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教学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有效运用探微

2017-07-18郭尚桂

关键词:问题教学初中历史应用

郭尚桂

摘 要:初中历史是一门以史实为基础的学科,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素质教育的推进,要求历史教学在教学中善于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质量。其中问题教学法就在此环境下应运而生,该教学法以问题为载体呈现重点和难点知识,激发学生求知欲望,训练学生思维能力。本文则从注重问题目的性、紧抓教学重难点设置问题及设置层次性问题等分析其具体应用,望给予历史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关键词:初中历史;问题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14-027-01

0

问题教学是一种相对完整的教学模式,除了教师在课堂上发起提问,学生回答等常规环节外还包括课前准备及课后教学反思等内容。这种教学方法能有效改变传统一言堂局面,注重教师与学生互动交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注重问题目的性和技巧性培养学生多面思维

问题教学就是以问题为核心开展教学,激励学生思考质疑,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帮助学生推理知识,整个过程注重学生主动性和独立性。而学生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带着问题自主学习和讨论问题,甚至能创造性地寻找出解决问题方法。一般在课堂教学中经常看到教师采用提问推动教学进度,但也不可否认部分教师提出的问题过于随意,多偏向于填空式提问。再加上选择教师回答对象也只集中于成績优秀学生,忽略学困生,长期以往造成班级出现两极分化情况。对此要求历史教师提出的问题具备目的性,能促进学生发展,也能通过学生答案调整教学方案。以《洋务运动》一课为例,教学重点为洋务运动内容、目的、失败原因以及主导洋务运动的人。难点为洋务运动对中国企业、军事、教育科技等领域发展影响,如何评价洋务运动及李鸿章、曾国潘等洋务人物。教师在完成基础问题提问后就提出:“洋务运动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现状,难道这项运动真的没有任何成绩吗?中国该寻求怎么样的出路?如果大家在当时的环境,会做些什么?又会思考什么呢?”历史教师围绕上述问题巧设提问,紧抓教学重点难点,更拓展学生视野,进一步提高历史课堂效率。

2.紧抓教学重难点设置问题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部分有经验的初中历史教学会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围绕教学重点和难点创设问题情境,即在对比问题中启发学生启发,同时指导学生在学习后进一步思考。以《一战》教学为例,教师就运用现代多媒体为学生播放《马恩河战役》视频片段,其中一个片段为双方战士在大雨滂沱的战壕里向对方发起强势射击,而战壕里的水早已到战士的腰部。另一段视频则是双方战士在圣诞节这一天没有运用一枪一弹,双方就在战场上寻找同伴的尸体并对其掩埋,有的还亲切握手表示问候。之后教师设计了几个问题:“大家认为战争是在什么条件下举行?”,“为什么双方能在圣诞节当天十分有默契地不发一枪一弹,难道他们关系真的如此交好吗?”,“战争是为了满足谁的需要?”,“大家从这场战役中能获得哪些启发?应该怎么做?”学生通过教师提出的问题会强烈体验到和平的不易,激发自己努力学习的斗志。此外问题设计还要有一定的技巧性,一般学生都很崇拜历史风云人物,而传统历史则在事件上花费较多篇幅,因此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讲解学生感兴趣的历史人物,例如在讲《洋务运动》时可从曾国潘和李鸿章等历史人物展开叙述。将美国扩张历史时可从美国星条旗分析,即美国国旗由50颗星星和13条纹组成,就问学生:“13和15有何特殊含义?”,这种问题能快速集中学生注意力,进而主动探索知识。

3.设计问题重视梯度层次性全面激活学生思维

教学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更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只有好的问题才能让学生深入思考其中隐含的知识,进而产生学习动机,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应适时提出有探讨思考意义的问题。以《中法战争》知识点为例,如果教师单纯按照历史教材顺序讲解,即清军于1885年在谅山及镇南关等地区打败法军,之后则以节节胜利作为和法军谈判停战的资本,最终通过签订《中法新约》造成中国不败而败局面。可以说这种传统式讲授根本不会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更不能锻炼学生创造思维。由此教师就改变教学思路,先向学生提问:“大家对中法战争结局有没有什么特别的看法?”因为是开放性问题,大部分学生都会畅所欲言,有学生认为是中法战争是以中国取得胜利而告终,取得了谅山战役、镇南关、台湾保卫战胜利,一定程度避免政治和经济损害。也有学生认为,与其他不平等条约相比,《中法新约》也同样是在西方列强的逼迫下签订的且加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应以战争结局衡量战争胜败为依据,不存在中国不败而败。历史教师应在学生各抒己见后给予其充分的肯定,赞赏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同时鼓励学生在未来历史学习中应勤于独立思考,而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紧抓重点难点,达到启发学生思维目的。

4.结语

总之,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应用问题教学效果显著,完全符合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推行的以人为本教育理念。通过问题教学最大程度为学生呈现知识重点难点,锻炼学生思维,更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真正实现初中历史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李荣林.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探微[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15).

[2]朱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探微[J].学生之友:初中版,2012(6):73-73.

[3]车晓梅.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性探微[J].快乐阅读,2012(10):68-68.

猜你喜欢

问题教学初中历史应用
初中化学课堂中问题教学的设计与实践尝试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例谈问题解决法在化学复习课中的应用
“问题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