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在高校艺术教育中的传承研究

2017-07-13李巧伟张天慧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28期
关键词:传承

李巧伟 张天慧

摘要: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教育是我国文化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音乐艺术宝库中的华丽瑰宝,是我国民族文化和民族音乐教育发展的核心体现。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经济的稳步提升,不少地区的少数民族音乐呈现逐渐下滑的发展趋势,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边缘化”、“遗产化”、“交响化”等种种传统模式的弊端逐渐显现。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无论是从大学生自身建设还是高校艺术教育的改革与完善,对高校艺术教育的继承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少数民族音乐;高校艺术教育;传承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8-0082-02

一、引言

中华民族拥有众多灿烂的民族文化,尤其是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是少数民族长久的历史积淀,展现着丰富的文化魅力和艺术特色,他们不断交汇、融合、创新、吸收,形成了最具代表性的民族特色艺术。我国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与建设,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是少数民族地区的精神象征,是少数民族文化的精髓所在,因此,我们更应该将少数民族音乐融入到高校艺术教育建设中来,建设一批新型的应用型音乐人才队伍,让少数民族音乐世代相传、亘古流长。

二、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在高校艺术教育中的发展现状

目前,民族音乐在高校艺术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并不高,大部分高校并没有充分认识到民族音乐的重要性,忽视了地方音乐遗产的联合效应,少数民族音乐并没有在大众之间广泛传播开来。20世纪70年代,就有专家倡导少数民族音乐在高校艺术教育中的试行,虽然有部分高校积极参与其中,把少数民族音乐当作学校艺术课程建设体系中的一门重要学习科目,但这种现象毕竟只是在少数高校发生,大部分高校并没有得到普及。

据实际调查显示,在众多音乐院校中,少数民族音乐课程没有独立的建设体系和完备的课程发展体系,仍有不少高校把少数民族音乐当作陶冶情操的选修课来上,学生对课程的重视度不高,学校也没有投入充足的精力进行课程的创新与建设,这就是当前少数民族音乐在高校艺术教育传承过程中的大致发展状况。

三、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在高校艺术教育中的传承作用

1.增强民族意识,保护文化遗产。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文化大国,由于各个民族的文化特色不同、发展习惯各异,因此中国存在很大的地域差异、文化差异。通过对民族音乐的研究,让每一个民族的学生感受到独特的音乐魅力,培养他们对不同民族音乐的感知和理解,以音乐为载体,更全面地了解少数民族文化,进而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此外,少数民族音乐作为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其发展有利于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

2.培养专业的音乐人才。在音乐院校中开展少数民族音乐课程,通过对少数民族音乐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的学习兴趣,加深他们对少数民族音乐的理解,从而引导他们投入更多的精力进行民族音乐的学习,争取早日成为民族音乐行业的精英人才。

3.提高学生审美观。学生审美观念的形成应以文化多样性的发展为基础。对于大多数音乐院校而言,大力发展少数民族音乐,把汉族本土音乐和少数民族音乐充分地融合在一起,有利于形成多样性的文化建设路径,从而让学生更好地认识不同的民族文化,在见多识广的基礎之上提高自身的审美观。

四、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在高校艺术教育传承中存在的问题

1.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得不到持久的传承。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长足发展的关键在于连续、持久的文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有效整合各种参与方式和社会资源,教育是其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实际的传承过程中,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已经落后于时代的发展潮流,因此借助文化自身已经很难达到持久的传承目标,但高校又没有给予少数民族音乐充足的发展机会,致使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过程出现断层现象。

2.传承方法不够完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方法各式各样,按照其传承性质可以大致分为两种形式,即自然传承和外力传承。自然传承特指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以其自身的发展魅力影响更多的学习对象,融入更多的发展因素,汇聚更多的建设资源。而外力传承可以借助实物展示、文化宣传、文艺汇演、课程教育等途径进行,这是一种可以控制的传承方式,虽然这种外力传承的途径多种多样,但每一种发展途径都没有完善的传承目标和传承体系,这是目前面临的主要传承问题。

五、如何实现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在高校艺术教育发展中的“脱胎换骨”

1.大力发展传统音乐,奠定艺术前进基石。教育在文化传承和文化建设中起着主导作用,传统音乐的发展是高校艺术教育发展的基石,要想实现少数民族音乐在高校艺术教育建设体系中的长足发展,必须认同和重视本民族的传统音乐,把少数民族音乐充分融入到本土音乐建设中是去除文化“边缘化”的有效途径。此外,我们要在文化认同、文化传承、文化协同发展的基础上,给少数民族文化创造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紧跟传统音乐发展步伐,形成以院校为核心,内、外结合的文化联动机制。

2.培养音乐人才,重视传承目标。拿“民族唱法”的学习来讲,有些院校在培养专业型歌唱人才时总是习惯于让学生总结西洋唱法的歌唱规律,而不注重民族音乐的独特歌唱习惯,这种教授模式容易抹杀学生的创新观念和前进意识。所以,在进行人才培养时,要首先关注各民族音乐的发展特点,或是抑扬顿挫、或是宛转悠扬、或是平缓沉稳、或是慷慨激昂,都是进行民族音乐学习的多元因素。

3.重视教材和教学方法,实现文化发展“大换血”。是否有较为系统、全面的教材是决定高校艺术课程建设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高校音乐课程的教材编订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音乐知识,根据国家教材编写要求,体现一定的民族特色和地域性特征,例如可以在教材中编入民族传统歌谣,引起少数民族学生的共鸣。另外,在教学方法上,为了更好地实现文化发展的“大换血”,可以借鉴国家经济的发展策略,将“引进来”与“走出去”更好地结合起来,“引进来”就是辩证性的对待国外先进音乐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可全盘借鉴和吸收;还可以聘请专业的音乐专家、学者进行授课,为学生寻找优质的教学资源。“走出去”就是在与本土文化充分融合的基础上,鼓励专业人才走向少数民族地区,为地区的发展与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4.建设校园文化,培养优秀教师。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培养专业性教师队伍是高校艺术教育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高校应该转变传统的建设模式,着力打造师生互助、学风优良、学习氛围浓厚、交流自由的校园文化环境。另外,高校也应该定期对音乐教师进行知识培训,在培训期间可以设置不同的座谈会,让教师在总结日常工作的基础上进行充分交流与研讨,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从而推动自身得到更好地发展。

六、结语

少數民族音乐是我国文化教育建设的一项基本内容,高校大力发展少数民族音乐,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和民族认同感,有利于培养一批有责任、有担当、有能力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因此,现代高校应采取有效行动,重视少数民族音乐在高等艺术教育中的作用,创新和改革发展机制,充分调动一切资源,推动民族音乐文化遗产的传承,让少数民族音乐在我国文化建设与生长过程中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樊祖荫,谢嘉辛.中国(大陆)以音乐文化多样性为基础的音乐教育:发展现状及前景[J].中国音乐,2008,(02).

[2]黄长安.少数民族音乐教育对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J],艺海,2010,(07).

Abstract:Minority music culture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ese culture and education,music and art is a treasure house of China's magnificent treasures,is the core of our national cultur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music education of. With the steady improvement in the progress of the times and the economy,many areas of the ethnic music trend gradually decline,minority music culture "Marginalization" and "Heritage" and "Symphony" and other traditional mode gradually revealed defects. The music culture of ethnic minoritie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art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both from the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 reform and improvement of college art education.

Key words:minority music;college art education;inheritance

猜你喜欢

传承
中国戏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创新性研究
中国传统招幌对当代广告设计的影响
小议“柳青文学创作精神”的传承和创新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