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稻秸秆还田浅旋灭茬不同还田量对小麦生长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2017-07-18鹏徐雯宋江苏省宜兴市高塍镇农业服务中心44

上海农业科技 2017年3期
关键词:田量全量基本苗

邵 鹏徐 雯宋 亮(江苏省宜兴市高塍镇农业服务中心 44;

2江苏省宜兴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214200;3江苏省宜兴市屺亭街道农业服务中心 214213)

水稻秸秆还田浅旋灭茬不同还田量对小麦生长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邵 鹏1徐 雯2宋 亮3(1江苏省宜兴市高塍镇农业服务中心 214214;

2江苏省宜兴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214200;3江苏省宜兴市屺亭街道农业服务中心 214213)

为减少水稻秸秆还田作业工序、降低作物成本、提高水稻秸秆还田效率,在浅旋灭茬条件下,研究了水稻秸秆直接还田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秸秆还田,特别是全量还田,不仅对小麦出苗影响较大,造成成苗率低、基本苗数少,而且苗体素质较差、抗寒性弱,最终对产量产生较大影响,水稻秸秆全量还田导致小麦减产显著。综合考虑,水稻秸秆还田量以在半量(即每667m2还田量350kg)以内为宜,且须适时镇压麦田,预防寒潮侵袭。

浅旋灭茬;水稻秸秆还田;小麦;生长性状;产量;影响

多年的生产实践表明,水稻秸秆最有效、最环保的处理方式是粉碎还田。为此,在减少水稻秸秆还田作业工序、降低其作业成本、提高还田效率的基础上,笔者开展了水稻秸秆在浅旋灭茬条件下,直接还田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试验,以期形成水稻秸秆还田与小麦壮苗早发、高产高效集成技术及相关农机与农艺配套技术,现将相关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选用宜兴市大面积生产上主推的小麦品种“宁麦14”,每667m2播种量为11.5kg。试验设在高塍镇小麦高产增效示范基地内进行,前茬作物为水稻。供试的浅旋灭茬机械为1KG-230型开沟复式作业机(太仓市旋威农机有限公司)。

1.2 试验设计

试验依据水稻秸秆还田量不同设4个处理(见表1),每处理重复3次,随机区组排列,每小区面积13.33m2,试验区四周设保护行(行宽为1.0m左右)。

表1 水稻秸秆还田试验处理设计

水稻机械收获时切碎秸秆且全田均匀撒铺,划分小区,每小区根据处理设计的还田量进行秸秆还田,且小区内秸秆匀铺。于2015年11月26日施基肥及人工称量播种,然后采用1KG-230型开沟复式作业机进行浅旋灭茬、埋草、开沟、盖籽,耕作深度为5~8cm。

试验各处理的基肥统一每667m2施NPK配比为16-16-16的高效复合肥30kg;苗肥每667m2施尿素12.5kg;拔节孕穗肥每667m2追施高效复合肥20kg、尿素10kg。同时按小麦大面积生产要求统一进行病虫草害防治。

1.3 考查内容

试验期间考查小麦基本苗数、叶龄、茎蘖动态、抗寒性,越冬期和返青期调查个体素质,成熟期测定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并采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和EXCEL进行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小麦植株生长性状的影响

2.1.1 成苗率和基本苗数

由表2可知,不同水稻秸秆还田量对小麦出苗具有一定影响,小麦田间成苗率和基本苗数均随秸秆还田量的增加而减少,处理(1)、(2)、(3)的基本苗数差异不显著,而处理(4)与处理(1)、(2)的基本苗数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水稻秸秆全量还田的处理(4)较不还田的处理(1)每667m2基本苗数减少2.49万苗,减幅为17.67%。说明水稻秸秆全量还田对小麦出苗的影响较大。

表2 水稻秸秆还田对小麦出苗情况的影响

2.1.2 出苗均匀度

由图1可知,不同水稻秸秆还田量对小麦出苗均匀度具有一定影响。水稻秸秆还田量越多,代表小麦出苗数的点越离散,说明随水稻秸秆还田量的增加,小麦出苗均匀度变差,变异系数(CV)依次为处理(4)>处理(3)>处理(2)>处理(1)。

2.1.3 茎蘖动态

由图2可知,不同水稻秸秆还田量对小麦整个生育期群体茎蘖数及最终成穗数均具有一定影响。随着水稻秸秆还田量的增加,小麦越冬苗数、高峰苗数、成穗数均呈下降的趋势。

2.1.4 越冬期个体素质

由表3可知,随水稻秸秆还田量的增加,小麦主茎绿叶数、单株带蘖数、茎粗、地上部鲜重及干重均呈减少的趋势[处理(3)除外],表明小麦植株个体素质随着水稻秸秆还田量的增加而变差,表现为幼苗瘦弱、叶片细长、分蘖少。

图1 水稻秸秆还田对小麦出苗均匀度的影响

图2 水稻秸秆还田对小麦茎蘖动态的影响

表3 水稻秸秆还田对小麦越冬期植株个体素质的影响

2.1.5 抗寒性

宜兴2015年11月26~27日遭受极端低温侵袭,极端低温达-5.5 ℃,于12月3日进行冻害调查。由表4可知,随水稻秸秆还田量的增加,越冬期小麦冻害逐渐加重。水稻秸秆不还田的处理(1)冻害普遍率为30.56%,而水稻秸秆全量还田的处理(4)冻害普遍率高达77.00%;其中处理(3)、(4)的小麦植株分别有1.66%、9.22%发生3级以上冻害。

表4 水稻秸秆还田对小麦越冬期抗寒性的影响

宜兴市2016年2月2~9日遭受强寒流侵袭,极端低温达-6.5 ℃,于2月16日进行冻害调查。由表5可知,返青期小麦受冻情况随水稻秸秆还田量的增加而逐渐加重。各处理均有一半以上植株受冻,其中处理(1)仅发生1级冻害,处理(2)发生1级和2级冻害,而处理(3)、(4)已发生3级冻害,且冻害普遍率分别为86.81%、88.36%,远高于处理(1)、(2)。

表5 水稻秸秆还田对小麦返青期抗寒性的影响

2.1.6 幼穗受冻情况

于2月16日调查幼穗受冻情况,各处理均选取外观叶片受冻严重植株进行幼穗剥查。由图3可知,随水稻秸秆还田量的增加,小麦幼穗受冻比例上升,由水稻秸秆不还田处理(1)的36.4%上升到水稻秸秆全量还田处理(4)的61.5%。

图3 水稻秸秆还田对小麦幼穗受冻情况的影响

2.2 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2.2.1 产 量

由表6可知,小麦产量随水稻秸秆还田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表现为处理(2)>处理(1)>处理(3)>处理(4),各处理间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处理(2)每667m2实际产量最高,达490.01kg;处理(1)因每667m2有效穗数偏多(达31.39万穗)、株高偏高,倒伏较重(倒伏比例达70%,分别比处理(2)、(3)、(4)增加55%、60%、65%),且收获损失较多,进而影响了实收产量,为477.26kg,较处理(2)减产12.75kg;处理(4)每667m2实际产量最低,为435.43kg,较处理(1)减产41.83kg、减幅8.76%。

表6 水稻秸秆还田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

2.2.2 产量构成

由表6可知,水稻秸秆还田量对小麦有效穗数影响较大,有效穗数随水稻秸秆还田量的增加而减少,处理(1)、(2)、(3)的有效穗数差异不显著,而处理(4)与其他处理间的有效穗数差异达显著水平,较处理(1)每667m2减少3.17万穗、减幅10.10%。水稻秸秆还田量对小麦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的影响不大,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由表7可知,小麦有效穗数与产量有显著相关性,说明有效穗数对产量的形成贡献较大。而每穗粒数和千粒重对产量的作用偏弱,它们对小麦产量的影响通过互作来实现。

3 小结与讨论

随着水稻生产水平的提高,水稻单产增加,秸秆数量也随之增加;目前,水稻大面积生产上每667m2产量已达650kg左右,相应的每667m2秸秆产量也达700kg左右。本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水稻秸秆还田特别是全量还田,不仅对小麦出苗影响较大,造成成苗率低、基本苗数少,而且苗体素质较差、抗寒性弱,最终对产量产生较大影响,水稻秸秆全量还田导致小麦减产显著。

表7 水稻秸秆还田后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本试验采用在水稻秸秆还田后进行小麦播种、撒肥、浅旋灭茬的种植方式,粉碎稻茬并疏松土壤,旋耕深度在5~8cm,达到了种子、秸秆、泥土的充分混合,能有效增加表层地温,有利于小麦早播早出苗。但该种植方式需在土壤墒情适宜的条件下才能采用,且浅旋后土壤疏松、容易漏风,导致小麦抗寒性差。

综合考虑,在土壤墒情适宜时,可采用在水稻秸秆还田后进行小麦播种、撒肥、浅旋灭茬的种植方式,水稻秸秆还田量以在半量(即每667m2还田350kg)以内为宜,且须适时镇压麦田,预防寒潮侵袭。

2016-10-26

猜你喜欢

田量全量基本苗
成都市温江区全力推进医保全量数据采集试点工作
松嫩平原秸秆还田对连作春玉米氮素供应与吸收的影响
不同农作物秸秆直接还田及其还田量对大豆生长的影响
大数据还是小数据?
271家网货机构公布资金存管信息超八成全量业务上线
不同种植方式和稻秸秆还田量对小麦生长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秸秆还田下灌水量对土壤水分运移特性研究
小麦新品种浚麦k8最佳播量研究
基本苗数对席草东席1号产量及性状的影响
小麦播种密度对籽粒主要品质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