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从机会共创角度制定加速科技产业化的政策

2017-08-07

中欧商业评论 2017年7期
关键词:科技人员科技成果跨界

如何从机会共创角度制定加速科技产业化的政策

附文

突破陈规,改变传统的对科技学者的考核方式。传统的对科技学者的考核偏重对学术论文发表和所承担的纵向项目的考核,没有把科技人员的科技成果转化和创业贡献纳入到考评体系。由于现有的考评体系没有体现科技成果转化和创业在职称晋升方面的贡献,这大大限制了科技学者进行科技成果转化的热情和动力。在考核方式方面,我们可以借鉴国外大学的做法,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科技学者的考核方式:(1)在对科技学者职称晋级考评时,对科技成果转化和创业工作赋予更多的考核权重。(2)尝试设立创新创业岗,作为一种新的岗位,着重以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业绩为主要考核内容,建立健全的考核指标体系,赋予这一岗位与教学、科研岗位同样重要的位置,从根本上解决科技人员创业的后顾之忧。例如亚利桑那大学修改终身教职的评审标准,教授在科技创业上有显著贡献,同样可以参加终身教职的评审。

加强分类指导,鼓励多元化的科技成果转化方式。 科技学者在进行科技成果转化时受到多方面条件的影响,比如:科技学者研发的技术发展阶段、科技人员自身的创业意愿、科技人员自身的创业素质和能力、所处行业的整体发展状况、整个产业链的布局等。由于受到上述多种因素的影响,并不是所有的科技项目或科技人员都适于创办公司。因此,在政府整体设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方案时,要采取分类指导、多措并举的思路,比如技术入股、技术转让、技术服务、合同科研、技术创业等。大学、科研院所及政府相关部门在对科研项目评审时,可以根据项目的特征给予科技人员采取何种形式实现科技成果转化有针对性的建议。对于不同类型的科技成果转化的措施,要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和扶持政策。

图1 江苏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共赢着力点

创新体制机制,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跨界组织的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是从基础研究到价值创造的由多环节构成的创新链条,在推动这一链条不断向前演化的过程中,单单依靠科技学者,乃至大学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政府需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建立跨界性组织,实施“有组织”的创新。这些跨界组织要有机地把大学、政府、企业联系起来,形成将各方资源有机衔接的“三螺旋”结构。在这类跨界组织里,通过凝聚来自高校的创新人才,以需求为导向进行共性关键技术研发,以产品为目标汇聚创新成果进行二次开发,以企业为对象开展高质量的科研服务,通过衍生企业、孵化企业和服务企业等方式实现技术成果的产业化。特别地,这类跨界组织要坚持市场导向,通过市场驱动创新,通过技术对接资本,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我国江苏产业技术研究院、宁波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具有这类跨界组织的性质,其建设经验可以总结推广。

猜你喜欢

科技人员科技成果跨界
牙医跨界冬奥会裁判
声 明
陈黎贞 数次跨界唯有初心不变
河南: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法治保障
学霸也是人 那些跨界的大拿们①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北京科技人才拥有指数全国最高
科技人员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
提高科技成果持续供给能力
跨界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