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安排培训被拒绝”引发的思考

2017-07-08王兴娟

幼儿教育·教育教学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教科研刘老师教职工

王兴娟

学期即将结束,各种教师培训活动相继而来。一天,我们知道了A幼儿园主办的县级“幼儿发展的评价研究活动”和B幼儿园主办的“绘画叙事研讨活动”同时举办的消息。刘老师是一个非常好学的年轻教师,工作有热情、有创意,但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的评价能力还需加强。所以,保教主任和我商议后,决定安排刘老师去A幼儿园参加培训活动。哪知,培训安排公告发出之后,刘老师找保教主任要求更换培训地点,她想去B幼儿园。保教主任反复劝解,告诉她A幼儿园还请来了市级专家作讲座,非常值得学习,甚至把我们的安排意图都和她讲了,可她还是想换培训地点。参加教研活动的教师名单已经公布了,这会儿再更改合适吗?我想对事情作进一步了解后再决定。

教师为什么拒绝园里的安排

刘老师的坚持让我想起她的日常表现,她以前不会这么固执,这次是不是有什么特殊原因?我便邀请她来我办公室进行交流。刚开始,刘老师支支吾吾不愿意说。我对她说:“毕竟培训安排已经公布出去了,如果没有理由,我们怎么可以随便就答应你更改呢?其他老师会怎么想?你现在可以把你的想法说出来,如果确实有道理,我们可以酌情考虑。”刘老师想了一会儿,告诉我:A幼儿园的培训活动确实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内容,但自己以前已经去学习过一次了;B幼儿园虽然小,离自己的家比较近,但都没有进去好好看一看,自己很想趁这次开放活动的机会去看一看。至于专家讲座的内容,自己完全可以通过活动的视频来学习。看来刘老师主要是因为个人因素而拒绝幼儿园的培训安排,我们到底该不该同意她的要求呢?

教师培训全由幼儿园安排合理吗

听了刘老师的话,我心里犯起了嘀咕。作为管理者,我们是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安排教师的培训学习的。可这样的安排一定符合教师的意愿吗?真的能满足教师的专业需求吗?对教师的专业发展一定有效吗?如果不是刘老师的直接拒绝,我可能仍然不会去思考教师学习意愿的问题。因为以往都是由园领导或保教主任根据幼儿园工作的需要及管理者的想法或意愿安排相关人员参加培训的,大家已经习惯了这种安排方式。在倡导个性化专业发展的当今社会,我们应该学会换位思考,要考虑教师的意愿和需要,让教师自主、自愿地去学习。

教师该服从幼儿园的安排吗

仔细想来,类似的情况在幼儿园并不少见,只是大家习以为常了。我觉得这不仅仅是教师是否听从领导安排的问题,更是幼儿园培训制度是否合理、有效的问题。我们有必要对教师培训一事开展讨论,了解教师们的真实想法。于是,我们组织教师召开了一次专门的讨论会。

主持人首先提出“幼儿园安排的培训该不该服从”这样一个话题,请大家谈谈对幼儿园培训制度的意见和建议。

A老师:只要幼儿园的安排公开、合理,我们就会欣然接受。

B老师:有外出学习的机会时,只要领导能想到我就行。

C老师:领导安排教师外出培训,是否可以征求一下教师本人的意见?

D老师:每次有培训活动时,是否可以先让我们了解一下活动内容,以便我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

……

原来大家的想法这么多,年长的教师一般倾向于听从安排,方便就行;年轻的教师更倾向于自主选择。在大家的讨论中,我们也了解到,在以往的外出培训学习中,大家克服了许多困难,如孩子没人接送;学习结束时太晚,赶不上回家的车了……但大家习惯了服从,都没有吭声。久而久之,有些教师就没有了学习的积极性。为此,我们当场征求大家的意见,将外出培训制度作了调整:(1)保教主任及时将培训信息发布在幼儿园工作QQ、微信等群上。(2)教师根据自己的需要及专业发展情况自主申报。(3)同一个班上的教师做好沟通,尽量避免同时申报同一次培训活动,以免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4)园务组根据报名情况进行指导或调整。大家纷纷表示,这样的制度更人性化、更贴心了。

接着,主持人提出:“刘老师想更换一下学习地点,该满足她吗?”大家一致认为可以考虑刘老师的意愿,参加培训学习应该是自愿而快乐的。于是,我们同意了刘老师的要求,但鉴于她的专业发展实情,我们希望她能在事后学习一些A幼儿园相应的培训内容。她欣然同意。在会上,我还就刘老师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能及时与我们沟通的行为给予了表扬,鼓励大家今后多沟通。其实,管理中有许多问题本不应成为问题,只是管理者与教职工缺少了沟通这个重要环节。只有沟通,大家才能有思想上的认同、内生的自觉和行动的合力;只有沟通,管理者才会在信息的传递中发现问题,在智慧的凝聚中解决问题,在问题的突破中优化管理。

如何完善幼儿园的各类制度

刘老师的这件事,让我们认识到幼儿园的规章制度不是治人的手段,而是全体教职工共同的契约。如果没有广大教职工的认可,脱离了教职工的实际,制度是没有意义的。在解决刘老师的问题的过程中,我们意识到培训制度有缺陷,便及时征求全体教职工的意见,在充分听取大家的意见建议的基礎上,由园务组将培训制度进行了调整。现在,每当有培训信息,大家都能对照自身实际情况,积极申报参与培训学习,学习更主动了,培训的体会也更深刻了。可见,人性化的管理更能深入人心,激发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从而避免教师产生委屈和怨气。

后来,我又多次组织园务组成员进行讨论,反思幼儿园现有制度中有哪些是不完善、不合理的。通过交流,大家意识到,幼儿园有许多制度常常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或做资料之用,没有真正从园所和教师、孩子的实际出发来制定,所以很难落到实处,也就无法真正发挥制度的作用。比如,我园是一所农村幼儿园,幼儿园的教科研制度就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以利于大家遵照执行。根据园务组成员的意见,我又一次召开全体教工大会,组织大家讨论:如何让人人都参与到教科研中来?如何完善现有的教科研制度?大家一致认为,教师们还是很愿意参加教科研活动的,关键要有专家的引领和指导,让大家明白为什么要研究,研究什么,怎么研究。于是,我们对幼儿园的教科研制度作了一些改进,如,(1)每月组织两次科研活动(一次大组、一次小组)。(2)鼓励教师从撰写教育笔记、教研小论文开始积极积累教科研经验,发现好的经验及时组织教师分享并予以奖励。(3)鼓励教师从申报园内研究课题开始,积极申报园以上各级各类课题,争取人人参与研究。(4)将课题研究人员以及取得的研究成果记入本人的业务档案,作为评优、评先和晋升的依据,并给予相应奖励。另外,幼儿园争取每人每年外出参加教科研培训活动一次以上;为每班订两本以上专业杂志,班级间可互相借阅;积极推荐优秀的教育笔记及教研论文等向专业杂志投稿;争取每学期邀请1~2位专家来园指导,等等。我们公布了这些制度后,教师们非常兴奋,认为幼儿园真正从一线教师的需要出发,制度内容符合实际,积极为教师的教科研活动提供理论的支撑、实践的指导、经费的保障,为教师的成果分享提供了可能。

改进后的教科研制度实施一年来,幼儿园的教科研氛围日渐浓厚,成效明显,幼儿园申报的课题被江苏省陶研会立项,6名教师的微型课题被县教育局立项,5篇文章发表于省级刊物,有22篇论文获省、市、县等级奖。

在幼儿园管理中,有许多经验、规矩是传承的或约定俗成的结果。如果我们不加思考、不加选择而简单套用,可能会使管理工作因循守旧,无法与时俱进,不切实际。因此,园长在管理工作中要把握好“破”与“立”的辩证关系。作为管理者,要针对幼儿园中出现的管理问题,及时“破”除那些表面化、片面化的形式与内容,科学建章立制。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凝聚人心,民主解决问题。只有这样的管理才有温度,才会更合理、高效。

猜你喜欢

教科研刘老师教职工
南县:举办跳绳比赛
“咕咚”因何加引号?
借助连环画讲故事
春天的样子
基于STEAM教育的立体教科研模式构建与实施
幽默的刘老师
关于多维联动教科研共同体的行动策略研究
School life课堂实录
如何抓好园本教科研管理工作
新时期高校教职工先进文化建设长效机制探析