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开展创客教育的运行模式探析

2017-07-13王喜社黄嫦娥刘建伟吕汝金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28期
关键词:工程训练运行模式创新人才

王喜社 黄嫦娥 刘建伟 吕汝金

摘要:新时期创新型人才是社会的需求,发展创客教育是时代的背景,高校创客教育倡导的“创新、实践、分享”的理念符合新时期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创客空间与教育的结合,两者相辅相成,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把高校工程训练中心作为开展创客教育的基地,配合课程体系以及师资条件的建设和完善,全面协同发展创客教育。

关键词:创客教育;创新人才;工程训练;运行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8-0010-02

一、创客的内涵

“创客”其英语源自“maker”一词,是“创造者”的意思,可以理解为创客。创客在克里斯·安德森在《创客:新工业革命》一文中的定义为:不以营利为目的,利用3D打印技术以及各种开源硬件,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成现实的人[1]。创客是一群有活力、有创意、敢实践的人,利用各种先进制造技术,把自己的创意变成现实产品的人。创客是一群做东西的人,在创造的过程中把想法、乐趣分享出去,并营造出一种自由、开放的学习环境,鼓励创新、实践、分享,创作出独一无二的产品及服务。

2015年创客空间风靡全国,“众创空间”已经被引入政府工作报告,这不仅引起科技、工业、企业、投资界的关注,同时在教育界也引起极大反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创意、设计、制造为目标的创客教育符合当今的时代背景,大力发展创客教育是时代的选择。高校大学生作为年轻一代,是最有活力的群体,在高校推进发展创客教育,能快速促进改革创新时代的发展。

二、创客空间与创客教育的关系

创客空间是指人们基于共同的兴趣,在开源、科学、工程、数字或者电子等领域进行交流、合作、创造新事物的工作空间、实验室、工坊等[2]。创客就是在这样的开放式空间、具有交互式的学科交叉的工作环境,实施创新、创意活动。创客空间大致可分为独立的创客空间、以学校为基地为学校服务的创客空间和以公共图书馆为基地为社区服务的创客空间三种类型[3]。近年来世界各地的创客运动不断发展,创客空间已经渗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教育界也身在其中。如今国内的高校,创客运动也逐渐兴起,形成了以学校为基地为全校师生服务的创客空间,如清华创客空间、西南交通大学创客空间、同济大学创客空间及温州大学创客空间等[4]。

近两年,我国教育部举办了两届中美青年大赛,鼓励青年培养创新精神,培养创新实践,这就意味着创客与教育结合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时代的选择,是必然趋势。所谓创客教育其理论融合,它包含了最新的创新教育理论,是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它融合了最新的教学法,即项目式学习法,配合学生体检式教学,并结合DIY理念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全面发展创客教育。高校是发展创客教育的最佳平台,因为高校里是一群最有活力、最有创造力的21世纪接班人,在高校发展创客空间,依托高校创客教育是培养新世纪创新创业人才的有效途径,创客空间和教育的结合是发展创新力、培养新世纪人才的根本。创客空间鼓励的创新、实践、分享的精神,符合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理念,两者相结合的创客教育,能够更好地促进人才健康的发展[5]。随着创客教育的不断发展,各教育工作者也在积极的思考,如何在高校发展创客教育,融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

三、高校开展创客教育的运行模式

在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以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的到来,这预示着创客教育迎来新的发展机遇[6]。高校发展创客教育是一项复杂工程,需要一系列措施,包括创客理念、创客文化、创客课程、创客教师、学生创客实践等方面的改革发展。发展创客教育需要从学校、教学、教师、学生四个方面协同发展。从学校层面上说,工程训练中心具有良好的实践环境、先进的仪器设备、稳定的师资队伍、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把工程训练中心作为创客教育的基地是理想之选。在工程训练中心积极开展创客教育,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在教学方面,需要从教学模式、教学方式、课程体系等方面促进改革,制定出一条符合实际情况的发展创客教育的道路。教师需要分别从教学方法、教学环境、课堂设计等几个方面,引进创客教育,传授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实践,培养学生成为创新型人才。下面将从这三个方面,分别进行说明高校开展创客教育的模式。

(一)把高校工程训练中心作为创客教育的基地,打造创客空间,积极发展创客教育

高校工程训练中心是打造创客空间的场所,是发展创客教育的依托,应积极发展创客教育。首先要发展创客空间,而这样的空间不关乎数量的多少,也不在于规模的大小,而是在于创客们的创新创意与创造的积极性[4]。高校应积极投身建设创客空间,积极营造创客文化氛围,努力提高学生创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创客教育倡导以创客活动为载体,打破学科界限,通过跨学科、跨界的合作探究,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新型人才[7]。

(二)在教学方面丰富教学内容,建设和完善创客教育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进程的总和,建设和完善创客教育课程体系,需要针对不同的对象开设不同的课程类型。在高校里有不同的学科、不同专业的学生,虽然本着激发学习创新思维、提高创造的能力,但是面向的学生基础不同,则开设不同课程。建设创客教育的课程体系,其课程应当是由浅入深、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需努力建设和完善。创客教育应该是有不同学科的交叉、不同专业学生的交互学习的过程,应倡导一个资源共享、开放平等的学习环境。

(三)建设师资队伍,发展创客教育教师

发展创客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自然少不了发展高校创客教师,教师是推导创客教育的关键因素。推导创客教育,高校是主导者,教师是关键因素,学生是参与者。高校在创造各种条件之后,教师起着指导学生的重要作用。在课程训练中,首先教师应设计好各教学环节,注意指导学生进行项目式学习、问题式学习,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在设计项目课题时,应注重学生擅长的领域并涉及不同学科领域,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从中学到新知识。其次教师应积极响应、充分利用学校各方面的资源,比如师资、设备、电子数据库、线上线下优质课程等,为创客教育服务。创客课堂將成为不同学科教师合作指导、不同专业学生参与进行、形成多学科交叉学习、不同领域的合作协同、共同进步的课堂。另外也可以从社会上吸收一些创造达人,那些喜欢分享、喜欢共同学习进步的超级创客作为学校的兼职创客教师,壮大创客教育师资队伍,加强校内外的合作。

四、結语

创客与教育的结合既为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机遇,又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创客教育融合了创新教育的理念,其倡导的“创新、实践、分享”的精神符合新时期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顺应新时代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要求。在高校发展创客教育,把工程训练中心作为发展创客教育的基地,充分利用工程训练中心的有利条件,配合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的更新改革以及师资队伍的建设等方面的发展,更好地发展创客教育,培养适应新时代的人才。发展创客教育,高校还应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结合自己本校优势,不断地探索和发展创客教育,切勿盲目照搬。发展创客教育需要整个高校各部门的协同发展、真正实现资源共享,努力培养新时期创新创业人才,不断地探索和发展创客教育,以创客教育和创客空间推动创新教育发展的新方向。

参考文献:

[1]李凌,王颉.“创客”:柔软地改变教育[N].中国教育报,2014-09-23.

[2]List of All Hacker Spaces.https://en.wikipedia.org/wi-ki/ Hacker Spaces,2015-04-20.

[3]王敏,徐宽.美国图书馆创客空间实践对我国的借鉴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3,(12).

[4]黄兆信,赵国靖,洪玉管.高校创客教育发展模式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4).

[5]祝智庭,雒亮.从创客运动到创客教育:培植众创文化[J].电化教育研究,2015,(7):5-12.

[6]刘广,阮锦强,余文博,刘志兵.高校创客人才培养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4(4):33,19-22.

[7]杨现民,李冀红.创客教育的价值潜能及其争议[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5,(2):23-32.

Abstract:Innovative talents in new era is the demand of the society,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is creating background,creating university education advocates innovation,practice,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in the new period share "concept,combining hackerspaces and education complement each other,is the need of development of era. The university the engineering training center for creating education base construction with the curriculum system and teaching conditions and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creating education.

Key words:creative education;innovative talents;engineering training;operation mode

猜你喜欢

工程训练运行模式创新人才
基于AHP的高校工程训练成绩评定研究
以学生为中心,推进机械类专业工程训练的改革与实践
开放实验室的思考与实践
个性化工程训练教学服务平台设计
高校全员育人的三级管理体系新探
电子信息类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