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应链创新新动力

2017-08-07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中欧供应链与服务创新中心主任

中欧商业评论 2017年7期
关键词:信息流区块供应链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中欧供应链与服务创新中心主任

付文慧中欧供应链与服务创新中心研究员

王 良中欧供应链与服务创新中心研究员

应 豪中欧供应链与服务创新中心研究助理

供应链创新新动力

文/赵先德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中欧供应链与服务创新中心主任

付文慧中欧供应链与服务创新中心研究员

王 良中欧供应链与服务创新中心研究员

应 豪中欧供应链与服务创新中心研究助理

区块链技术可以在供应链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中创造信任,打破信息孤岛,促进创新。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在这个谈企业发展必言转型升级的时代,作为企业转型升级突破口的供应链与服务创新渐已成为各方瞩目之焦点。供应链是一个由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所共同组成的,并将行业内的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用户串联在一起的复杂系统。一个拥有卓越供应链能力的企业,能够借助互联网与信息技术,整合上下游乃至整个行业资源,匹配多边供需优化规模效应,并能够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共生共荣生态圈,提升企业竞争力。海尔、华为、富士康、英飞凌等案例表明,供应链创新是企业转型升级的第一步,是更高阶的商业模式创新得以落地的先决条件。

目前我国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本质,是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数字经济)的过渡。针对企业自身转型升级实践,当突破口聚焦在供应链创新上,各方所普遍关心的问题便可具化为:新兴信息技术如何改造供应链?如何通过驱动供应链创新,进而推动企业的转型升级?

在众多崭露头角的新兴信息技术中,区块链技术与供应链创新的关系日益紧密。这种基于信息共享与严格记账规则的去中心化大规模协作工具,天然地契合供应链流程中多方交互协作、模块定制组合等特征,有潜力对供应链创新过程中的信息孤岛、流程冗余、各方强势、关系盘根交错等痛点对症下药。尽管目前区块链技术还处于一个非常早期的阶段,不仅尚未形成统一的技术标准,各种应用方案也还在试错之中。然而其改造供应链流程的潜力、驱动供应链创新的前景已毋庸置疑。

区块链是创造信任的技术

区块链技术的兴起,得益于华尔街各大金融机构的呼吁与推进,这也是信息技术历史上头一次如此受金融业追捧。金融业通常相当保守,往往会等到新技术完全成熟稳定后才会尝试和使用。从来没有一个技术像区块链这样,尚在萌芽阶段,就被这些大型金融机构所关注并且呼吁,它们不仅开发区块链相关的金融产品(如花旗银行已开发三条区块链,并测试运行其区块链产品“花旗币”),从事区块链技术研究(如澳大利亚联邦银行、瑞士联合银行、桑坦德银行都在研究探索区块链技术在金融服务中的应用),投身区块链系统建设(如韦尔银行推出区块链实时支付系统,纽约梅隆银行尝试将区块链应用到客户服务器系统,澳新银行试验区块链分类账系统等),甚至参与区块链风险投资与创业孵化(如高盛、西班牙对外银行、巴克莱银行都对区块链初创公司进行了注资),正是这些立项和试验团队的支持,区块链研究和发展才一路高歌,并且有了一些落地应用。

因为区块链的本质是创造信任的技术,众所周知,金融行业维护信任的成本是非常高的,约为总成本的70%左右。一直以来这个信任的成本都是由一家机构承担,即中心化系统,区块链技术从另外一个角度切入这种所谓的信任——能不能通过一些技术手段或者算法降低目前维护信任的成本,或者将一家维护的高成本拆散到各个机构,分摊信任成本。每一家成本下降,从另一个角度也就意味着利润的提高。

基于这样的逻辑,区块链的工作原理(图1),即各参与方拥有相同的账本,当某项交易产生时,相关信息将通过P2P网络的方式扩散至所有的节点,每个节点网络使用既定算法共同验证交易和用户状态,共担风险,并且这个验证结果也通过P2P网络方式扩散给全网,一旦被验证,该交易会和其他交易结合在总账上,形成一个新区块数据,随后,新区块技术被永久并不可改变地增加到已有区块链顶端,至此,整个交易完成。

图 1 区块链工作原理及核心步骤

为支持上述工作原理及步骤,所有数据将被分区块存储,每一块包含一部分内容,每一个区块都会记录着前一区块的ID,按时间顺序形成一个链状结构,并以密码学方式保证信息的安全不可窜改。因此,狭义来讲,区块链是一种按照时间顺序将数据区块以顺序相连的方式组合成的一种链式数据结构,并以密码学方式保证不可窜改和不可伪造的分布式账本。而广义来讲,随着区块链囊括分布式架构、块链式数据验证与存储、点对点网络协议、加密算法、共识算法、身份认证、智能合约、云计算等多类技术,并在某些领域与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形成交集与合力,其已然成为一种整体技术解决方案。

区块链技术的几个核心关键词有,第一,“分布式账本”,即交易记账由分布在不同地方的多个节点共同完成,而且每个节点都记录完整的账目,因此它们都可以参与监督交易合法性。第二,“共识机制”,即所有记账节点之间所达成的共识,是认定一个记录有效的手段,也是防止窜改的手段。第三,“智能合约”,即基于这些可信的不可窜改的数据,自动化地执行一些预先定义好的规则和条款。第四,“对称加密和授权”,即存储于区块链的交易信息是公开的,但账户身份信息是高度加密的,只有在数据拥有者授权的情况下才能访问,从而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和个人隐私。第五,“去中心化”,即没有中介,所有节点的权利与义务都等同,任一节点失效并不影响整体运作。第六,“去信任依赖”,即基于分布式数据库以及整个体系的运作都是公开透明的,在系统的规则和时间范围内,节点间无法欺骗。第七,“集体维护”,即系统是由其中所有具有维护功能的节点共同维护。第八,“可靠数据库”,即系统中每一个节点拥有完整数据库拷贝,修改单个节点的数据库无效,最多出现次数的相同数据被识别为真记录。

区块链有三种形态,公有链、联盟链和私有链。第一种是任何人都可以参与的区块链,如比特币、以太坊等。其访问门槛低,所有数据都是默认公开的。后两种则是需要授权才能参与,能够为隐私提供更好的保障,并且保护基本产品不被破坏。由于仅具有少量高信任度节点,交易速度也大大快于公有链。

区块链的演进过程

2009年初,区块链作为底层技术伴随着比特币诞生,这种数字货币的总量是由网络共识协议限定的,没有任何个人及机构能够随意修改其中的供应量及交易记录。随着比特币成为全球市值最大的加密数字货币和各国公认的具有价值的数字资产,其支持技术——区块链的重要价值浮出水面。2016年前后,这种巧妙的分布式共享账本及点对点价值传输技术,开始被应用到数字货币外的其他商用化领域,如分布式身份认证、分布式域名系统、分布式自治组织等方面,开始在物流运输、金融保险、股权交易、版权登记等行业崭露头角。此时的区块链,不再只是支撑各种应用的技术架构体系,企业、社会等各种形态组织的运转背后,都可能看到区块链的这种分布式协作模式的影子。据预测,接下来在区块链商用化完善之后,会进一步拓展到民用领域,广泛应用于人类活动的大规模协调。预计到2020年左右,个人资产的映射、公证、信息记录、个人健康数据、资源分享等领域的区块链应用将达到成熟。表 1展示了区块链在演进中的三个阶段,以及每个阶段的特征和应用场景。

表 1 区块链在演进中的三个阶段:特征及应用场景

图 2 区块链技术对于物流的改造(以酒业为例)

传统供应链的痛点

供应链由众多区域、长时间跨度的参与主体构成,不同主体间存在大量针对商流、物流、资金流的交互与协作。在传统的供应链情景下,由于各类数据信息被离散地保存在权力地位迥异的各主体的封闭系统内,信息透明度差,彼此信任程度低,从而使得整体供应链效率也受到挑战。不仅出现问题时难以明责、追责,一些环节甚至沦为了产生欺骗和伪造信用的温床。

区块链技术应对上述问题的切入点在于,通过数据的公开透明不可窜改,赋予供应链以信任,打通信息孤岛,明确责权利,从根本上解决价值交换与转移中存在的欺诈和寻租现象。下面从物流、信息流(商流)以及资金流三个角度分析区块链技术是如何解决传统供应链的痛点的。

区块链对供应链的改造

改造物流 在物流方面,传统供应链整个链条有多区域、长时间跨度的特征,使得假冒伪劣产品这样的难题很难彻底消除。区块链技术的记录不可窜改、数据可完整追溯性,以及其时间戳功能,保证了每一个物品静态(固有特性)和动态(流转、信用等)信息能够在生产制造企业、仓储企业、物流企业、各级分销商、零售商、电商、消费者以及政府监管机构中共享、共识,展现每一个物品的真实生命轨迹,提升了造假成本,从而消除了生产企业、仓储企业、物流企业、各分销商、消费者及政府机构间的信息不对称与信任缺失(如图 2所示)。

表 2 供应链管理的业务痛点及区块链技术的解决方案

针对某些特定的物流场景,区块链技术已经开展很多实际应用,例如国际货运承运商可对其品牌客户名下高价值的非标类商品作追踪、溯源、仓储管理等服务。快递物流方面,区块链技术可以记录货物从发出到接收过程中的所有步骤,避免爆仓丢包、误领错领等问题的发生。在港口航运方面,由于涉及多方关系,易发法律纠纷。点对点分布式网络直接连接所有运货商、银行、货运代理人、贸易商以及国际贸易供应链其他实体,无需借助特定的中心实体,杜绝诈骗或伪造文件。在集装箱运输智能招标方面,配备有射频识别技术(RFID)标签的托盘发布需求信息,载体挖掘应用出价竞标。RFID选择条件最合适的投标人,并将该项交易登记在区块链上。

改造信息流 针对信息流(商流)而言,供应链的痛点是,当多个主体共同参与生产过程时,所有的订单需求、产能情况、库存水平变化以及突发故障等信息,都存储在各自独立的系统中,而这些系统的技术架构、通信协议、数据存储格式等各不相同,实时获得制造环节中所有信息的难度大,严重影响了互联互通的效率。尤其是当各类业务单据在不同主体间流转时,最容易出现混乱、损失和诈骗等现象(如海运提单模式)。而基于流程信息化的物链码管理(包括二维码、RFID标签、近距离通信等硬件识别技术),结合区块链技术的数据去中心化分布逻辑,可将物链码的信息承载在区块链的基础设施中,达到智能自验证的开放形态。加之区块链的时间戳和溯源功能,从根本上降低了信息流纠纷,提高沟通效率。尤其是在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新一代制造领域,若要实现制造企业内部信息系统的纵向集成,以及不同制造企业间基于价值链和信息流的横向集成,必然需要借助区块链技术对供应链流程进行数字化、网络化与智能化的改造,实现大数据时代制造业新生态。

改造资金流 针对资金流而言,传统的供应链金融中,往往通过核心企业获得真实可信的与供应商、经销商之间的交易信息,并以此为依据进行应收账款、预付账款的融资。核心企业及上下游企业的资金流与信息流、物流的互动与整合问题最为关键。然而各企业维护自己的数据信息,导致到处都是信息孤岛,增大了信息整合的难度,尤其令小微企业征信困难。区块链技术的引入,将企业的各项资产(资金流)、产品(物流)、交易记录(信息流)以数字化的形式体现在共享网络中,三种流实现有效整合。针对票据造假,交易不真实,融资成本高等中小企业融资业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区块链技术的共享账本、公开透明和不可窜改等特性为供应链上信息和价值流通提供了登记、流转、协同等环节里的信任、安全和防伪溯源。除此之外,区块链技术还可帮助还原小微企业行为特征、风险画像、信用水平,形成整体智慧风控解决方案。在结算授信方面,区块链可通过智能合约技术强制执行已完成并被共识的交易,降低赖账违约等风险。区块链可作为数据真实、可靠的佐证,帮助数据的拥有者从金融机构获得相关授信。

表 2总结了供应链管理在物流、信息流与资金流三方面的业务痛点,以及区块链技术针对上述痛点的解决方案。当然,具体到每个行业不同的场景特性,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创新上的落地应用也将各有侧重和不同,我们会在下一篇文章中进行探讨。

区块链技术应用对创新的价值

图 3 商业模式九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及商业模式创新过程

面对愈演愈烈的经济波动、成本与竞争压力,企业决策者迫切需要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寻找新的方向。而通过改变流程、再造供应链,实现商业模式创新,从而推动企业的转型升级,是实现基业长青的必经之路。商业模式九要素法曾指出,价值主张、顾客细分、渠道、顾客关系、收入来源、关键资源、关键流程、关键合作商、成本结构九种要素,是构成商业模式的核心及推动商业模式创新的关键。而在上述九种要素的互动关系中,唯有“关键流程”的优化与再造,才将最终推动新的价值主张的提出——即新的商业模式的落地(如图 3所示)。

区块链为供应链流程的优化与再造引入了新的思维和工具。诚然,就区块链本身技术来说,也许还面临着诸多挑战,如高延迟——更高量级的计算能力消耗,数据库存储空间问题,处理大规模交易的抗压能力问题,安全性问题等。然而,新技术出现时,有识之士不会去顶礼膜拜,更不会去杞人忧天,而是看到新旧世界连接的机会。梳理区块链技术的内涵与外延,厘清其所处关系和发展规律,将为供应链创新带来新的机会,为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打开新的局面。

猜你喜欢

信息流区块供应链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基于约束逻辑的网络非集中式信息流整合系统设计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解锁西贝供应链的成功密码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基于信息流的作战体系网络效能仿真与优化
《红楼梦》的数字化述评——兼及区块链的启示
区块链助跑财资管理
战区联合作战指挥信息流评价模型
一场区块链引发的全民狂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