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根据地中等教育发展的社会背景研究

2017-08-01郭莉娜

山西青年 2017年15期
关键词:根据地抗战山东

郭莉娜

山东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山东 济南 250000



山东根据地中等教育发展的社会背景研究

郭莉娜*

山东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山东 济南 250000

不同的历史时期,对教育的发展会提出不同的要求。抗日战争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特殊时期,根据实际情况,教育围绕着为战争服务的主题展开。本文着重分析山东根据地时期,中等教育是在什么样的社会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以及发展情况如何。

中等教育;山东根据地;战时教育

一、实际概况

受战争影响,抗战开始,山东人民都集中力量忙于军事战争工作,教育事业还未提上议事日程。从1939年春开始,在山东全省各地建立起了抗日根据地,倍感开展教育实业的迫切需要,与此同时,建设事业的开展为抗战时期教育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据统计,全省共建立了105个民主政权。首先,合作社和生产运动的开展为新民主主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条件,这里的新民主主义教育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是无产阶级领导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压迫,反对封建主义思想控制,争取民族独立的文化,这一文化的发展依赖于抗战时期各个层次文化的建设。本文所论述的中等教育就是新民主主义教育的范畴。早在1939年秋,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系统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发展新民主主义文化事业的方针和本质特征。蓬莱抗日中学、胶东公学、蓬莱中学、蓬黄联中、掖县县立师范、山东鲁迅艺术学校等都是早期的中等学校,在为党政军建设输送人才方面起到过一定的作用,但不久都因缺乏明确的办学目标,当时民主政权尚不巩固,又加上根据地处在十分恶劣的战争环境中,还不具备发展中等教育的条件,因此不久就出现了中断、合并、停办的现象。实际情况表明,这一时期的中等教育急待举办和巩固。

二、共产党人对战时教育的重视

1937年七七事变掀开了日本全面侵华的序幕,这是近代史上震惊世界的重大事件。日本侵占山东图谋筹划已久。山东国民党政府的错误指挥和军队的节节失利败退,使日军有了可乘之机,在1937年10月1日,开始进攻德州,拉开了日本进入山东的序幕,山东开始陷入战争的泥潭,山东的人民群众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拿起武器主动积极的反抗外来侵略。危急时刻,最需要人才的补给,人才的培养就需要教育发挥作用,共产党人深刻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即使在最艰苦的战争时期,也要设法克服重重困难恢复举办中等教育。1937年5月,毛泽东在审时度势之后,论及抗战时说:“政治上、军事上、经济上、教育上的国防准备,都是救亡抗战的必需条件,都是不可一刻延缓的”,这句话强调了教育在抗战中的重要作用,之后不久国防教育位于全面抗战的八项主张之列。在山东第一次全省工作会议上,杨希文专门强调了发展中等教育的重要意义,“中等学校的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中坚人物,因此,中等教育应为造就一批健全的中坚人物而努力。”他还强调中等教育的内容应该是全面的、丰富的,培养学生具备独立工作和生活的实际能力。《山东战时国民教育实施方案》中规定:培养一般抗战建国之干部人才与准备专门研究打下基础。山东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发展历史证明:这一时期中等教育的恢复和发展,实际上为战时的党、政、军输送了大批的知识干部,为抗战的胜利提供了人才支持,因此“重视中等教育学校的创设是山东根据地领导的明智之举”。

三、教育为抗战服务

教育的开展要与特定的时代相结合,时代背景决定教育,教育反映并服务于时代,脱离现实的教育是不存在的。1938年11月毛泽东作《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该报告指出:“‘在一切为着战争的原则下,一切文化教育实业均应使之适合战争的需要’,要‘实行抗战教育政策,使教育为长期战争服务’”。1938年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根据毛泽东同志的报告作了《实行国防教育政策,使教育为民族自卫战争服务》的决议。实施国防教育政策,就是以“提高和普及人民大众的抗日知识技能和民族自尊心为中心”。李竹如认为新民主主义的教育是服务于全体坚持抗战、主张民主的全体人民,服务于抗战。他明确指出“教育是政治的一部分,它是服务于政治的,也可以就说是政治的武器。”国防教育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民族危亡的时刻,根据抗战需要提出的,教育带有那个时代的明显特征——教育为战争服务。教育为战争服务这一政策,为动员山东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的人民大众积极参加抗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山东省抗战国民教育实施方案》规定的中等教育内容

从表1中可以看出,教育内容是服从抗战的,山东根据的中等教育主要有三科:普通科、师范科、职业科,讲授的课程各有特点,像战地理论、抗日游击战争及军事训练、抗战地理、国防科学概论、军事学术科、战时国民教育理论与实践、抗战史地、军事常识等,这些课程都与军事、战争密切联系,将战争需要的知识融入到课程中,培养出一批有革命信仰、有军事素养的人才,突出了教育为抗战服务的特点。同时还有一些课程,像生产服务、参战与生产、农林、畜牧等课程,也表现出抗战时期的教育与生产相结合,为战争提供物质保证,是间接的为抗战服务。

[1]《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

[2]山东老解放区教育史编写组.《山东老解放方区教育资料汇编》(第二辑).杨希文.展开中的山东新教育运动.1985年编辑.

[3]赵承福.山东教育通史·近现代卷.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

[4]山东解放区教育史编写组.山东解放区教育史.明天出版社,1989.

[5]赵承福.山东教育通史·近现代卷.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

郭莉娜(1991-),女,汉族,山东章丘人,硕士,山东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

G

A

1006-0049-(2017)15-0123-01

猜你喜欢

根据地抗战山东
山东图片库
逆势上扬的山东,再出发
『山东舰』入列一周年
闽北革命根据地从这里走来
窗台上的妈妈
我们家的抗战
我们家的抗战
山东的路幸福的路
抗战音画
抗战,在未被占领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