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官微对大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分析*

2017-08-01赵嘉琪

山西青年 2017年15期
关键词:官微大学生学生

赵嘉琪

西安工业大学人文学院,陕西 西安 710021



高校官微对大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分析*

赵嘉琪*

西安工业大学人文学院,陕西 西安 710021

从web1.0到web3.0时代,移动终端、手机app发展迅速,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平台深受大学生的喜爱,成为了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国的高校不断适应新媒体形态下的传播手段和传播方式,创造更符合当下青年大学生需求的校园媒体环境。本文主要分析西安地区部分高校的官微平台的使用情况及对大学生学习方式产生的影响,为高校今后在新媒体运营方面提供借鉴。

高校官微;学习方式;影响

一、高校官微的发展现状——以西安部分高校为例

如今,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是手机媒体,手机媒体有着易携带、传播快的特点,使大学生无论身处何处,都能在第一时间获取感兴趣的新闻资讯。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平台发展速度快、覆盖面广,随着其移动客户端的功能越来越完善,用户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截至2016年底,微博的月活跃用户达到3.13亿,其中拥有大学以上高等学历的用户是微博的主力用户。

相比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平台因其交互性强、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等特点深受大学生群体的喜爱,逐渐成为大学生群体新的学习方式。

在这种趋势下,2009年9月11日,华中科技大学注册成为第一所认证官博高校,开启了高校的微博时代,随后国内其他高校纷纷开通各自官方微博。根据《中国教育政务发展报告》统计,截至2016年12月31日,已开通官方微博的高等学校1168个(2016年教育部公布全国高等学校共计2879所),累计粉丝量达2725万,累计发博量310万条。

近年来,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长安大学先后荣获全国教育官微影响力奖、教育系统新媒体应用奖、中国大学最具影响力新媒体百强等殊荣,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被誉为“陕西军团”。

下表是截至2017年5月16日西安部分高校官微的相关信息和4月40日-5月6日之间的微博数据统计:

微博名称粉丝数量(人)5月最高阅读量微博各项指数4.30-5.6微博数转发数评论数原创微博转发数原创微博评论数西北工业大学785655月4日,《五四青年节学生快闪活动》74次转发,23条评论,159个赞191878712062西安交通大学1941025月11日,《#I拍交大之最炫毕业照#青春不老,我们不散》68次转发,80条评论,906个赞137127718549291368西北大学635595月12日,《祝福汶川》103次转发,60条评论,1508个赞9532411402611032陕西师范大学1386655月4日:师大版《好想你》148次转发,43条评论,209个赞6576311985481024西北农林科技大学524195月15日《一带一路英文翻译》749次转发,547个赞64211584190568

从表中数据可以发现,学生用户的积累、高校官微的活跃,使高校的官微发展速度不断加快。随着微博加入直播、短视频等功能,微博越来越符合当代大学生的信息获取需求。

二、高校官微对大学生学习方式的作用

随着各高校纷纷开通官方微博,微博已经成为了大学生学习的新渠道。从学习方式看,高校官微对大学生的影响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一)积极影响

从微博自身特点分析,微博发送的内容字数限制在140字以内,如果超出范围就必须删除一些内容,这使得微博内容相较于长篇大论的文章而言能够做到内容精辟、主旨鲜明,读者更容易获得关键信息。对学生而言,阅读每条微博所需时间较少,有助于集中注意力,因此能够在很短的时间里获得大量的信息。当今社会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这种快节奏的阅读方式使大学生们在课余休息、排队候车等时候都可以充分利用时间获取信息和知识,为大学生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供了新的渠道,增

长了见识。

微博的用户是基于共同的喜好或人际关系建立起来的关注与被关注的关系,当所关注的人发布微博后,微博首页就会有相关用户的动态更新,粉丝能够第一时间对微博发表自己的评论,由于微博手机客户端的快速推送,使用户和被关注者、用户与粉丝之间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互动。对高校官微而言,其粉丝的主体是本校学生,但是也会有非学生粉丝存在。在高校官微发布动态之后,会有不同的人进行评论,大学生评论时也能看到其他人的评论,这样大学生对某一内容不仅能独立思考,还能发现他人观点,博采众长。微博出现以前大学生更多的是独立思考,只能依托网络搜索了解他人观点,反馈速度慢,效率低下,但在微博及时快速的反馈机制下,大家可以互相学习,既能丰富知识,交流看法,还能起到交友的作用。

(二)消极影响

随着微博超链接功能的出现,微博会根据话题的相关性为粉丝推送类似的内容。高校官微发布消息之后,粉丝在查看内容的同时也会看到与之相似的内容。如果高校官微没有进行正确的引导,就会对大学生造成不利的影响。

其一是在某种程度上占用了学生大量的学习时间。微博的便捷性和碎片化使大学生群体成为“低头族”,随时都能通过手机浏览微博,在微博上耗费大量时间,相应地用于读书学习的时间就会减少,甚至会发展成为部分大学生消耗上课时间和打发无聊课余时间的“法宝”,耽误学生的学业发展和成长成才。

其二是某种程度上弱化了大学生的现实人际交往能力。虽然在微博这一虚拟社交环境中扩大了大学生的交际圈,但可能会造成部分学生对微博的过度依赖和现实人际交往能力的下降,在虚拟环境中交友无数,而忽视了现实生活中的朋友群体的联系,导致现实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欠缺,不利于大学生的未来发展。

其三是微博信息的混杂性。微博虚拟空间中还没有相关的法律规范约束用户在微博的行为,从而导致微博发布的信息鱼龙混杂。大学生在使用微博时难免会受到虚假信息的影响,对学生产生错误导向,甚至陷入信息“陷阱”。

三、大学生学习方式中高校官微的影响

在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出现之前,大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是通过书本和网络,随着高校官微的开通,为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学习方式也变的更加移动化、便捷化。

(一)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

高校官微通过原创或转发的方式向粉丝推送视频公开课、音频、图片、文字链接等多种形式的教育资源,如西北大学官方微博在3月31日的微博中分享了网易公开课当中的《你是给予者还是索取者?》;陕西师范大学官方微博在1月17日转发分享教育部公布的精品视频公开课;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官微在5月15日发布的《一带一路英文翻译》,前两种使用视频形式,第三种使用图片的形式。官微拓宽了大学生学习的渠道,以不同的形式分享优质教学资源,供全国各地的大学生群体学习。高校官微分享的内容广泛,可以说给大学生提供了新的学习平台,借助微博上各种各样的学习资源,大学生学习有了更多的选择空间,学习时间也变得更加灵活。

(二)拉近与高校知名学者、老师的距离

高校官微的兴起吸引了众多知名学者、教师开通微博账户,他们依托学校和自身在某一领域的影响力,吸引了大批学生粉丝。如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喻国明,其微博粉丝数量高达3282045人,其5月9日的微博《请用大时间尺度看待我们生活中“垮掉的一代”》转发2548次,评论152条,点赞459个。以微博为平台,大学生不仅可以看到所关注的学者和老师发布的最新动态,了解相关专业的热门话题和最新动向,也能在微博上和崇拜的老师互动交流,提出自己的问题,解决困惑。不论是高校官微还是老师个人微博,大学生随时随地能通过手机查看,学习不再局限于教室这一封闭的环境,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极大丰富了大学生的学习方式。

(三)增强了大学生活引导,便于不同年级学生、群体间的交流

高校官微作为高校的官方信息互动平台,其发布和传播的信息对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对于学生生活观念塑造、学习方式建立产生着不可低估的影响。此外,高校官微也是大学生联系学长群体的一个渠道。在校大学生可以依托于学校官微平台与已毕业的学长学姐建立联系,通过他们了解当前社会的人才需求情况,从而更好地规划学业,使自身适应社会发展趋势。

由此可见,依托于微博平台的发展,而彰显出的移动化、便捷化、互动化的学习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改变着当前大学生的学习方式。

四、结语

高校官微逐渐成为大学生新的学习方式,影响着大学生的思维习惯和学习方式。但由于微博自身的用户混杂,其对大学生而言也是一把双刃剑。高校官微如何帮助大学生合理、有效的利用微博提高自身,还需要运营者的不断努力。

首先,高校官微要在发布内容上创新,坚持“内容为王”,以优质的内容吸引大学生的眼球,对学生关注的热点话题及时解答,让官微真正起到与学生交流信息、沟通思想的作用,成为对大学生有利的学习工具,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素质。运营者在保证内容的同时要勤于更新微博,保持良性运转,避免出现“僵尸号”,这样才能留住粉丝。

其次,高校官微要发挥自己作为高校官方媒体的意见领袖作用,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引导本校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科学的世界观、积极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帮助大学生提高独立思考能力和鉴别是非的能力,避免在微博的虚拟环境中迷失自我。

最后,各高校官微间应建立合作关系,探索高校微博的运营模式。高校官微应共享学习资源,促进共同进步。

高校官微要走的路还很长,只有善用、善管微博,明确官微平台的引导作用,才能保持官微的长期发展,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产生更为深刻、广泛的影响。

[1]曾军顺.微博对大学生的影响及思想政治教育对策[J].学理论,2011.

[2]李江燕.微博对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影响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3.

[3]缪子梅.网络课程对我国大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基于对某高校在校学生的调查[J].中国高教研究,2014.

[4]李苑静.高校微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人民论坛,2012.

[5]黄德民.我国高校官方微博的现状和发展策略研究[D].武汉:中南民族大学,2013.

[6]严海艳.微博的消极影响及对策[J].青年记者,2011.

[7]张静.微博对大学生的影响与对策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2.

*2016年西安工业大学核心课程立项建设项目《新闻理论与实务》;2017年西安工业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新媒体写作人才培养研究》。

赵嘉琪(1994-),男,西安工业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

G206.2;G

A

1006-0049-(2017)15-0012-02

猜你喜欢

官微大学生学生
半小时10万+ 3小时破百万 575万阅读打破纪录 钱江晚报官微如何将同题作文打造成爆款
全媒体时代,钱江晚报官微如何保持竞争优势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赶不走的学生
大学生之歌
官微需找平衡点
“官微”该是什么模样?
学生写话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