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堂有效提问十方法

2017-07-18吴全军

关键词:物理课堂有效提问初中

吴全军

摘 要:物理课堂提问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必要手段之一,也是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用下述十种提问方法,获得了好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提问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14-087-01

0

一、平等提问 亲切诚恳

课堂提问是平等对话。居高临下的提问会使學生产生距感,教师在提出问题时注意语气态度,拉近与学生心灵距离,才能同学生进行平等的思想交流。教师提问时,态度要亲切诚恳,语气和蔼,一消除学生恐惧心理。更不要进行惩罚性提问,以问代责,他们答不出答案感到没面子,这样不但使违纪学生不会反省,可能引起故意对抗。学生回答完后,教师要给予积极评价,尽量多肯定成绩,切不可对学生的答案不置可否;同时还要鼓励其他同学各抒己见,不搞一言堂,影响学生回答问题积极性。

二、由浅入深 自然导入

对有深度和难度的问题进行分层次由浅入深的提问。例如:在讲解串联电路的特点时,我设计了如下问题:亮度可调节的台灯(或收音机音量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答:与电流强度有关。)改变电流大小有哪些方法?(答:改变电压或电阻。)改变电阻有哪些方法?(答:改变导体的材料、横截面积、长度以及温度。)我们学过的什么仪器可以调节电流大小?(答:滑动变阻器。)滑动变阻器如何连接在电路中?(答:串联。)进而提出滑动变阻器串联到电路中后,各部分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如何?这样设计的问题,结合学生熟悉的事物,容易引起学生兴趣,自然导入新课。

三、对比提问 便以理解

可以诱导学生通过比较发现共性、区别个性、加深理解,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和求同思维。例如,在学习电流表之后又学电压表,我让学生从它们的构造、使用等方面比较它们的异同点。学生通过对比总结很快掌握了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及注意事项。又如学习内能时,对比机械能中动能、势能的实质,结合分子的运动和相互作用情况 提出分子也具有动能和势能?从而得出了内能的概念,学生很容易理解。

四、列举提问 综合分析

在单元或综合复习时,让学生联系所学的物理知识,列举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来说明物理现象或原理。例如:“举例说明分子是运动的”,“举例说明应用杠杆原理的工具”。这一类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努力搜寻记忆中的生活知识,在相互启发下,可以举出更多的例子。我处理这一类问题的方式,一般是将学生举的例子简要记在黑板上,再由学生分辨哪些举例是对的,哪些错了。然后再把对的进行分类。例如上面举例中的第一题可分成气体、液体、固体三类分子运动现象;第二题可按省力、费力、既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这样处理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五、引发争论 理解概念

争论可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通过争论解决的问题,理解特别深刻。容易引起争论的,往往是生活中碰到的现实与物理原理表面上相“矛盾”,或者平时形成的概念与严格的物理概念不同的问题,设计一些问题,引起学生的争论,对澄清学生的错误认识大有好处。例如力学中“力是不是物体运动的原因?”以及“在平地挑着东西前进做不做功?”等问题,引导学生对照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辩论,理解物理概念,形成物理规律,达到正确应用之目的。

六、类比提问 发挥想象

能帮助学生发生联想、想象,有利于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提高。例如:学习电流,用水流作比较(当然还要讲区别);学习电压时比作水压。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出水流是怎样流动的?什么导致了水的流动?这样,通过类比式提问,学生发挥想象,很容易理解电流和电压。

七、扩展提问 融会贯通

它是指把现在学习的内容与已学的内容联系在一起的提问方法,能够起到以新带旧、温故知新、融会贯通的作用,实现正迁移。通过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去分析解决问题,有利于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成功地解释或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问题,他们不但会感到一种学以致用获得成功的喜悦,而且还能激发积极思考,培养运用所学的知识动脑思、动耳听、动手做、动口说解决实际问题的好习惯。“热水瓶是如何防止热传递的?”这是教师提问的一般方式,学生也能作出正确回答。我尝试改成这种问题:热水瓶不保温可能是什么原因?对照实物让学生对不锈钢保温杯与常见玻璃杯的保温原理和保温性能进行分析及比较,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作出正确解答。

八、伏笔提问 提前奠基

通过设置伏笔铺路架桥,暗示出事物的途径或方向,为研究新理论留下伏笔。如学习串并联电路之前,先提出来这样的问题:同学们,谁能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设计能使两个灯泡同时发光的简单电路,从而引出串并联电路的学习。这样,学生很容易认识这两种电路;再如学习质量后,可问不同物质质量一般不同这句话对吗?为学习密度奠基。

九、分割提问 整合理解

通过把整体性较强的内容分割成几个并列的或递进的小问题来提问。这样的化整为零,各个击破的分割式提问,把一个个小问题解决了,整个问题自然也就解决了。如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时,分别讨论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对电阻大小有何影响?然后通过学生分析利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进行逐一探究。又如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时,用的是改变小车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用棉布、光木板改变小车与木板接触的粗糙程度),观察小车从斜面到水平面运动距离大小情况,然后提出平面越光滑小车的运动距离将怎样?如果运动的小车(或其它物体)不受力又将怎样?几个小问题的解决,学生把小问题整合理解,很自然推论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十、设疑式提问

可以使学生引起注意和独立思考,多用于导入新课时。如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时设疑,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又如学习液体压强,提出影响液体压强因素与什么有关?这样可以直接提醒学生,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学会听课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猜你喜欢

物理课堂有效提问初中
物理课堂需要“三笑”
物理课堂中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关于初中物理课堂的提问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例谈打造生活化物理课堂
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课堂情境教学模式刍议
小学英语课堂有效提问的研究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