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井冈山精神视阈下的高校基层党组织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研究机制*

2017-08-01胡邦宁温兆光

山西青年 2017年15期
关键词:井冈山党组织基层

胡邦宁 陆 超 温兆光

1.南昌大学人文学院,江西 南昌 330031; 2.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江西 南昌 330006



井冈山精神视阈下的高校基层党组织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研究机制*

胡邦宁1陆 超2温兆光1

1.南昌大学人文学院,江西 南昌 330031; 2.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江西 南昌 330006

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历史背景下,高校基层党组织在创新创业教育中角色越来越重要,取得了很多成就,但也存在内涵淡化、资源浪费、意识薄弱等现象。本文基于井冈山精神视阈,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和形成原因,指出了井冈山精神同高校基层党组织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关系,强调用井冈山精神指导高校基层党组织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从而形成新的工作机制。

井冈山精神;高校基层党组织;创新创业教育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当前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的重要助力。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创新创业工作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示:“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要营造有利于大众创业、市场主体创新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李克强总理也强调:“以大众创业培育经济新动力,用万众创新撑起发展新未来”。①大学生是创新创业的主力军和生力军,其创业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是高校的重点任务和责任。

高校基层党组织直接接触青年大学生,能全面、具体、及时了解大学生思想动态。发挥高校基层党组织培养人才的重要功能,让其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具有一致性。充分调动高校基层党组织在理论研究、组织动员、资源整合、载体搭建、氛围营造等方面的工作优势,通过反复实践,最终在高校基层党组织中构建出一套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机制。目前,高校基层党组织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没有实质性的突破,很多关键和发展有待进一步改进与完善。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指出: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坚持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②井冈山精神与创新创业教育是紧密相连的,在指导高校基层党组织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试将井冈山精神有机融入高校基层党组织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加以研究,结合具体实践进行分析。

一、高校基层党组织开展创新创业存在的问题

21世纪以来,我国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入开展。2015年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明确指出青年大学生是创新创业的主力军。我国在创业教育领域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从授课方式、创新学分制度建立和手段改革,到建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基地等,促进了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创新,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但我国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与实践还未取得实质性的突破,还存在着不足,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单纯强调形式,淡化创业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目前,随着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的深入,创新创业教育研究者与实践者越来越关注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如关于创新创业教育主客体、媒介、中心环体的研究,不断开拓新的创新创业教育基地等等。但是也存在空谈创业、基地荒废等情况。这种只重视宣传效果而不注重实际实践成效的现象,是我国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存在隐患,也不符合创新创业教育基本原则与出发点。这种负面现象的产生主要是形式主义思想在作祟,未能真正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从实践中去完善理论。

形式主义的思维方式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中出现形式高于内容、内容与形式脱离现象的主要病因,其主要特征是片面追求形式而忽视内容,以浮夸的作风、方式和思维处理事务。“形式主义者割裂形式与内容的内在联系,夸大事物的表面形式,抹杀内容对形式的决定作用。”③形式主义的思维方式会局限视野,阻碍创新创业教育真正有效发展,必须严厉批判和杜绝,但在高校基层党组织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过程中,未能真正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与实践相结合,未能在实践中去检验理论,完善理论的现象依然存在,阻碍着创新创业教育的进一步深入发展。

(二)创新创业体制不完善,无法协同创新利用优势资源

完善创新创业体制是高校基层党组织有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事业的重要保障,是推动创新创业教育走向规范化、科学化、体系化的强大推手。目前高校基层党组织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未形成完善的体制,以致于产生以下问题:

一是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矛盾。当前,高校基层党组织主要在高校的日常教育的基础上,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大学生课外实践活动以及校园实践活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指导等一系列工作。但由于体制体系不完善,部分学生未将自己所学的专业融入到创新创业活动。同时,且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易与学生专业学习产生矛盾,很难未能完全与高校的人才培养机制相契合,使得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更为艰难。

二是资源未达到优化。由于体制体系的不完善,高校基层党组织自身具有的优势资源未能得到合理优化。如高校基层党组织未能充分认识到共青团和学生组织、社团的积极影响。以高校基层党组织作为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的重要平台,需有效开展协调统一的引导工作,激发社会、学校各方面的教育合力:一方面要加强对大学生党员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另一方要通过学生会、社团等学生组织作为新的工作窗口,形成众星捧月的工作体系。

(三)创新创业教育意识薄弱,缺乏对大学生创业重视

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不重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某些高校基层党组织及工作人员不重视,另一方面是高校大学生未能意识到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高校基层党组织及党务工作者对注重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不强。有些党员干部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是其它单位的工作,不应该由党组织负责,因此对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不重视,甚至从未开展相关工作。必须明白,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最终要回归人才培养,服务于社会主义事业。高校基层党组织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过程是双向互动的,可以为基层党组织输送优秀的青年学生党员,促进党组织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提升自身党员队伍建设。

其次,许多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不重视,不了解、不关注国家的创新创业相关政策。高校开展的创新创业工作中学生参与度较低。但许多学生毕业时却为就业而迷茫。如果高校大学生不主动参与到“双创”的大环境中去锻炼自己,那创新创业教育开展必然更为艰难。

二、井冈山精神与高校基层党组织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关系

20世纪20年代末,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武装斗争、红色政权三位一体的工农武装割据,最早在井冈山形成并孕育了井冈山精神。一直以来,井冈山精神影响了一代代中华儿女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不仅支持着共产党员走过了革命和建设年代,也是我们今天面对改革浪潮的支柱力量,这来源于井冈山精神生生不竭的生命力。

井冈山精神的活力和生命力体现在它对现实的关照和影响。在井冈山精神中,我们可以找到适应现状高校基层党组织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思路和路径。2001年江泽民同志视察江西时概括“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习近平总书记结合当前实际总结井冈山精神:“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坚持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创新创业教育是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我们也要在井冈山精神中找到启示和思路。井冈山精神强调“实事求是”,是针对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过重形式,缺乏内涵精神的一剂良药。“依靠群众”是开拓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局面的必由之路,也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结果。“艰苦奋斗”则对于创新创业教育中杜绝创新创业资源浪费的现象有所启示。可以说,井冈山精神有利于高校基层党组织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打开新的局面。

同时,井冈山精神之所以能够历久弥新,也是历史实践和现实需求努力的结果。井冈山精神产生于烽火连天的土地战争时期,但井冈山精神并不限于此时,而是一直关涉到现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任务对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不同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人也根据这些问题发展和反思井冈山精神,从中找到问题解决的答案。高校基层党组织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是井冈山精神新的理解渠道,为井冈山精神找到新的注解和作用。在国家提出创新创业战略构想的历史背景下,发展井冈山精神解决当前创新创业工作存在的问题,也是井冈山精神新的发展和使命。可以说,基层党组织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促进了井冈山精神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历史条件下有了新的发展。

自然,高校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基层堡垒,是党员学习和发挥党员先进性的阵地。井冈山精神是党在长期实践中总结的精神财富,为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为每一个党员提供了理论支持;而每一个基层党组织是贯彻井冈山精神的实现路径和渠道。如上文所言,创新创业教育是时代对于高校基层党组织提出的人才培养要求;而高层基层党组织也作为深入、了解学生的第一线,为开展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重要平台。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用下图1内容总结井冈山精神同高校基层党组织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关系:

图1 创新创业教育、高校基层党组织、井冈山精神间关系

三、促进高校基层党组织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高校基层党组织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以其自身的优势资源与独特的教育方式,培养富有创新精神、能够应对未来的创新创业精英,是高校基层党组织的重要任务与责任。高校基层党组织应该不断改进方式方法,提升自身人才培养的最大容量。

(一)发扬井冈山精神,增强创新创业能力

高校基层党组织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过程中要发扬新时期井冈山精神,实事求是、敢闯新路,发扬艰苦奋斗的品质。我们党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历史事实证明,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社会主义事业必将蓬勃发展,展现活力。随着时代的变化,我们面临的环境也随之改变,思想观念也必须与时俱进。高校基层党组织应根据自身发展实际情况,革新观念,探索新理念,闯出创新创业新常态下的新路。井冈山精神作为时代的一种精神能量,在创新创业的实践中发挥着巨大能量,高校基层党组织应通过思想教育等方式将这种精神传承给高校学子,以不断提升他们的精神品质,增强他们的实际抗压能力,为日后的创业培养强大的精神力量。作为基层党组织成员,学习创新创业技能,发挥党员的先进性,真正建立高校基层党组织与高校学子之间交流互动的桥梁。

(二)更新教育思想观念,落实素质教育理念

高校基层党组织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需要结合我国素质教育的理念,不能以应试教育的眼光去看待大学生的成长,高校基层党组织对于人才培养必须从素质教育出发。应试教育传统僵化的育人模式,未能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缺乏不断创新的源泉,在新时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显现的生命力有限,对于创新型、创业型人才成长具有局限性。部分具有创新意识与创业实践经验的学生,其创新思维较为活跃,热衷于探讨创业理论,分享自身创业经验,我们不能从单一化的角度去看待这些具有较好创新创业能力基础的学生,而应注重进一步的引导工作。

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者要通过多种途径与方式方法激发学生分析创业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热情,使创新创业教育达到一定深度,不能停留在浅层次。人的全面素质的提升是素质教育的关注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新思维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价值取向。高校基层党组织应坚持以人为本,从井冈山精神中汲取宝贵的品质。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注重学生的首创精神,不断挖掘学生的创新创业的潜能,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提供新的刺激点。同时,加强学生的思想建设,尤其是在江西红色土壤中,应该开展系列红色教育,促进高校大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同时,建立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对一系列的工作成效进行科学有效的阶段性数据分析,将教育效果量化,提供直观的数据参考,以不断促进工作的改进。

(三)创新教育渠道,强化实践平台

一是开拓多层次、全方位渠道。创新创业教育应侧重于教育过程中“教”与“学”之间的有效互动,互动形式不断促进教育渠道、模式的体系化。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创新创业教育渠道创新应注重将单一型与多向型相结合,将集体型与个体型相结合,形成开放型多层次的教育体系,全方位地为高校学生的学习与实践提供多种渠道。单一型的教育主要局限于“教”一层面,对于“学”这方面未能全面把握,导致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反馈工作难以开展。

在长期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中应积极拓展多向型的具有高校自身特色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教育渠道,与高校大学生积极交流、探讨创新创业问题,切实解决大学生实际生活中的疑惑、思想困境,有效把握高校学生的创新创业思想动态。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在党员与党员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社会成员之间的凝聚力,发挥创新创业教育的能动作用。

二是大力拓展实践平台。创新创业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开拓创新思维的重要环节,是高校基层党组织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着力点。高校基层党组织应鼓励支持大学生在创新创业理论的指导下,积极投入到实践中去,让高校学生以理性分析的视角去看待实际创新创业过程中的具体问题。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授课模式应得到改变,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参与各种类型的创新创业项目,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提升对创新创业的认知,拓宽创新思路,以开放性视角去接纳实践经验。鼓励学生将高质量的创新设想、创业方案融入到校内外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如“挑战杯”等,并由专业的专家指导;加强与各方的联系,不断汲取更多优势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寻求与地方、企业、单位的共建机制,探索创新创业基地与孵化场所的建立,吸引资金技术的流入,开辟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实践基地,努力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提供资金、培训等多方面支持与优质服务,为大学生搭建创新创业优势平台。

在高校基层党组织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有其优越性、合理性、可行性,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通过高校基层党组织自身优势,发扬并传承新时期井冈山精神,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环境,同时有利于自身党组织建设。虽然还存在一些问题,但随着理论与实践的深入,高校基层党组织发挥创新创业教育的优势会越加明显,取得的成效将更为显著。

[ 注 释 ]

①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材料.http://www.china.com.cn/zhuanti2005/txt/2016-02/05/content_37744110.htm.

②习近平赴江西看望慰问广大干部群众和驻赣部队讲话.http://news.china.com.cn/2016-06/30/content_38781804.htm.

③冯契.哲学大词典(分类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108.

[1]刘川生,等.高校党的组织建设研究[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1(1).

[2]郝翔.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理论与实践[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6(1).

[3]张泰城.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系列读本——井冈山精神[M].北京:中国党史出版社,2017.

[4]刘迪.在高校学生党支部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创新创业教育,2010,1(2).

[5]刘志丽.创业教育背景下高校基层党组织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析[J].大学教育,2014.1.

[6]周金堂.试论井冈山精神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开发与利用[J].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3.

*2015年江西省高校党建研究项目高校基层党组织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机制研究(JXGXDJKT.QN-201521)最终成果;2016年全国学校共青团研究课题《井冈山精神在高校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研究》(2016LX128);2016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课题《新的时代条件下井冈山精神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研究》(LX2016Y066)系列研究成果。

G

A

1006-0049-(2017)15-0022-03

猜你喜欢

井冈山党组织基层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清华党组织公开
基层在线
以提升组织力为抓手建设全面过硬的国企党组织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星火燎原的井冈山记忆
走基层
对症下药 强健基层党组织
井冈山上唱井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