉溶栓联合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栓塞的临床疗效研究[J].卒中与神经疾病,2014,21(5):266-268.

[11]张燕.不同血栓治疗方案在急性脑动脉闭塞患者中的效果对比[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12):5-7.

[12]马朝晖,李贵福,尤劲松,等.机械取栓与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动脉闭塞单中心回顾性对照研究[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5,41(7):406-411.

2016-11-02)

10.3969/j.issn.1672-0512.2017.04.025

陈晓声,E-mail:2443374679@qq.com。

猜你喜欢

栓塞溶栓导管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组蛋白和TLRs在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
阿哌沙班治疗肿瘤相关性血栓栓塞的获益与风险
动静脉联合溶栓及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中线导管应用于ICU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前急诊生化与溶栓后早期转归及预后的关系
肺隔离综合症经皮导管血管栓塞术1例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complicated by rhabdomyolysis: A clinical analysis of 11 cases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