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教师培训 增强独立学院的核心能力

2017-07-13张纯良孙长江张文华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28期
关键词:核心能力教师培训独立学院

张纯良 孙长江 张文华

摘要:“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大师之谓也”。针对目前独立学院教师队伍现状,笔者反思了教师在培训中遇到的难题,并且对教师培训内容、模式进行了研究,最后得出了行之有效的教师培训的方式方法,这对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学院的办学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关键词:独立学院;教师培训;核心能力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8-0021-02

独立学院是既有别于公立大学又有别于纯民办大学的全新模式,目前全国独立学院共有283所,在校学生人数占全国高校总人数的25%。我国今后高等教育发展的增量,将主要依托民办教育来实现,所以我们对独立学院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经过建校初期规模的扩张,独立学院进入到了内涵式发展期,这个时期,要取得新的突破,关键在教师。这方面,仍有诸多方面需要提高和完善。

一、独立学院教师队伍现状

1.教师队伍成分复杂、结构不合理。独立学院师资队伍是由专职教师、兼职教师两部分组成。由于专职教师中大部分是离退休老教师以及刚毕业的青年教师,中年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非常稀缺,形成了非常不科学的教学队伍,出现两头大、中间小的哑铃型年龄结构。兼职教师大部分是通过聘任的形式从其他高校或者企事业单位的在职人员而来,并且兼职教师所占比重过大。

2.教师思想不稳定、流动性大。兼职教师大多把自己放在“打工仔”的位置上,缺乏主人翁的意识,对于学校发展不太关心。专职教师的诸多困难,严重影响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和优化,特别是中青年教师,一旦遇到公立院校公招时,就流向公立院校。

3.教师角色模糊、转换不到位。独立学院大多以市场为导向,专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生源则是本科三批次招生。而教师是由高校“一本”、“二本”的教师来兼任,往往会把内容讲得太深、理论性过强,使独立学院的学生感到难以消化。缺乏“双师型”教师,这是目前许多独立学院所面临的现实困境。

二、教师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培训机制不健全,經费紧缺。1999年以来的高校扩招,全国各地开始试办独立学院,由于办学时间短,这些独立学院尚未形成自己完善的办学经验。加之教师都是聘用制,分配制度仅体现在简单的劳动雇佣和劳动报酬上,师资队伍不稳定,办学经费不足,致使学校对于教师存在“只用不训”的现象,即便对新入职教师培训也几乎零投入。

2.教师培训缺乏针对性,质量不高。部分院校对教师也进行了培训,但是总体水平不尽人意。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培训过程程式化,只是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简单重复,实效性和针对性较差。(2)培训形式呆板化,一味灌输、照本宣科。只顾按纲讲解,不了解受训教师的实际问题和教育现状。(3)专业培训通用化,在培训方案、内容等没有反映到受训教师的实际上,难以体现受训教师的特殊性,导致培训缺乏针对性。

3.教师培训缺乏延续性,后劲不足。学院为了节约办校成本,加大了教师教学任务,这使教师在时间上和精力上无暇顾及个人培训提升的延续,不利于教师总结经验和提升水平。教师不能尽快成长起来,更难于成为教育专家和教学名师。

三、教师培训内容选择

学院人员培训由两方面来决定:一是学院的任务要求;二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求。所以培训内容要以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为基础进行相应的培训。

1.学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培训。招聘了大量应届博士、硕士研究生以及新入职教师,大多数是非师范院校的毕业生,教学经验比缺乏,却承担着专业绝大部分的教学任务。因此必须进行教学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方面的培训,内容包括教育理论、教学方法、计算机应用技能、语言文字的处理能力等。

2.实践操作能力培训。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训内容,独立学院的年轻教师大多数是直接从学校走向学校的,普遍缺乏专业实践经验,这使得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偏重理论性教学,不利于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针对独立学院缺乏“双师型”教师的现状,可进行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改革探索。

3.提高科研能力水平培训。目前,学院部分教师科研意识比较淡薄,缺乏动力;另一部分青年教师有动力和压力,但由于独立学院科研环境不佳,缺乏科研团队和学科带头人,科研能力难以提升。因此,加强对教师科研能力提升的培训,对教师的个人发展和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教师培训模式探索

1.校本培训的模式。校本培训模式指学校在自身发展需要的基础上,对教师现有能力和潜力进行系统解析与评价,积极利用现有资源,开展旨在满足学校发展和教师个体工作需要的校内培训项目。通过培训可以有效解决“管训不管用”的问题,可以迅速将培训成果转变成教师的教学效果,有助于提升独立学院的办学质量,也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风格和个性特色的形成和建立。

2.校企合作培训模式。学院可以选派一些有能力的教师到企事业单位去定岗挂职,采用校企合作的形式,积极培养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只有深入到基层,深入到企业,才能更好地明白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才能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去培训学生的相关能力。

3.外包培训模式。外包培训模式是一种新型培训模式,分两类培训机构:一种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培训机构,如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另一种是提高专业实践能力的培训机构,如一些管理咨询机构和实验实训中心等。这是一种由教师根据自身需要确定培训内容与寻找培训途径,首先有教师个人提出申请,然后人力资源部门进行严格审核把关,最后由学院买单的培训形式。

五、教师培养与培训的方法研究

(一)建立新入职教师培训考核制度

新入职教师正式走上讲台之前,要有一个相对完整的听课、带教过程,可以称之为“实习期”[7]。参加培训的教师获得优异成绩者,学校可以予以表彰奖励,作为任职资格、奖惩等方面的重要依据。对于培训成绩不合格的不发给结业证书,根据个人表现可以采用自费再培训,批评、处分、调离、解聘等措施,增强教师接受培训的紧迫感。

(二)采用多种方法激励年轻教师自我提升

通过开展教师讲课竞赛、教学经验交流会和教学观摩会等,促进教师在教学上相互学习,互相交流意见,达到教师的教学能力的快速提高的目的。

(三)成立帮带组,以老带新

聘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采用“导师制”,加强传、帮、带。老教师对新教师在备、教、辅、改和考等各个环节上进行全程指导,为新教师上示范课。新教师要主动和系统地听取老教师的讲课,負责作业的批改和答辩,参加相关学科课题的研究与制定本学科的教学任务等。以老带新符合新教师的成长规律,也有利于维持教师培训的连续性,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长,而且培训成本不高,具备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其他对教师进行持续的培训的具体措施

1.专题讲座。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和学者,针对本校不同层次和不同学科教师的实际情况,采用集体讲座,让受训教师掌握相关教育思想和法规以及班级管理的基础知识,加强教师任职能力。这种形式不需要教师脱离本职岗位,也可以针对具体的教学为出发点,目标比较明确,情景也比较真实。

2.选送培养。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到省内外一些高校参加培训,其主要形式有:单科进修,助教进修,教师学历、学位进修,骨干教师进修,国内访问学者等。由专门机构制定培养计划、安排教学内容,并负责监控与考核。

师资队伍建设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所涉及的因素众多。尤其对于独立学院,其自身不同于普通高等学校,师资建设过程尤为复杂,难度更大。只要能够依据自身特点,充分利用高校教师资源,重视教师力量的培养与稳定,在发展中探索,在完善中积累经验,完全能够走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师资队伍建设之路。

参考文献:

[1]顾美玲.独立学院教师培养与培训新探[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35).

[2]张亚芬.独立学院教师培训体系构建[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

[3]赵玮.关于独立学院教师培养与培训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

[4]杜军莲.甘肃省独立学院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社科纵横,2009,(4).

[5]张睿.对独立学院青年教师培训的思考[J].师资,2013,(3).

Abstract:What makes a good university is the amount and quality of masters it owns,in stead of the amount and quality of buildings that stands.Based on the present status of teaching staff in independent colleges,This textsummari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eacher trainingandstudy on the content and model of teacher training,finally concluded that ways and means of effective teacher training.This is importantto improve teachers ' teaching ability and School capacity.

Key words:independent colleges;teacher training;core competence

猜你喜欢

核心能力教师培训独立学院
习近平领袖核心能力的演进轨迹
MOOC时代创新区域教师培训课程建设研究
独立学院法学专业的学科特色及其发展研究
以微课教学促进独立学院国际经济学应用性教学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