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氨基酸硒叶面肥在晚秋黄梨上的应用效果

2017-07-24王永刚

河北果树 2017年4期
关键词:中硒叶面肥氨基酸

王永刚

(河南省濮阳市华龙区土肥站457001)

氨基酸硒叶面肥在晚秋黄梨上的应用效果

王永刚

(河南省濮阳市华龙区土肥站457001)

以6年生的晚秋黄梨为试验材料,从初花期开始,每隔15 d分别喷施300、500、600倍的氨基酸硒叶面肥,直到果实成熟前15 d停止。试验结果表明:氨基酸硒叶面肥可以极显著地提高梨果实中硒元素的含量,提高果实中钾、钙和铁等矿物质元素的含量,从而生产出符合“富硒食品硒含量分类标准”的富硒梨。同时,氨基酸硒叶面肥还可以增加梨的平均单果质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从而达到提高梨品质的目的。从喷施效果和经济成本综合考虑,600倍氨基酸硒叶面肥是生产富硒梨适宜的喷施浓度。

晚秋黄梨;氨基酸硒叶面肥;硒

硒是人和动物必须的微量元素之一[1]。1988年,中国营养学会将硒列为人体必须的15种每日膳食营养元素之一[2]。硒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重要组成成分,具有抗癌、抗氧化、增加机体免疫力等作用[3~5]。中国是一个缺硒大国。土壤调查表明,我国72%的地区属于缺硒或低硒地区,硒摄入量不足,严重影响着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6]。全国约2/3人口存在不同程度的硒摄入量不足。土壤中的硒化合物多为难溶性的硒盐,生物利用率极低,不能被植物有效利用。人和动物体内的硒主要来自于食物链植物,植物源有机硒安全、有效,是人和动物摄入硒的最有益途径。薛梅等[7]在研究中发现,利用富硒肥对植物强化硒已被证明是一种安全、低成本、高效方便的富硒手段。王斐等[8]在华酥梨上进行了富硒梨生产试验的相关研究,发现氨基酸硒叶面肥可以明显改善梨果实品质,极显著提高果实中硒的含量,减少石细胞,同时还改善叶片的生长状况。

本试验研究了氨基酸硒叶面肥在晚秋黄梨上的应用效果,旨在为富硒晚秋黄梨的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该试验是华龙区土肥站、华龙区科协和濮阳市华龙区惠民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自选项目。试验于2016年在濮阳市华龙区惠民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建的“优质果树科普示范基地”的梨园进行。以进入盛果期的6年生晚秋黄梨为试验材料。梨树栽植密度为5 m×2 m,土壤为潮土,地势比较平坦,井灌渠灌双配套,土壤有机质20.1 g/kg,全氮1.02 g/kg,有效磷26.0 mg/kg,速效钾106 mg/kg,pH值8.0,属高水肥旱涝保收地块。

肥料选用中国农科院果树研究所研制的氨基酸硒叶面肥,原液硒浓度3%。叶面肥采用喷雾的方式喷布全树,每株喷施1 500 mL,生长期未喷施其它叶面肥。初次喷施从初花期(2015年4月3日)开始,以后每隔15 d喷施一次,直至果实成熟前15 d左右停止,共喷施11次。

试验设喷施氨基酸硒叶面肥300、500、600倍液,以不喷施叶面肥作对照,5株树为1个小区,2次重复。晚秋黄梨果实在10月9日采收,每株树从树冠外围和内膛各个方位共摘取果实60个,测定30个果实主要经济性状(平均单果质量、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和另外30个果实中硒、钾、钙和铁的含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氨基酸硒叶面肥对梨果实硒含量的影响从表1看出:氨基酸硒叶面肥对梨果实中硒含量有极大的影响,喷施300、500、600倍氨基酸叶面肥处理的果实硒元素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喷施300倍氨基酸硒叶面肥处理的果实硒元素含量极显著高于500、600倍液处理。喷施高浓度氨基酸硒叶面肥还能不同程度地提高果实中钾、钙、铁等矿物质元素的含量。

表1 喷叶面肥和对照梨果实中矿质元素含量mg/kg

2.2 氨基酸硒叶面肥对梨果实品质的影响从表2看出:喷施300倍氨基酸硒叶面肥可以显著增加梨的平均单果质量,而喷施其它浓度的叶面肥对梨的平均单果质量没有显著影响。喷施300倍和500倍氨基酸硒叶面肥可显著提高梨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喷施600倍氨基酸硒叶面肥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喷施不同浓度氨基酸硒叶面肥和对照果实去皮硬度均无显著差异。

表2 喷氨基酸硒叶面肥和对照梨果实品质

2.3 氨基酸硒叶面肥对晚秋黄梨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从表3看出:氨基酸硒叶面肥600倍液处理的叶面积显著高于对照,其它两种处理与对照均无显著差异;氨基酸硒叶面肥300倍液和500倍液处理的叶绿素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600倍液处理的叶绿素含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

表3 喷施氨基酸硒叶面肥对梨树叶面积和叶绿素的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由于硒的重要生理作用,人体补硒和富硒农产品的开发已成为农业科学、食品科学和医学等领域研究的热点。目前,国际上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微生物代谢硒;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硒在土壤中的行为和植物富硒、硒有关的纳米材料,而在硒的细菌代谢机制方面(包括土壤中的作用机制)极为缺乏[9]。

富硒水果作为功能性水果,在市场上高价流通。然而生产上的外源硒肥多数是无机硒肥,主要成分是硒酸钠、亚硒酸钠和硒矿粉等,这种肥料虽然是速效性的,更有利于植物对硒的吸收,能持久解决硒缺乏问题;但因无机硒本身就是剧毒物质、投资高、易污染环境,用其直接喷施生产出的富硒水果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与国家提出的安全绿色生产理念相悖,在生产应用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生产安全、绿色、高效的有机硒肥,利用有机硒肥生产富硒水果也就提上了议事日程。司鹏等以有机硒肥为硒源,给酥梨喷施3次有机硒肥,生产的梨果实中硒含量就能达到富硒果品相关标准[10]。

本试验中,晚秋黄梨经过叶面喷施硒肥处理后,梨果实中的硒含量均显著增加,最高的达到对照的57倍,达到富硒水果的标准;从吸收效果来看,低浓度硒处理,富集硒的效果不如高浓度硒处理效果明显,梨果实中硒元素的含量随着叶面喷施硒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呈正相关关系。这与王斐等在华酥、华金和五九香梨上的的研究结果相似[11],也与郑晓翠等对巨峰葡萄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12],说明果树叶面喷施硒肥对提高果实中的硒元素含量是有效的。另外,研究中并没有发现高浓度硒处理对硒元素的吸收有抑制作用,这可能与试验设计中的高浓度处理较少有关。郭文慧等[13]研究发现,当硒酸钠施用量为Se 4 mg/ kg时紫甘薯薯块中硒元素的累积量最高,当硒酸钠施用量超出这一用量时紫甘薯薯块中的硒累积量反而降低,说明施用过量的硒反而对作物的生长发育有抑制作用。所以在富硒梨的生产过程中,叶面喷施的最大安全浓度以及果实硒含量与叶面喷施硒浓度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晚秋黄梨从初花期到成熟期历时6个月左右,多的与少的相差1个月左右,如果从初花期开始,每隔15 d喷施一次富硒肥,到成熟前15 d停止,多的可以喷施12次,少的也在10次左右,这样算起来劳动量大、施肥成本高、可操作性不强,是影响富硒梨技术推广的一大障碍。如何降低劳动量和生产成本,让富硒梨生产技术进入千家万户,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就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课题。进一步研究梨果实对硒元素的吸收规律,找到吸收硒元素的初始期,高峰期从而为指导科学补硒、经济补硒,达到富硒、高产、高效、优质的生产目标提供科学依据,将是我们下一步的主攻方向。王斐等已经从事过这方面的研究,并且取得了明显成效。王斐等研究结果表明,喷施处理的单果硒吸收量在果实发育初期较低,从花后30 d明显升高[14]。

氨基酸硒叶面肥在晚秋黄梨上有理想的应用效果,可以极显著提高梨果实中硒元素的含量,同时还能不同程度的提高果实中钾、钙和铁等矿物质元素的含量。综合比较不同浓度氨基酸硒叶面肥的喷施效果和经济成本,对于生产富硒梨,提出600倍液为适宜的喷施浓度。

[1]廖金凤.土壤环境中的硒对人和动物健康的影响[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02,9(3):20~23.

[2]史丽英,罗世炜.微量元素硒的研究进展[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1):108~110.

[3]Rotruck J T,Pore A L,Ganther H E,et al.Selenium:biochemical role as a component of glutathione peroxidase[J].Science,1973,179(4073):588~590.

[4]Agarwal R,Behari J R.Effect of selenium pretreatment in chronic mercury intoxication in rats[J].Bulletin of EnvironmentalContaminationandToxicology,2007,79(3):306~310.

[5]田秀英,王正银.硒对苦荞产量、营养与保健品质的影响[J].作物学报,2008,34(7):1266~1272.

[6]程兆东,郑百行,王玉梅,等.硒的生理作用及富硒肥的分类[J].中国农业信息,2016,190(7):112~113.

[7]薛梅,陈悦,刘红芹,等.富硒肥的研究及其应用[J].中国土壤与肥料,2016,(1):1~6.

[8]王斐,姜淑苓,欧春青,等.不同时期和不同方式施用氨基酸硒肥对梨树的影响[J].中国南方果树,2013,42(6):89~91.

[9]郑世学,粟静,王瑞,等.硒是双刃剑—谈微生物中的硒代谢[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3,32(5):1~8.

[10]司鹏,刘先照,于会丽,等.利用有机硒肥生产富硒梨的试验[J].果农之友,2015(6):5.

[11]王斐,姜淑苓,李铁风,等.氨基酸叶面肥在梨树上的应用试验[J].中国果树,2012(2):41~43.

[12]郑晓翠,王海波,王孝娣,等.巨峰葡萄对硒元素的吸收运转规律[J].中国土壤与肥料,2016(4):128~132.

[13]郭文慧,刘庆,史衍玺.紫甘薯对硒的吸收和累积特征[J].中国土壤与肥料,2016,(4):133~138.

[14]王斐,姜淑苓,欧春青,等.施用氨基酸硒肥对梨体内硒含量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4,20(6):1577~1582.

S661.2

A

10.19440/j.cnki.1006-9402.2017.04.002

2017-01-10

王永刚(1977-),男,河南省濮阳人,农艺师,研究方向为土肥技术研究与推广。E-mail:892637262@qq.com

猜你喜欢

中硒叶面肥氨基酸
宁夏主栽蔬菜对硒元素的富集能力比较试验初报
重庆市江津区含硒稻谷碾减率与硒损失关系探究
浅析安康西部地区土壤硒与地层的关系
月桂酰丙氨基酸钠的抑菌性能研究
瑞丰隆叶面肥等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初报
UFLC-QTRAP-MS/MS法同时测定绞股蓝中11种氨基酸
HPLC法同时测定阿胶强骨口服液中4种氨基酸
GB 5009.93-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硒的测定》标准解读
几种常见棉花叶面肥保蕾铃效用试验
叶面肥对甜辣椒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