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代旅游兴盛系统成因简要分析

2017-08-02刘斌

市场周刊 2017年7期
关键词:中华书局科举精英

刘斌

产业经济

唐代旅游兴盛系统成因简要分析

刘斌

唐代文明具有豪迈色彩,旅游作为其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时及以后均产生深远影响。时势大局的变化,生产力发展,道路、河渠等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兴建,围绕着科举考试出现的各种雅致活动,以及人们旅游观念的变化,从天时、地利、人和等方面,形成系统性的合力,促进了唐代旅游的兴盛。

唐代;旅游;基础设施;思想观念

历经数代君王的励精图治,蓬勃向上的大唐屹立东亚,文明昌达,“盛于游赏,园林树木无闲地”,铸就中国旅游史诗极为辉煌的篇章。

从系统性角度,简要分析唐代旅游兴盛的成因,大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时势大局的有效映射

(一)唐代疆域辽阔,南北统一,奠定万里之遥的旅游空间。

披荆斩棘的创业,如履薄冰的守成,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大唐国土几乎扩至极限,“其东西九千五百一十一里,南北一万六千九百一十八里……唐之盛时,开元、天宝之际,东至安东,西至安西,南至日南,北至单于府”。

从太宗始,唐代有为皇帝施政之际,爱护民力,精选官吏,较长时间保持了国泰民安的政治局面。

(三)军事力量强大,为旅游提供和平的活动舞台。

唐代兵强马壮,先后击败周边的高昌、吐谷浑、突厥、契丹等强劲敌手,成为主导东亚无可撼动的天朝上国,旅行者能够得以性命无忧,恣意畅游。

二、生产力进一步发展,人口日增,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有序展开,为旅游奠定雄厚的经济基础

通过世世辈辈黎民百姓的辛勤劳作和科技创造,从作为农业时代财富反映的粮食可以看出唐代民力大多殷实,“人家粮储,皆及数岁,太仓委积,陈腐不可较量”。唐代前期较长时间保持物价稳定,政府控制的户口持续增长。唐代尤其致力于交通建设。

(一)唐代驿站制度及设施建设相对完善

以长安为中心,沿交通干线1600多座驿站辐射全国,每30里设立一座驿站,有水驿、陆驿、水陆兼有三种形式,由兵部统一管理,以加快信息传递。

(二)首都长安为陆路交通中枢,全国各州均有主要交通线路与之相联,形成条条大路通长安的陆路交通网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观察 经过治疗后,干预组呼吸功能改善总有效率和吞咽功能障碍改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表3。

唐代地理学家、宰相李吉甫的传世名著《元和郡县图志》记载,以长安为核心辐射至全国要地的道路呈蜘网状,主要有六条通行驿路。

唐代长安辐射道路网

据《新唐书·地理志》及《新唐书·黄巢传》所述,唐代还在全国新筑多条重要道路。

唐代新筑道路

(三)唐代不仅中央整修沟通南北的大运河,各地也根据自身区域条件,广为修建运河、漕渠,形成四通八达的水运交通网络。

隋代开凿的大运河在唐代逐渐被倚为经济和交通命脉,不仅东南富庶之地的资源,以及全国其他区域的物资均可通过大运河抵达长安。宰相刘晏评价大运河:“漕引潇、湘、洞庭,万里几日,沦波挂席,西指长安。三秦之人,待此而饱;六军之众,待此而强。天子无侧席之忧。”唐代进入繁荣的运河时代,“天下诸津,舟航所聚,旁通巴汉,前指闽越,七泽十薮,三江五湖,控引河洛,兼包淮海,弘舸巨舰,千轴万艘,交货往来,昧旦永日”。

(四)唐代对外交通发达,不仅陆上有多条线路沟通周边诸国,还开辟有多条海路,联系海外诸国。

唐代地理学家、宰相贾耽对域外交通地理有着透彻考察,指出“入四夷之路与关戍走集最要者七:一曰营州入安东道,二曰登州海行入高丽渤海道,三曰夏州塞外通大同云中道,四曰中受降城入回鹘道,五曰安西入西域道,六曰安南通天竺道,七曰广州通海夷道”,其中,广州通海夷道是“海上丝绸之路”见诸史籍的最早称谓。

三、旅游观念的积极影响

首先是帝王旅游观念的变化。鉴于隋代帝王旅游的得失,唐代帝王一般排斥铺张浪费的远游,倾向相对节俭的近游,以获得“取信于民,与民休养”的政治效应。

其次是官民旅游观念的变化。唐代社会相对开放自由,思想束缚较少,官民乐于旅游,追求旅游的乐趣,从而形成官民同乐的旅游氛围,有利于社会稳定。文学家柳宗元为官地方,对旅游的社会功能认识深刻,见解不凡:“邑之有观游,或以为非政,是大不然。夫气烦则虑乱,视壅则志滞,君子必有游息之物,高明之具,使之清宁平夷,恒若有余,然后理达而事成。”

四、科举入仕对旅游的有力推动

唐代推行竞争激烈的科举制,“阅试之日,皆严设兵卫,荐棘围之,搜索衣服,讥诃出入,以防假滥焉。其进士,大抵千人得第者百一二;明经倍之,得第者十一二”。凡是有才能者,尤其是民间之士通过科举入仕,“阙下科名出,乡中赋籍除”,伴随着成功者的是脱离草野的种种政治经济特权。

科举考试向各阶层提供相对均等的机会,向社会各阶层开放仕途,使之鱼跃龙门,广纳人才,有利于社会阶层流动有序合理,继而也推动了旅游的发展。

(一)科举入仕对知识精英具有强烈吸引力,使知识精英不畏艰难,昂扬向上,成为引导社会进步的主要力量,投身包括旅游在内的各项社会事业。

(二)科举入仕要求知识精英必须具有均衡全面的文化素养,这就需要有良好的教育环境的支持。知识精英常常去往山川秀美之地读书自修,形成追求诗意与灵感的读书之旅。

(三)想要科举入仕,声望对之极为重要。为提升声望,知识精英往往要漫游天下,结交高士,从而增长见识,丰富阅历,使旅游成为高尚的社会文化生活。

(四)为了得以科举入仕,知识精英常常要向有影响力人士敬献成名作品,以求其获得推荐与保举。“驱驰府寺之门,出入王公之第。上启陈诗,唯希咳唾之泽;摩顶至足,冀荷提携之恩”。而创作成名作品必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紧密结合,促使知识精英积极旅游以有利于创作成名作品。

(五)科举入仕成功之后的荣耀,令人向往羡慕。与之相随,形成一系列富有创意与韵味的旅游活动。“既捷,列名于慈恩寺塔谓之‘题名’,大宴于曲江亭子谓之‘曲江会’,藉而入选谓之‘春关’”,这些旅游活动的影响深入人心。

五、结语

唐代很长时间整个国家处于上升之中,经济的发展,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兴建,科举考试的有力影响,盛唐人们呈现昂扬的精神风貌,热衷于旅游,这些天时、地利、人和诸因素系统性地促进了唐代旅游的兴盛。

在科技进步、教育发达的今天,走向高铁时代的中国日益富强,回溯考察唐代旅游兴盛的成因,对如何积极发展现代旅游有着很好的参考价值。

[1]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M].北京:中华书局,2006:44.

[2]欧阳修等.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960:1146.

[3]元结.元次山集[M].北京:中华书局,1960:140.

[4]刘昫等.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3512:2998:3138. [5]柳宗元.柳宗元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9:737.

[6]杜佑.通典[M].北京:中华书局,1988:357.

[7]姚合.姚少监诗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5.

[8]王定保.唐摭言[M].北京:中华书局,1959:4.

K242.205

A

1008-4428(2017)07-49-02

刘斌,男,博士,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研究方向:人文地理。

复旦大学“985”三期整体推进人文学科研究重大项目(项目编号:2011RWXKZD023)。

猜你喜欢

中华书局科举精英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s Function in Daily Life
从《红楼梦影》看顾太清对科举仕途的思考
潜心磨砺 精益求精
陆费逵的出版生活史述论
“科举”
精英2018赛季最佳阵容出炉
浅谈中华书局企业文化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当英国精英私立学校不再只属于精英
昂科威28T四驱精英型
精英云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